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席慕蓉:《愚公移山》很可怕,建议移出课本,她的理由你赞同吗?

 阳江市立图书馆 2021-03-05

我读过教材上面的那些内容,和我们教材之中没有了的内容,没涵养不用亲眼看见半个中国教材都改没了,才开始心痛和发急,没涵养不用等到中国教材之中的老内容都没了,才开始发急和心痛。我说的很纷乱,这些丢失了和篡改了的课文,三两个教授就改一篇课文,从过去算起,足足几十分钟都说不完,然后我可以很谦虚的告诉你们,这不到十分之一,我记性有限,今天说的是《愚公移山》被席慕蓉建议移出课文的事情。

愚公移山背后的民族精神

有一种气质叫做中国人的君子气质,有一种文化叫做东方的中国文化,有一种精神叫做中国人的精神,时代在无限的改变,但中国人做人做事的原则却从来都没有改变,对于中国人来说,这些事情不是一定要上学才知道的,中国人的口口相传和文化传播是西方和日本不能够相比的。

在整个中国的大环境之中,就算你见到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因为时代条件限制没读过书,没有受到传统教育,但他们依旧能够给你娓娓道来说杨家将杨六郎报国杀敌的故事,他们依旧能够生动形象的给你说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他们依旧能够给你讲述精卫填海与愚公移山的万年不屈。

因为这一个个故事的背后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文化精神,所以这些故事才得以以文字的形式入选到中国教材之中,因为我们需要这些故事背后的精神和气质去熏陶我们的下一代,因为文化教育事业上万年以来的今天不能落后于昨天。

愚公移山的故事是很简单的,就是说战国时代列子的一篇文章说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叫做王屋和太行,愚公一家人居住在这里经常出行不便,就想着使用一家人的力量去挖山开石,修建出一条道路通往外界,可这件事情却被智叟嘲笑,最后他们的精神感动了天帝,让两位神灵搬移了这两座大山。

这个故事里面包含了早期中国人开发自然,利用自然,相信鬼神,但更相信人力的事情,人定胜天的精神从中国三千多年之前的周朝就已经开始流传,通过一个个寓言故事体现的淋漓尽致。可是这种精神到了两千多年之后盛行民主自由的时代却备受批驳。

席慕蓉眼中的愚公移山一无是处

席慕蓉是上个世纪的文学大家,她的身份也比较特殊,按照中国人的世系和传承来讲,她的出身十分高贵,祖先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也就是说她是成吉思汗的后代,这七百多年的传承实在让人震撼,对于愚公移山的故事她是在南开大学演讲的时候说出来的,当时一位学生提问说在拯救生态的过程之中,价值的作用更大,还是技术的作用更大?

席慕蓉的回答说如果人类有一颗贪婪的心,那文明的发展就是可怕的,文明对于大自然的开发使得整个地球的环境都在变化与恶化,最后会毁掉自己。因为席慕蓉出身于蒙古,见证了大草原环境的恶化,所以她始终是一名环保主义者,在和学生聊开了之后她从开发生态聊到了环境保护,最后聊到了中国古代的愚公移山。她说这实在是一种极不明智的行为,对我们的后代是一种误导。

在席慕蓉看来愚公移山根本就是一种不相实的事情,王屋太行这两座山绵阳数千里,根本不是天他们几个人能够完成的,至于说子子孙孙无穷代的话,难道愚公一家子和后代就不用耕田种地了吗?天天就拿着锄头挖土移山,而且愚公这个九十多岁的老人子孙后代那么多,还在用按照自己说了的算,实在是封建大家庭之中的一言堂,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家庭之中的其他人,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民主和自由原则。

小孩子心智发育都没完善,这样很容易使小孩子奴化,失去自己的观点。而且愚公移山这种事情实在是十分危险的事情,怎么能让祖国的花朵去做这种事情呢?所以席慕蓉说要把愚公移山这种误国误民的课文删掉,但席慕蓉是不是忘记了这篇课文当年之所以能够入选的理由,难道当年的人没有考虑到这些吗?难道我们的孩子就一点苦楚和危险都不能碰,那这样温室长大的中国人能够像父辈,祖辈那样承担起中国的未来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