分享

三生石上旧精魂,山河令中温客行表述错了,根源却在《红楼梦》

 君笺雅侃红楼 2021-03-05
《山河令》近期火爆,让“断袖”“断背”的梗被玩得不亦乐乎。不得不说编剧用心了。尤其是温客行的“sao话”不断,周子舒也招架不住,观众更是吃糖不断。那日在客栈温客行对周子舒说了一句“三生石上旧精魂”,似乎饱含深情。

其实,温客行说“三生石上旧精魂”没错,但却降低了与周子舒的关系。很多人认为这是温谷主向周美人表白,其实是错误理解。因为“三生石上旧精魂”本意就是指两个男子之间真挚高洁的知己之情。与断背和爱情无关!
那什么时候“三生石”的故事与爱情有关了呢?其实作用最大的要算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用了“三生石”的故事,让原本是友情的典故,变成了男女之情。
(第一回)那僧笑道:“此事说来好笑,竟是千古未闻的罕事。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脂砚斋在“三生石”三个字旁留下批语[甲戌侧批:妙!所谓“三生石上旧精魂”也。]指明贾宝玉和林黛玉是今世,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是前世,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是再上一世。所谓“三生三世”也。
当然,题外话说一句“三生三世”,“三生”指三辈子,“三世”又叫“三劫”是佛家语,九十年也。跛足道人约癞头和尚“三劫之后北邙山再会”,证明《红楼梦》跨度为整整九十年,最后一人去世才算终结。
“西方”为佛土,三生石于灵河岸有绛珠仙草一棵,证明林黛玉的前世生于佛国。而神瑛侍者属于佛教僧执事的称谓。也解释了两个问题。

一,为何神瑛侍者不敢接受绛珠仙子追求,下凡历劫了结因果。
二,贾宝玉几次三番对林黛玉说“你死了我做和尚”,林黛玉嘲讽他“做了两个和尚了”
皆因贾宝玉前世今生都是和尚。
那么,这段故事曹雪芹从何而来呢?其实就是源于“三生石上旧精魂”的典,出自苏轼改编自唐代传奇《僧圆观传》的《僧圆泽传》。

(节选〈僧圆泽传〉)寺有僧圆泽,富而知音,(李)源与之游,甚密,促膝交语竟日,人莫能测。
一日相约游青城峨嵋山,源欲自荆州泝峡,泽欲取长安斜谷路,源不可,曰:"行止固不由人。"遂自荆州路。
舟次南浦,见妇人锦裆负瓮而汲者,泽望而泣:"吾不欲由此者,为是也。"
源惊问之,泽曰:"妇人姓王氏,吾当为之子,孕三岁矣!吾不来,故不得乳。今既见,无可逃者,公当以符咒助我速生。三日浴儿时,愿公临我,以笑为信。后十三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当与公相见。"
源悲悔,而为具沐浴易服,至暮,泽亡而妇乳。三日往视之,儿见源果笑,具以告王氏,出家财,葬泽山下。遂不果行,反寺中,问其徒,则既有治命矣!
后十三年,自洛适吴,赴其约。至约所,闻葛洪川畔,有牧童,扣牛角而歌之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莫要论;
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呼问:"泽公健否?"答曰:"李公真信士。然俗缘未尽,慎勿相近,惟勤修不堕,乃复相见。"又歌曰:
"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
吴越山川寻己遍,却回烟棹上瞿塘。"
遂去不知所之。

唐代文士李源与和尚圆泽是好友,二人相约入蜀。在三峡见一王姓孕妇,圆泽告诉李源他要当日圆寂,投胎为妇人之子。约定十三年后在杭州天竺寺再见。李源到日应约而至,就有了牧童《竹枝词》“三生石上旧精魂”之说。
“三生石上旧精魂”本是代表男人知己之情,三世不泯。曹雪芹借用此故事,将之变为男女之情三世不绝。不但如此,“三生石”还伏笔了以下几条重要线索。
一,神瑛侍者的原型是和尚圆泽,他也是和尚。
二,贾宝玉终究会出家做回神瑛侍者。圆泽和尚亦如是。
三,贾宝玉母亲王夫人姓王也来自《僧圆泽传》,此后才有“贾史王薛”的设定。

说回温客行对周子舒说“三生石上旧精魂”,用以代表男人知己之情,反倒削弱了嗑糖的甜度。相信编剧不会弄错,将之定性为爱情。所以《山河令》按说应该会有一个温客行和周子舒的前世今生设定也未可知。毕竟宝黛爱情的前世今生可是很好磕的。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点击关注,点赞收藏,文章每日持续更新

动手转发一下,没准您的朋友也爱看,感谢赞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