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票长期投资的不破金身 (三) 集中投资 投资界有个真实的笑话,就是投资唯一的原则:不要投资破产。其...

 昵称44696133 2021-03-06

投资界有个真实的笑话,就是投资唯一的原则:不要投资破产。其实这却是发生在很多散户甚至大户身上的事情。这里的破产,也许不是个人财务破产,而是投资本金几乎折腾得不剩几许。想想看,要是亏损了80%,那么即使恢复到原来本金数额,中短期内要有4倍高的收益。对于一个能亏8成的股民的这点能力来说,可能吗?

而这些散户的投资组合中,持有8、9支甚至十几支股票。根本没有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专业机构更不用说,能够长期跑赢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也寥寥无几,分散对专业机构同样无效。我个人可以这么确定地说:分散与风险不相关;集中才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集中投资在很多大佬的公开书籍演讲中已经多次提及,老巴、芒格、老段,有很多观点和分析可以借鉴。比如老巴的耐心等待直到球落入最佳击球格子时再全力一击,非常形象。但是,投资金句子在强认知者那里是其认知体系的提升,在普通散户耳边就是鸡汤。

普通散户需要爬楼梯,直到爬到能和那些金句无缝对接的阶段。因此我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普通散户投资者为什么要集中投资。集中投资的股票数量没有刻板的限制,根据个人的本金、年龄、家庭情况、性格、住房条件、对财富苛求的欲望程度和目标不同,一般持有1-3支,不建议超过4支。

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一反应来说,集中投资可能问严重题是:假设万一自己看错,那不是全军覆没? 那我们来看看在不同层面的真相。

第一个层面 个人职业风险对冲

基本上普通打工人,只要毕业进入一个行业,很可能一辈子就在这个行业里转悠了。公司也许会换几家,美其名曰跳槽。其实都是失败的无奈选择,薪资低、涨薪慢、公司业务萎缩或转型、升职无望、压力大、与上司不和、企业文化差、岗位并非个人喜爱、站队错了、行业进入衰落期、公司裁员倒闭、身体拼不动了等等。有部分失败并不是个人的问题,但所有的问题都体现在个人的失败上。大部分非体制内普通人基本上打工到四五十岁,就差不多到头了,甚至更早。

能够在打工生涯中一路快速上升,无论跳槽或者升职,进入公司中上层管理层的比例非常少。排除极少数成为公司高管的幸运者,一个难以接受的事实是,打工者个人收入范围与能力几乎无关,而由供求关系决定。公司都有一个部门叫做 Human Resource。资源?品品。为什么不叫Human Assets,资产?或者Human Capital,资本?

我相信很多人是在专业工作上非常勤奋,甚至用996的福报来矜矜业业去实现职业理想。但现实很残酷,整个社会,无论姓资姓社,都是分层的金字塔结构,中间的塔腰还特别细,大部分应该是属于塔底,有资格做塔底持的续时间未必长,15-25年?之后大部分也许就成为肉眼看不见的塔基。所以,股票投资的第一目的是对冲,集中对冲。

对冲个人职业生涯熵增的大数定律,而不是单纯地从股票市场里获取收益。一个人在一个公司(或不同公司)里长期打工,就是最大的集中投资行为。把最优质的流动资产──时间、青春,全部投入这个市场,收益如何,个人冷暖自知。然而人们为什么不把这种集中投资的大概率归宿看作风险?或者说刻意心理上回避考虑这种风险?

如果在一个成熟的发展到头的行业,就要在职业生涯早期投资与此市场需求相关的新兴行业,如传统燃油车的行业人士最好投资电动车优秀企业(三年前)。个人电脑产业相关的行业职员,要尽早投资智能手机相关的行业公司(十年前)。传统金融从业人员,要早点分析区块链大生态系统的投资机会(现在或更早)。具体细分行业会消亡,是历史的常态,但客户需求仍然存在,只是转移到另一个相关的新细分行业中而已。

