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峙.凡事

 平型关杂志 2021-03-06

       泰戏出飞泉, 西流入雁门故乡繁峙是滹沱河发源地南临五台寻佛 ,北接恒山问道抗日战争时期的最前线1937年9月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便发生在这里以至直到今日我在外地有朋友问起我是哪里人我说繁峙知者甚少,再强调一下说我的家乡有平型关对方便会心一笑啊! 知道知道 平型关大捷。不容置疑,滹沱河,平型关是繁峙地域文化符号之一。

                  季节之美说繁峙

   较之南方夏季湿热冬无飞雪,繁峙的季节之美是上天对这座北方小城的眷顾。草长莺飞二月天,阳春三月看杏花。繁峙人对自然的热爱体现在家家户户院子里种的杏树梨树等各种树木再小的院子也要种三四棵。春天庭院里满是花香,红里透白的杏花一朵朵挂满枝头,微风吹过,落叶缤纷有一种诗意之美

   夏天繁峙人们爱拿个小凳子在树下乘凉,或端个碗在凉风习习的大门洞里边吃边聊。国家大事乡村见闻儿女情长无所不谈繁峙人的性格是比较内敛的,大门洞或墙根下席地而坐,家长里短的啦答任时光在斑驳的墙面流逝。繁峙的夏天并不算热热的话也就是中午一会早上和傍晚就很凉快。街头巷尾荫凉树下一群一伙的男女老幼成群结伙坐着或站着打发时光别有情趣。

   秋天的繁峙尽显苍凉之美。群山峻岭乡村城镇笼罩着灰朦朦的土黄色。鼓楼下靠墙根的老人们,着眼静静,和身边矗立的鼓楼相映成趣偶而远处一两声山西梆子腔飘过,才打破这样的宁静。北方的公路两边种植的通常都是耐旱抗冷加拿大杨树太阳穿过金黄色的树叶子婆娑摇曳,秋风吹过,便有叶子漫天飞舞。 

   冬天的繁峙银妆素裹层林尽染。雪后,清早起来白茫茫一片。太阳出来后,阳光透过木格子窗,屋子里暖暖的。炉子铁茶壶冒着热气滋滋发响,时不时大门外传来一声悠长的声音端豆腐唻……年关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上挂起红色的灯笼。夜色下红灯笼亮起星星点点如梦如幻。           

          繁峙人安身立命的生活观

晋北地处游牧民族和汉民族交界区,地形山川关隘众多,历来战事频繁。历炼了这一带居民坚韧保守又不失粗狂豪放的性格。民以食为天,通常乡村人们见面首先是问“今年庄禾作务的怎的个?”“收成好哇?”招呼客人“吃哇喝哇”,出门见面“吃了饭么?”

      繁峙人非常看重伦理家族血缘关系。里三亲,外三亲,具体到每个人的称呼上都很讲究。 尤其在婚丧嫁娶方面,诸多礼节深有体现。或许这也与繁峙有五台山这样的佛教圣地有关,民众的日常行为、人生观有宗教影响的痕迹。不管是繁峙东西首、南北山,一年四季差不多每个月都有各种宗教色彩的庙会。群众趋之若鹜。   繁峙很多村名地名如大营义兴寨前所后所兵马会、团城口……都和军事有关。 另外如禅堂二茄兰钟耳寺安头又和佛教有关。繁峙很多村庄都曾是佛教兴盛时期五台山一些寺院的地产

      处边塞临佛地的繁峙人外冷内热,稳健持重朴实厚道过日子精打细算。虽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但人们仍有储备粮食之习惯。修房建屋都要挖个地窖,或置有水瓮粮瓮数个。平时饮食大多几个馒头就点烩菜,或是早晚间把面和土豆混合在一起的和饭。但每每有客来访,必倾其所有、力尽其能让客人吃好喝好。 

      胡马倚北风,越鸟巢南枝。繁峙人的乡土意识浓厚,对政治热心,官本位思想严重,但又具开放意识。这和繁峙紧邻首都北京,地处边塞战地不无关系。繁峙是晋北较早通铁路的地方。另一方面随着五台山游客和金矿铁矿的开采流动人员的出入,新媒体的介入,使繁峙人心气很高,接受新事物快,也善于学习早先年生态环境的破坏污染严重,如今已成为晋北地区开风气之先的全国卫生县城。贫瘠与粗放反倒加倍孕育出他们丰沛的想像力和无边的渴望,于匮乏之中自己编织锦绣。    

