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个90后,5个平均年龄70岁的老师傅,如何拯救穿越2000年的老手艺

 兰哥商友社 2021-03-06

陕西华县,是皮影戏的发源地,2006年,华县皮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岁的魏稳柱唱了一辈子皮影,他们五个平均年龄70岁的老人组成的皮影戏班,是华县仅剩的两家戏班之一。

但好在,还有两个90后的年轻人,为这个穿越了千年的古老手艺努力。魏稳柱的孙子和张建华在抖音相遇,他们计划着打造下一个抖音爆款。被看见了,就是希望。抖音推出的系列非遗纪录片之一《追影》讲述的,就是他们的故事。

位于西安市永兴坊的陕西省美食博物馆,是一间带地下室的古建筑楼房,下到地下二层,被陕西美食档包围的空地,是魏稳柱的班社表演皮影戏的地方。

魏稳柱今年72岁了,从小在“戏窝子”里,十几岁就开始唱戏。他的一辈子,都在皮影的故事里。

图片

一方舞台,四张方桌,十余张板凳,人多时再加三张椅子,满满当当能坐一百多人。

倚靠墙壁的是用于伴奏的各式乐器,分别是:鼓、军号、二弦、板胡等等,还有一些叫不上名字的乐器,是老艺人托村里的木匠定制的,普通的乐器行买不到。中间的长桌上,躺着四五只皮影,平时艺人就在那张桌子前控制皮影。陕西皮影由牛皮制成,半透明的牛皮被绘成了各种颜色,看上去五彩缤纷。桌子上方挂个灯,观众就能在外边的幕布上看见皮影演戏。

幕布两边挂了一副对联,“双手对舞百万兵,一口述说千古事。

图片

陕西最有名的是华县皮影,华县位于陕西渭南地区,是皮影戏的发源地,2006年入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华县皮影又叫碗碗腔皮影,因为表演中,艺人会敲奏一个类似碗的乐器,发出悦耳的叮当声。

华县皮影最繁荣的时候,有48个班社,超过两百人从事皮影戏。

永兴坊原来是唐朝宰相魏征的府邸,2007年改建为美食文化街区,吸引了很多商家入驻,大多和当地传统习俗相关。华县制作皮影的商贩在这儿开了一家卖皮影的商店,请来魏稳柱的班社,现场表演皮影戏,吸引顾客。

从2014年开始,魏稳柱和他的班社在这儿演了五年。

图片

魏稳柱的班社,平均年龄70岁,是华县高塘镇仅剩的能唱本子戏的五个老人。一出本子戏要演两到三个小时,对人的体力考验很大。以前在农村,魏稳柱表演的大部分是本子戏,经常演到夜里两三点,有时唱得高兴,能唱通宵,几个人睡在村里的草棚。

现在,不仅演戏的人老了,看戏的人也老了,大部分去世了。魏稳柱的儿子不喜欢皮影,学的厨师,现在在永兴坊的员工食堂烧饭,魏稳柱没有徒弟,因为村里没人学,“皮影戏不挣钱”,魏稳柱就不好强迫别人学。

但他找来了自己的孙子——孙赞。魏稳柱有私心,现在,华县的皮影戏班社从48个锐减到3个,能随叫随到的只有两个班子,这两个班子中,一个班子的艺人平均年龄是80岁,凑合着能唱几段折子戏,折子戏时间短,讲一个小故事,或者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另一个就是他们。要是孙赞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他从心底里是高兴的。

图片

今年是孙赞的本命年,24岁,从大学经济管理系毕业后,像其他同学一样,进入一家智能家居公司做销售,卖智能锁,但业绩不好。他又承包了西安翻译学院一个食堂窗口,投了七八万,卖韩式烤肉饭,价格10到13元不等,但生意一直不红火。

孙赞能来戏班,不过是想找份安稳工作。和他身边很多年轻人一样,他觉得这玩意儿“土”、“过时”,他想离开西安,去更大的城市,去北京、上海,但是干什么他没想好。

图片

华县皮影一个班社有五人,分工明确,即:签手、前声、上档、下档和后槽。操控皮影叫签手,唱戏的是前声;上档是拉硬弦,也叫二弦;拉板胡的是下档;后槽是打击乐,华县皮影中敲碗的就是后槽。

魏稳柱天生一副好嗓子,小生女旦都能唱,魏稳柱当了一辈子的前声,现在也常常教孙赞吊嗓子。

孙赞学了一段时间的皮影,觉得皮影戏的门道太多了,最吸引他的是皮影戏的剧本,“比电视剧写得好太多了”。

他最喜欢一部戏《金碗钗》,他琢磨里面的台词,“见一位佳人站门庭,倒叫崔护疑心中,莫不是桃园仙洞,莫不是广寒月宫,莫不是天台路径,莫不是高唐巫峰。”他一边念,一边想,这些对白竟然像诗一样美。

图片

孙赞中等个子,身穿红色粗布中式大褂,那是园区统一发放的工作服,脸蛋残留了几粒青春痘。他举止温文尔雅,说话不紧不慢,有耐心。

学皮影靠看、听和练习。传统曲艺是练功夫的艺术。孙赞每天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剧场,练习操控皮影,手指长了一截一截肿胀的红包,时间长了,变硬,生了老茧,用手抠没有了直觉。晚上八点半,师傅们表演完回宿舍休息,他一个人留下来练习。白天,老人们表演,他坐在后台观察。

