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眩晕”有5大疗法…刘景源刘景源教...

 仁和堂老军医 2021-03-05
中医治“眩晕”有5大疗法…刘景源

刘景源教授介绍,中医学中的“眩”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自觉旋转运动。

“眩晕”发作时的特征常常是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运动,轻者闭目即止,严重者可伴有头痛,项强,恶心呕吐,耳鸣,汗出,面色苍白等表现。


病因虽有多种,但其基本病理变化不外虚、实两端。虚者为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痰、瘀扰乱清空。

本病病位在头,其病变脏腑与肝、脾、肾有关。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肝为风木之脏,其性主动、主升,易于上扰头目,发为眩晕。

朱丹溪说:“无痰则不作眩。”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虚则气血内亏,清窍失养;失运则痰湿中阻,风阳夹痰上扰,发为眩晕。


《医学正传》还有“眩晕者,中风之渐也”的记载,提出了眩晕与中风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中医对眩晕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辨证治疗——


(1)肝阳上亢——症状有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失眠多梦,口苦易怒,重者见肢麻、震颤,恶心呕吐等。其治疗,轻者用平肝潜阳法,重者用镇肝熄风法,方用“天麻钩藤饮”或“镇肝熄风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天麻、钩藤、川牛膝、益母草、黄芩、决明子、茺蔚子、石决明、生牡蛎、磁石等。


(2)痰湿中阻——症状有眩晕,头重如蒙,或视物旋转,胸闷,恶心纳差,痰多,嗜睡等。治疗用化痰祛湿法,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半夏、白术、天麻、橘红、茯苓、甘草等。


(3)气血亏虚——症状有眩晕,劳累后加重,神疲气短,心悸少寐,面色苍白等。治疗用补益气血法,方用“归脾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人参(或党参)、黄芪、当归、白术、茯神、白芍、熟地黄等。


(4)肝肾阴虚——症状有眩晕,耳鸣,健忘,精神萎靡,少寐多梦,两目干涩等。治疗用滋养肝肾法,方用“左归饮”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山药、熟地、山萸肉、枸杞子、怀牛膝、龟板胶等。

@快问中医
(5)瘀血内阻——症状有眩晕,头痛,痛有定处,心悸烦闷,疲倦乏力等。治疗用活血化瘀法,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枳壳、柴胡、川芎、怀牛膝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