        乡土戏曲中繁峙人的审美情趣

   繁峙人爱看戏。繁峙一年四季都有各种名头的唱戏活动,敬神戏和谢神戏都有固定的时间和地点。如东关方园不到几公里的范围就有关帝庙、财神庙、 奶奶庙戏台好几座。唱戏前即四处邀请亲朋来看戏。每天备酒饭款待日夜听锣鼓响起。还没开戏,便锁门闭窗出动,带个小凳子占好位置或立于戏台前观看。对于一年四季奔波于田间地头,实诚厚道的繁峙人来说,看戏是他们很重要的娱乐活动。北路梆子、晋剧、二人台、豫剧、耍孩戏等轮番上演,群众都接受。就连现在繁峙当地的剧团演出时也是晋剧、北路梆子、 繁峙秧歌、 二人台,都可以开唱。当地人给取了个形像的叫法:“风搅雪”。戏场院也是他们的交际场所,交朋结友,亲近邻里。对于守家在地的他们来说,看戏是了解伦理纲常,处理人生情感的最好、最直接的途径。浅显易懂的台词,脸谱化的人物性格,构成了他们的审美观念。如《打金枝》的家长理短,《芦花》中的儿女情长,《六郎斩子》的家国情怀,《二进宫》的忠奸是非……戏台上表演到动情处,台下那些戏迷们也是热泪涟涟。明明知道是在演戏,也感同身受地受其左右。正如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看戏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着里面的人生观,是非标准,也在看戏的乐趣中建立形成。 

            繁峙人的狂欢节——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闹红火 ,一个“闹”字, 可见其不一般。应该说繁峙人过年,真正的高潮不是春节而是正月十五。而且,一过就是四五天——从正月十三直到十。从各相关单位、厂矿企业到民间寻常百姓家,都要热情隆重参与。过大年贴对联、打扫家接神、迎喜神、发旺火,每天早起晚睡的,讲究也多。但过十五就不一样了,没有那么多规矩了。春节是一家人的红火正月十五却是所有繁峙人的狂欢。夜晚大街上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全家老小万人空巷,上街看灯,看扭秧歌,看歌舞节目 ,看戏,各行其好。冷了,走几步就有大旺火;饿了有各类小吃供应,这是一个适合全家大小的共同节日。这样的情形下,人人身心得到放松,脸上往日的拘谨全无。露出难得的舒心笑容,人与社会尽显和谐。家的氛围也浓厚体现。在勤俭生活,封闭的日常事务下百姓的公众娱乐往往靠这样的民俗节日来体现和释放。

说东道西繁峙话

繁峙方言的构成,因地域和历史演变形成现在的发音方式。其间岩头邻五台夹杂有五台话,横涧有浑源、应县口音,神堂堡一带有河北阜平口音。正宗繁峙话,还是以砂河话为基础发音的方言为繁峙本土语言。在1999年侯精一先生的《山西方言分区》把山西话分为七个区,繁峙为五台话区。但准确来说,应该是五台话区和云中区(大同)的过渡区。方言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民俗习惯,是一种文化现像,是一定地区人民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口头文化。如繁峙人烧火做饭、垒旺火、冬天生炉子都要用炭。把燃烧未尽的叫“料炭”,也就是剩下的不好的,用筛子筛掉灰,成为蓝色小块。繁峙人说一个人啥也做不好,能力差,就会说:“那才是个蓝疙蛋”。比料炭再次的就是灰,弃之不用的。“灰”在繁峙方言中引申的意思为 “不好的”、“赖”,形容人的有 “灰人”“ 灰相”“ 灰鬼”“ 灰爬”“灰堆”…… “半吊”是计量单位,本意早已消亡。由于它表示不够一吊所以引申为 “不够数”,在繁峙话中是指说话做事不精明的人 。如:“那是个半吊货,你刻不要信他说的”。“克踉”这个话最早有记录的是在元杂剧《周公授政》,有不得劲之意。繁峙话现在还有用这个词,意为不好意思。还有一些由行业演变的,如:“没成色”、“不足色”,这和晋商开染坊业有关。“半天”外地人会理解为表示时间概念的一个词,繁峙话“半天”是个疑问词,意为“原来是这样”,或“是吗?”繁峙话作为晋北语系的一支,很有地方特色,叠音多,鼻音重,尾音轻短,少翘舌音,不论男女说起来都是委婉动听,简洁明快,磁性十足,朗朗上口。

朝佛访古,寻梦繁峙。 平型关伟载屹立,滹沱河川流不息。故乡繁峙永远是生活在外地的滹源游子心灵家园。乡音乡情,山川河流无不魂牵梦绕…… 

责编:张萍花    图文: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