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有效地主题阅读?

 韦海生 2021-03-05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39 篇原创文章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提到的阅读四个层次,主题阅读处于第四层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这多少符合了普通读者对主题阅读的印象:高大上,困难。

实际上它只要求读者多读一些相关书籍,并没有多难,如果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它就变得更加轻松。
这个方法便是朱熹在《读书之要》提到的「循序渐进法」,它要求读者选定一个阅读目标之后由浅入深地阅读,即从最简答的入门书读起,接着读另外一些难度稍大的书,或者读一本书时先读通一个章节再读下一个章节,不能随便乱读。
假如你打算读透被李学勤称为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基础的《左传》,而把它当成一个主题阅读,那么你得先找出与此相关的十几本书,再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阅读。
这时你先读一本了解《左传》全貌的简体横排注释本,即使不读原文只读注释部分也是好的,比如杨伯峻编著的《春秋左传注》
当你大概了解《左传》说什么了,就从简单的历史读物开始读。这类书包括讲故事,轻松的学术随笔或者历史散文等等。
张毅的《左传故事》,唐诺的《眼前》,杨照的《左传:封建秩序的黄昏》、刘勃的《战国歧途》和《失败者的春秋》等,都是相对轻松的读物,适合入门。
接下来你就尝试着读一些从微观角度去解释《左传》的著作,比如熊逸的《隐公元年》,就以隐公元年为写作对象来阐述什么是春秋大义。
还有刘勋《称霸:春秋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他主要从政治演化(重点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视角来解读春秋史。这类书相对于前面的基础读物要难读一些,有一定的学术水平。
到了这一步,你便可以精读注释本和春秋战国史资料,像刘勋的《春秋左传精读》,童书业的《春秋史》和杨宽 《西周史》等。
在读这些书时,你头脑中已开始重现《左传》中的每一个事件在历史中的位置,以及标记该事件在《中国历史地图集》中今天所处的地点,让你对《左传》的理解更深了。
最后读论文和研究专著。这是最难的部分,不过有了前面的基础,到了这个阶段你却感觉轻松起来了,至少你理解了专家们在说什么。
像读童书业的《春秋左传研究》、顾颉刚的《春秋三传及国语之综合研究》等,已不再困难,你甚至可以自称方圆 100 公里内的数一数二的《左传》研究专家了。
我以较难读的《左传》主题阅读为例,说明了读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方法是多么重要
可是不少人明明懂得了这个道理,却不肯花时间去读简单的入门书,尤其没有主题阅读意识的人,一旦拿到一本书就乱读,根本不管前后没有其他书衔接起来。如此读书,再多的收获都是碎片化的。
比如我买了一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却不是孤立地读完它,这套书只是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主题阅读的一部分。
当我买到了与这一主题有关的二三十本书之后,就用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按照从传记到作品到理论的顺序阅读该主题。
接下来我先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再读他的全部作品,接着读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和纳博科夫的《俄罗斯文学讲稿》,从多个方面去了解这位伟大作家。
所以,不管研究某个学科,专读某个作者的作品,还是带着某个问题去读书,我们都要有建立主题阅读的意识,再按照循序渐进读书法由浅入深阅读主题书单里的每一本书。
它让我们在读一本书时不只是猎奇式地阅读,也不是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读两页的态度消磨时光,而是让我们在读的每一本书都有价值。
而为了更快更有效地主题阅读,就得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朱熹的「循序渐进法」便可以让困难的主题阅读变得更轻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