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印度拟取消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政策 致十万农民“进军”首都

 每日粮油 2021-03-05

其他的不再多说,如果觉得信息有用,也不需要您花钱赞赏,只需点击关注本微信号,并点击一下今天发布的最后一条信息即可

注:每日粮油仅为传递市场信息,所有观点仅供参考!如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交流,或加入每日粮油小麦、玉米、稻谷、大豆行情交流群
重点提示:近期,经常有读者反馈收不到文章,这是因为腾讯修改推送规则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建议把公众号设为星标,这样才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在前进的道路上每日粮油与你们同行。

提起人口大国印度的粮食供应,在自媒体的引导下,很多人会觉得“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却是世界主要的粮食出口国”,哪边的农民一定很幸福吧?

事实呢?

据悉,由于人口众多,印度在粮食生产的保障措施方面,实施的是“最低保证价格”(MSP,约为农民种植成本的150%)政策,以“保证价格”购买粮食,确保批发农产品售价维持在一定水平。

但自今年9月份开始,印度总理莫迪开始推行一项新的农业制度改革,试图改变这一政策。新法律规定,农民可以自由地将其农产品出售到任何地方,包括向大型企业出售,而不是仅仅以“最低保证价格”出售。

据悉,目前随着这项改革法案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反对的行列。据《印度时报》12月21日报道,农民将接力进行“绝食抗议”,以反对政府新出台的农业改革法案。

数据显示,由于拥有广阔的平原,目前印度的耕地面积大约为1.6亿公顷,高居全球首位,但是,由于耕地 的私有化,在印度近9亿的农民中,86%的农民拥有的耕地面积小于2公顷,因此,对于多数印度农民而言:

他们不会因农产品价格暴涨而大赚一笔,也不会因价格暴跌而濒临破产,相比赚钱,价格平稳、规避风险是小农经济的首要需求

然而,从政府角度考虑,随着印度人口的急剧膨胀,需要考虑更长久的粮食供需格局。

从每日粮油掌握的有限资料来看,除了大米、白糖、棉花外,印度在农产品的出口方面并不占据太大的优势。以全球第一大大米出口国为例,印度每年的大米出口最高峰也仅维持在1200-1500万吨之间。

而当前印度之所以还能保持粮食的出口,主要得益于本国的高油、高糖,加上素食的饮食习惯使得粮食的人均消费水平低于全球水平。目前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不到200公斤,仅为我国的一半,但其在食堂和食用油消费方面却和我国基本相同。

在全球范围内,小麦、大米、玉米都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在印度,重要的食用作物是甘蔗(白糖)、洋葱和大米,此外,印度还是全球最大的廉价棕榈油进口国。

与我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有些类似,当前印度家庭农场规模小收益自然也少,缺少资金又导致新技术难以推广、适合集约化经营的技术无法应用,小农户抗风险能力自然更弱,面对旱灾的无力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种资源制约下的劳动力浪费和技术进步难题,可以说是非常内卷。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对多达23种农产品设定最低收购价,免除农业所得税并进行其他补贴,在2017年对农业的补贴已经高达41344亿卢比。

因此,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市场局面,印度也迫切需求改善当前是小农经济模式,希望通过改革吸引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加快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减轻财政负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