如果在一个尚在成长期的行业,就要投资本行业内比你公司更有发展前途、模式更先进、企业文化更优秀的公司,即使当前那家公司的规模和利润还不靓丽。你应该最清楚哪家公司是你们最厉害的竞争对手,而且开始把你们打的有些难堪。例如在阿里电商的,要抬头看看拼多多的投资机会;在上汽大众新能源的,不妨看看小鹏汽车、蔚来、特斯拉;华泰证券的,看看富途控股、东方财富的股票。

所以,无论是在行业还是公司角度,从你自身的行业专业角度,加上综合仔细研究后,在相关新兴行业或者处于成长期的本行业,选择一到两家认为最优秀的价值成长型公司尽早去买其股票。就是在对冲你个人的职业风险。这种选择的结果,就等价于财务上的集中投资。

第二个层面 绝对能力圈

这块以后会找机会详细聊聊,反正,一个普通散户的绝对能圈和自由时间很有限。打工工作所在细分行业1个(也可能是零个,灯下黑的人太多了),个人发烧爱好1个,狂热粉丝式的消费细分行业1个。普通人也许最多在3个细分行业内略有建树,这种才称得上绝对能力圈,或者叫做洞察。个人破圈很难,不然你试试。招聘时专业不对,人家连简历都不看就丢一边。人家不是不知道有可能你是极少数具有跨行业、跨专业水平的优秀人才,但人家用的是概率。为什么机构可以投资那么多行业?毕竟人家养了几十号行业基本面分析师,每年还花费几千万元买内部数据以及报告。因此,普通群众集中投资在这绝对能力圈的1-2个公司,是非常明智的不破产的做法。

第三个层面 对投资致富的深刻理解

小本金为基础的正确的传统价值投资收益几乎不能致富,虽获小财。但大部分打工人,都是小本金起步。

巴菲特、段永平的成功价值投资不可复制。人家由于个人能力、运气、特质,在获得了亿万本金的快速原始积累后,开始悟道无比正确的传统价值投资方式,甚至开创宗派。然而,由于本金的丰厚,巴、段可以风轻云淡地思考商业问题的本质,每年即使10%的复利收益,绝对值都碾压99.99%的投资者。

反过来,如果一个普通散户10万元的本金,平均年复合收益18%,25年后也就626万元。25年后,到了一个人基本退休的年纪,考虑到通货膨胀,实际购买力可能只有当前的几分之一吧?更何况,除了无畏的韭菜,哪个散户敢拍着胸脯说自己能在25年这么长的周期内,平均复利收益18%? 假如扣除实际通货膨胀因素,25年后剩下1/5的实际购买力,折现到当前1百万元左右的资产,也就是让家庭手头稍微宽裕一点点而已,或者一线城市多买一个卫生间加阳台。

这25年内还一分钱不能花,对生活品质没有任何提高。其实,这25年内正当人生轻壮年,恰恰应该适当多花些钱去体验世界、了解社会、子女优质教育、人脉社交、专业学习提升、开阔眼界的时期。

即使个人投资能力不差,比较分散的投资组合基本上也不能长期跑赢精选大盘指数。假如平均分散的组合中即使一支股票一年中有3倍的涨幅(4倍的股价),其它支平平,对于8支股票的组合,平均到整个投资组合上也就37%左右的当年收益。25年中能有几个年头是这种好运?

因此,这就取决于普通工薪投资者对投资致富的深刻理解和人生目标:① 是把投资股市收益作为零花钱小富即安;② 还是有志于财富自由,探索商业的乐趣和艺术,把股票投资作为终生的爱好和未来主要收入来源。

如果是后者,那一定要集中所有闲散资金,在1-2支理解最深刻的黑马公司上早下注、下重注。在选对赛道和赛马后的几年内,回报可能是十倍、几十倍的。然后,可以再考虑将总资产适当分散给新增的1-2支股票,保持2-4支可能可以让心态在长期好一些。

如果是后者,一定要集中投资。因为如果不幸亏损只是亏掉闲散的本金,你还年轻,积累教训、认知和金钱,攒几年再来。但如果不集中在绝对能力圈内获取相对于自身工薪收入高一阶的原始资本积累,则永远无法实现投资的人生美好愿景目标,这是永久性的失败。

$特斯拉(TSLA)$ $苹果(AAPL)$ $腾讯控股(007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