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判断这件事该不该要求孩子的简单法则

 和善书屋 2021-03-06

图片

孩子应该越大越懂事,可为什么越大越不听话,我们却越来越烦恼呢?原因在于,孩子越大越聪明,有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后,不愿意按我们的要求做。这意味着,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可能是错的。事实上,考察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我发现80%是错的,或者低效率的。那应该用什么方式来甄别呢?

我提出了一种最简单的甄别办法,就是如果我们完全不管孩子,让孩子自由成长,某个我们想矫正的缺点在十年后,孩子还会不会存在了?如果没有,那就不要管,如果还会有,就必须管。

有个妈妈每天让上幼儿园六岁的儿子,八点就睡觉了,可孩子精力旺盛,早上五点就起床了。妈妈还在睡觉,儿子就自己玩。一天,妈妈迷迷糊糊看儿子在干嘛,结果发现他把鼻屎扣出来,吃进了嘴巴里。妈妈气不打一处来,可类似这样的事情太多,防不胜防,不知道该怎么办,就跑来问我。

我就提出这个简单判断,我问这位妈妈,如果儿子16岁了,你相信他还会这么做吗?妈妈说不可能,那我就说,当没有看见,我们要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在犯错误中成长,只要不会产生伤残或死亡,就不要去管孩子。一旦我们如此选择了,就找到了80%的要求确实没有意义。

又比如,刚上学的孩子,坐姿和握笔都存在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孩子力量不够导致的,随着身体发育逐渐成熟,这种现象会自动消失,我们就没有必要去强力矫正。有的孩子习惯于用左手,如果不是影响很大的事情,就可以不用管孩子。我们要考虑,要把约束孩子的行为用在最紧要的事情上。

这样一来,我们发现有两种现象:一是我们对孩子做事的要求大部分是太严格了,可以不用管孩子。事实上,我们不控制孩子的事情,比如,手机、电脑软件和高科技等,孩子会做得非常好,而我们可以控制孩子的,比如家务等就显得笨手笨脚。就在于我们总是指责孩子,导致孩子不想学习。

二是我们对孩子做人的要求大部分是过于宽松了。比如,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分享、不注意别人的感受等。无论多大的孩子,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就要思考,十年之后,孩子还会不会有这些行为?如果这些行为对孩子会产生短期的好处,孩子是不会有动力去改进的,就需要我们来矫正。

当我们采取这种策略后,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我们的焦虑大大减少了,尤其对幼儿,不需要每天不停地监督孩子,不停地矫正孩子。而在做人方面有好的表现,带着孩子出去,也会很长脸。

所有困境来自于,总想先改变世界,而不是先改变自己。扫描二维码,一起努力首先改变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