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健康科普】全国爱耳日专题:你还记得千手观音吗?

 一切皆可能 2021-03-06
你还记得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表演吗?

21个聋哑演员将舞蹈演绎得惟妙惟肖,营造出层出不穷、千变万化震撼的视觉冲击力,赢得了全国观众“激动、流泪”的评价。

图片

图片

21名聋哑演员,其中18名演员在1-2岁期间因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而双耳失聪,后来查明病因是由于存在一个耳聋基因缺陷而引发的药物性聋。

除了一针致聋基因外,还有一巴掌致聋基因,如某4岁男孩在幼儿园与同学互打耳光一巴掌后出现耳鸣,当天晚上听力开始下降,后来做基因检测发现携带了耳聋基因缺陷,一巴掌耳光诱发了耳聋发生等等。

图片

近两年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出台,耳聋基因筛查得到普及,但是我们很多家长就误以为耳聋基因筛查就是听力筛查,然而二者其实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检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个检查的不同。

图片
什么是耳聋基因筛查?

遗传是最大的致聋因素,60%的听力障碍是由遗传因素引起,每100个听力正常的父母就有5个带有耳聋基因(1/20),父母的耳聋基因遗传给孩子,会导致孩子成为聋儿。

图片

通过基因筛查,可发现遗传药物性耳聋高危个体,通过终身禁用耳毒性药物可有效预防耳聋的发生或减轻耳聋的症状,并预防家族成员发生药物性耳聋;通过基因筛查也可发现迟发性聋儿,通过生活指导,避免或延缓耳聋发生;通过耳聋基因筛查,明确大批耳聋基因携带者,以遗传咨询门诊作为阵地,可对携带者及家族成员进行婚配生育方面的指导,避免生育耳聋患儿。因此,听力筛查能尽早明确新生儿听力状况,发现聋儿,指导及早安装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避免孩子由聋致哑;基因筛查能提前检出迟发型和药物性耳聋高危人群,并对耳聋高危家庭提供积极的婚育指导,两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通过耳声发射、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等电生理学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自然睡眠或安静的状态下进行的客观、快速无创的检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新生儿听力异常,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干预的有效措施,减少耳聋对语言发育和其他神经、精神发育的影响,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有力的保障。

图片

2010年卫生部颁布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每一个新生儿在出院前必须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不通过的,须在42天内复筛,复筛不通过需在3个月内进行听力诊断,确诊为听力障碍的须在6月龄内进行干预。

耳聋基因筛查≠听力筛查

两者并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亦不能互相取代。

新生儿听力及耳聋基因联合筛查的实施,对减少我国耳聋残疾人起到积极的作用,让孩子们听到美好未来。

图片

END

作者:儿童五官科 肖苗  医学遗传科 席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