只要灯光打下来,皮影就和人一样了,要站得直,走得稳。不能太高,那就飞到天上去了,不能太快,那就变成跑步了。行走坐卧既要配合前声,也要配合音乐的节奏。

图片

《刀劈韩天化》是孙赞学的第一部戏——北宋时期,外邦将领韩天华以藩王之名到北宋进贡,实则打探军情,北宋朝廷识破了他的阴谋,派将军狄青和他在校场比武,开始韩天华占上风,最后狄青一记回马刀把韩天华杀了。这出戏的高潮是最后一刻,狄青用回马刀砍下韩天笑的人头,孙赞要配合鼓点的节奏,“咚咚咚咚咚”,然后把韩天笑的头砍下。

2018年1月,孙赞的师傅挑了人少的一场,台下来了两三位观众,让孙赞第一次登台表演《刀劈韩天化》,演得磕磕绊绊,演完孙赞出了一身汗。

后来,负责签手的师傅有高血压,年纪大了,家里人不愿他离家太远去西安表演,把他接回家养老。于是,在学习了一年皮影戏之后,孙赞正式接替老师傅,成了签手。但实际上,五位师傅的手艺,都等着传给他。

图片

在永兴坊,从上午11点开始,隔一个小时,剧场售一次票,一直演到下午1点。中午师傅们在后台的躺椅睡一会儿,或者坐在板凳上看挂在墙壁的电视。下午3点,表演继续,晚上8点是最后一场。

夏天是旺季,来看戏的多是儿童,魏稳柱就表演《三打白骨精》和《猪八戒背媳妇》,华县皮影是方言唱的,外地游客听不懂,但是只要看见孙悟空和猪八戒,小孩就开心,有了掌声,剧场就有了氛围。冬天是淡季,游客少,来看的也都是成年人,魏稳柱就演《刀劈韩天化》和《卖杂货》。

每个月戏班有四天假。五年来,魏稳柱乘着这些假期把西安的景点逛了个遍。

图片

魏稳柱知道时代变了,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耐得住寂寞。班社里的其他几个师傅都是他认识四五十年的老朋友,皮影戏最繁荣的时期是建国初期,到了90年代几乎无人看戏,2000年以后逐渐由私人的文化公司组织老一辈的皮影戏艺人到各地演出。

来永兴坊之前,2005年到2008年,魏稳柱和他的朋友们挂靠在一家公司下,演了三年,北京也演过,后来公司倒闭,又回到村里。有的打工,有的务农。2011年,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几位老师傅在世园会表演了一段时间。直到2014年,来了永兴坊,才稳定下来。 

孙赞没有经历过皮影戏最好的时光,但他经常听爷爷和班社里的老师傅聊天,以前村里红白喜事,皮影戏是个必不可少的项目,好像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番。他开玩笑说:“爷爷们就是村里的男团。”那时,农村没有电视更没有电影可看,看皮影戏是为数不多的娱乐活动。皮影戏人是村里的电影明星。

图片

1962年秋天,魏稳柱14岁,开始学唱戏。

陕西农村每逢7月是晒麦子的季节,等麦子晒干后,农民们都会看皮影戏,庆祝丰收。村里的戏班子出动,巡回各个村子表演。魏稳柱整晚整晚地跟着他师傅,脑子记不住的,就记在本子上,等表演结束,他再复习一遍,没日没夜地学。魏稳柱的师傅是个小个子、圆脸的胖子,在当地是“皮影戏的泰斗”。

1978年,大队书记想在村里组织两场皮影戏演出,那时没有手机、没有电话,皮影戏人不演戏的时候就在家务农,像隐匿在江湖的高手,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书记知道魏稳柱以前是皮影戏艺人,叫他联系人演出。

结果,就在那个戏台子上,魏稳柱登台了,演出很成功。

魏稳柱一直演到今天。

魏稳柱想过未来,再演几年,他和师傅们都老了,只能回家养老。没有人伴奏,唱戏,孙赞只能像一些景区的皮影艺人,用录音代替现场,一个人充当一支队伍。

2018年,西安成了抖音上最火的城市之一。抖音上人人都知道的“摔碗酒”,通过抖音,每日的客流量达到十万人,是永兴坊的成功案例。

图片

孙赞想华县皮影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抖音让更多人知道呢?他开通了抖音账号“永兴坊皮影戏”,试着发了几条,渐渐积累了粉丝,点赞最多的一条是2018年的春节,他拍了一条摔碗酒和皮影戏在一起的海报,收到一千多个点赞。

有次网友随手拍了一条他们表演的视频,@永兴坊皮影戏,这条抖音收到16.9万的阅读和1254条评论,火了。

有人给他发来私信,问他能不能请老师傅们去外地演出,演出费从优。

图片

在抖音上的非遗类视频创作公司“寻古”负责人张建华,无意刷到他们的视频,他去找了孙赞,想把他们签约到自己旗下,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多机会。

演出时,孙赞注意看观众的年龄层,面孔都很年轻,大多是九零后,甚至零零后。他觉得,这表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皮影戏感兴趣。被看见了,就是希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