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日报:秋粮丰 仓廪实 人欢喜

 每日粮油 2021-03-05

▲山西广灵县作疃南村农民看着丰满的谷子喜上眉梢。该县盛产的小米,远近闻名畅销海内外。 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黑龙江垦区正在收割水稻。目前,黑龙江省水稻、大豆等农作物全面进入收获季。 陈宝林摄

▲河南温县黄庄镇农民在晾晒玉米。连日来,当地农民加紧晾晒秋粮,确保颗粒归仓。 徐宏星摄

江西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村民晾晒收获的农产品。 胡敦煌摄

安徽马鞍山市年陡镇太仓村,农民正在装运稻谷抓紧销粮。 胡智慧摄

甘肃张掖市乌江镇大湾村农民采摘南瓜。张掖种植的进口奶油南瓜面积已超过万亩。 王 将摄

四川华蓥市阳和镇蔡家湾村农民在装运丰收的“旱育秧”水稻。 邱海鹰摄

经济日报预计今年全国玉米面积调减3000万亩以上,大豆面积增加超过800万亩,饲草及青贮玉米面积增加超过600万亩。在主产区,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正逐步推广使用全自动谷物烘干机,有效缓解粮食无法晾晒、无处储存的困扰。随着秋粮收获顺利进行,收购工作也陆续展开。中储粮等粮食购销企业开展预约收购、订单收购、上门收购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力保让农民卖“舒心粮”。

背景数据:从2002-2015年,中国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780%! 如今,中国的双脚已不可避免地踏上了依赖海外粮食进口的疆土。

从2004年开始,粮食价格开始快速增长,15年时间上涨了50%。但随着城市的扩张、物价水平的整体提高,耕地面积在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传统粮油种植,大量耕地的种植开始出现非主粮趋势。

但这不能责怪于农民。农民也是投资者,他们可能对收益率没有概念,但对务工和务农的收入有着直观的对比,在城市务工每月可拿3000-4000元的工资,收益远大于务农,这也是他们在权衡之后做出的合理行为。

而在脱离农业的人口中有近1/4没有在农业生产中投入过多时间,一代农村居民在脱离土地,他们的子女(尤以80后、90后为主)读过大学后留在城市,更成为普遍现象,家乡的土地逐渐被遗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