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龄剩女越来越多的根本原因是,她们开始变得更成熟了

 说爱情感 2021-03-05

过年亲人团聚,我想除了一桌子美味佳肴,还有一样必不可少的饭后“甜点”——关于结婚的那些事。

结了婚的,关心别人家一年赚了多少钱;有小孩的,必定问问别人家孩子成绩;有对象的,大家调侃什么时候吃席;而那个还没对象还傻呵呵笑的孩子,是大家当面或背后讨论的重中之重。

二姨家有一姐,大我六岁,快上三十的年纪,其父母还没着急,但七大姑八大姨就开始计划为她谋幸福了。

大姨曾经给姐介绍过几个,不是以身高不够为由,就是以学历不匹配为由拒绝了,记得那年过年,大姨边翘着嘴,边说“眼光高的就等着没人要吧”。

其实,我很支持姐的做法,不合适没必要勉强自己,同时也没必要拖着别人,这样对双方都不公平。

曾看过一位教授拍摄的视频,他分析了当下为什么许多年轻人不结婚的原因。

其中他有一观点让我很赞同:“当代九零后、零零后普遍的恋爱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以往父母一辈的传统思想已经完全不同了。”

如果把对自己感情有明确想法定义为“挑剔”,那么只会让孩子越走越偏,或者想要其在混乱中选择错误的人,继而重复错误的故事。

现在或许单身群体越来越多,但这并非坏事,它从侧面也表现出:女性的恋爱观以及对感情的看法,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剩女不可怕,以“剩女”为痛点的攻击更可怕

在b站看过一个博主的视频,大致讲的是对于婚姻的看法,她认为结婚为好,不结婚也罢,结了婚生不生小孩,都应该由女人自己决定。

下面有一个评论:现在的营销号就喜欢宣扬不婚主义,像父母以及更远那个年代,女人就该结婚生孩子,现在为什么这么多单身,就是因为女人的思想出问题了。

结果该评论被众人群怼,一句话都没说。

其实,如果什么事情都要用现在和过去做对比,毫无意义,这就是变相否认发展。

在以往,正如那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孩子作为父母的附庸,始终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要杀要剐也是理所应当。

而现今,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女性的感情状态也一路向好,越来越清晰的自我意识开始成型并慢慢完善中。

当下,多数人只看到了剩女群体数量的增多,却从来不想为什么她们还在等待,她们在等什么?

他们不想知道,也不愿知道,只是想赶紧让剩女消失,去匹配剩男,或者用自以为很是痛点的“剩女”标签去打压女性。

就像俞飞鸿所说:“我不是不婚主义,我只是自由主义。”

既然活于这个时代,就该从自身出发,去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人生方向,而不是只能像以往一样,随便找一个人过完这辈子。

不亏待自己,是爱别人的前提

毕业之后,很少和朋友聚会的机会,一次外出吃饭,偶然和朋友A遇见,两人相见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朋友A表示自己一回家,就会面临着父母的催婚,虽然她心里并不是很想结婚,但架不住父母的担忧,于是也是心念念地想找个好人家。

本来想说一些“奉劝”话,还没等说出口,朋友便说:“其实我以往总以为生活就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可现在我越来越懂得:我不可能一直呆在我的小圈子里,就好像我不可能只和同意我不结婚的人在一起一样。”

很喜欢“既来之,则安之”这句话,似乎所有的事情都该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现实是想告诉我们:与其总是抱怨与抵抗,不如在新的情况下让自己活得更好。

没有人是生来就该怎么样的,也没有人将一句话奉行一辈子,真要奉行一辈子,那不叫坚持,而是固执,固执最终只会让自己吃亏。

在感情中,如果有自己的爱情观,那么就结合实际情况坚持一下;如果对于感情根本毫无想法,那么就坦然地面对未来投来的“橄榄枝”。

只有不亏待了自己,才能更懂得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与可能,这样才会更加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更懂得如何爱自己和爱别人。

选择往往比想象更重要

一直认为,向往结婚的人与不想结婚的人是同样幸福的,尽管她们幸福的具体方面并不一样。

结婚意味着两人的相互依偎,以及新生命的诞生,可随之而来的是干不完的家务活和无休止的琐碎。

不结婚总给人形单影只之感,可是她们想买什么买什么,秉持着“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理念自由过活。

到底哪一个更好?哪一个更不会让人后悔?谁也不知道。

光凭想象去生活,人都能轻轻松松度过这一辈子,可是人生难就难在你光想,什么都不会来,只能面对每一个在生活中遇到的太平时,选择自己更倾向的那一边。

当我们愿意为了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尽管后悔又怎样呢?谁不曾为了自己做过的事情后悔?

正如《叶问》里有一段经典台词:“都说人生无悔,那是赌气的话,若人生真无悔了,那该多无趣啊。”

与其去质疑别人生活是否存在问题,不如低头看看自己,过得如意吗?

总之,一个真正爱女人的男人,并不会因为你的所谓“挑剔”而和你错过,而正是因为你的高标准,才会遇到正好的那个人。

因此,选择比任何一件只需要自己臆想或者只需要嘴巴说一说的事项更务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