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构建和谐家庭之我见

 平型关杂志 2021-03-06

构建和谐家庭之我见

——谈谈我们家是怎样维系和睦大家庭的

文/陈俊廷 

一、家庭基本情况介绍

1. 我的爷爷:我家世居繁峙县东山乡苏家口村。我爷爷叫陈福功,生于清朝光绪年间。老人一生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在仅有的几亩薄地上耕耘着希望,养育了一家老小。爷爷青年时代的一件拾金不昧的故事,在我们村人人皆知。在一次外出途中,爷爷捡到一只非常考究的旱烟锅,老人顿时喜上心头,爱不释手。在那个年代,高品位的旱烟锅不仅是吸烟的用具,更是一件古董玩物,亦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玉嘴、铜头、乌木杆)。当我爷爷中午时分原路返回时,远远看听见有人争吵不休。走近,才知道是为旱烟锅的事,爷爷双手捧上,两人瞠目,化干戈为玉帛,此事在村中一时传为佳话。

2. 我的父亲:我父亲名叫陈效良,年届耄耋,初识斯文,务农为生。父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注重修身养德,奉行勤俭持家,秉承睦邻和谐的理念,以身示范,宽以待人,为邻里和村人所敬颂。

在经济落后,物资匮乏的年代,父亲含辛茹苦养育了我们三男二女姐弟五人,当时姥爷也在我家生活,由于人口众多,一家人只能吃糠咽菜,艰难度日,兄妹们不得不早早辍学,为家庭分忧解难。那年,年关将至,邻里张殿元的智残侄女(时年58岁)因家中无粮断炊,投奔姑姑家度日,因其姑父年时太高,无力抚养。父亲得知此事,便将该女接至我家,从此共同生活十八年直至年老送终。父亲的言传身教在子女们幼小的心灵上播下了春天的希望。

3. 我,陈俊廷,现年五十三岁,是一个地地道道种庄稼的农民。我的家庭是个三世同堂,有着十七口人的和谐大家庭。我们上有父母健在,兄弟三人分别成家,数十年来从未分家。2009年之前,在我父母的统领之下,我们三兄弟的小家庭外看是三家,对内是一家。因为经济从未独立,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形成这样的前提基础是在1984年时,父亲率先承包了东山乡黑介沟村的440亩土地,一家人摸爬滚打,苦干加巧干,当五年的承包期满时,我们在当时来说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拿着这笔钱,兄弟几个成家建房。1990年,建起了油料加工厂,通过逐渐积累,种地,加工、营销逐步完善,为后来的海丰农牧场的建设储备了技术、资金、管理等能力。2009年始,由于父亲年事已高,管理家族的重任落在了我的身上,为不辜负老人的重托,我倍加珍惜这个来自不易的和谐之家,我将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继承并发扬光大。

4. 家庭现状:在长辈们身先示范的影响下,时下我家称得上人丁兴旺,其乐融融。首先是父母健在,身体硬朗。我育有三子,一个本科毕业,一个本科在读,一个专科毕业;我的二弟陈俊德,农民,育有二子一女,长女本科毕业,长子大专毕业,次子北京就业;我的三弟陈俊伟,农民,育有二子一女,分别就读于高中、初中和小学,个个学业优秀,前途在望。另外我的姐妹的四个子女全部本科毕业。家中晚辈,有工程师、律师、法官、公务员、教师,可谓人才济济。 

下面谈谈我们家是怎样维系和睦大家庭的。

1. 家庭和谐,父母欢心

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孝敬父母则是家庭和谐的重要因素。古人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和过上幸福的生活操劳了一生,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除了给予他们足够的物质生活之外,更应该注重老人的精神生活,正如有首歌曲唱的那样《常回家看看》,是非常必要的。而子女之间相处的融洽和各自家庭及与子女之间的和谐亦是父母欢心的重要成分。只有家庭和谐,父母才能更大程度地获得欢心,使他们能够愉快地走过人生。正如我们家那样,外出求学,工作的孙辈,只要回到家,第一件事必须先去看望爷爷奶奶,不管路途远近,不论时事缓急,看望老人是第一要事,家家如此,人人遵循,这是我们家的常规惯例。由于每个家庭和睦幸福,子孙成长阳光,所以二位老人健康快乐。

2. 家庭和谐 子女上进

家庭和谐可以营造良好的家风,而良好的家风则可以促使子女努力学习,积极上进,子女会懂得感恩,让父母放心,他们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为父母分忧。生活在和谐家庭中的孩子心里充满阳光,充满爱,所以学习就优秀。一个好的家庭环境影响并决定着一个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以后的成长之路,和谐家庭长大的孩子,不为父母的争吵和打闹分心,所以学习倍感努力。在我家已长成的子女中,有毕业和在读的本科生三人,专科毕业二人,而在读中学的孩子亦很优秀。作为一个农民的子弟,乡下的学生,能够达到这一点,家庭和谐至关重要。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作出礼让和奉献,每个人都以大局为重,家庭才会温暖,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美。

3. 家庭和谐  事业有成

接过父亲的重任已近十年光阴,回想这么多年来走过的道路,开创的事业,既有欣慰,更有感慨。跌跌撞撞走到今天,我可以大声地说,我努力啦,我成功啦。我没有给父母丢脸,而是给家庭争光啦。细细想来兄弟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坚实基础,而妯娌和睦则是兄弟和睦的内在要素,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个和睦家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做到互敬互爱,真诚待人,妯娌不红脸,兄弟不拌嘴。在经济方面,哪个家庭要添置什么,事先有商量,事后有交代。对于孩子们的花销,依据年龄和学业所需,实报实销,略有宽裕的原则,每家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当意见不一致时,都能够用理智的态度和方式去沟通。在九个孩子中,年龄最大的28岁,而最小的只有7岁。他们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从来没有亲疏之分。而婶子大妈们对待所有孩子也是一视同仁,视如己出。这么多年来,大家都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种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常常给我们增添无尽欢乐,也常引来邻里朋友的称赞。

这些年来,在构建和谐家庭的同时,创办十五年的海丰农牧场也迎来了新发展,在山西农业大学郭平毅教授技术团队多年来的支持下,实现了玉米、谷子、马铃薯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去年共收获谷子60万斤,玉米180万斤,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海丰农牧场的成功之路,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可。2008年度“山西省马铃薯生产现场会”在我场举行;2010年度“全省玉米收获机械化现场会”在我场召开;2019年度“山西省农机推广谷子收获现场会”在我场召开。同时我个人也受到了相关政府部门的表彰和奖励。2015年,获繁峙县人民政府颁发的“最佳农民”荣誉证书;2016年,获忻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忻州市杰出乡土人才”奖;2017年,被山西农业大学授予“产业示范精品基地”;2018年,获繁峙县关心下一代委员会授予“最美志愿者”称号。忻州市人才库还刊登了“陈俊廷——平台搭建展才华”的通讯报道。

   作者系繁峙县海丰农牧场场长

文字编辑:王志秀    图文编辑:侯常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