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肾病基本分为“四征一炎”五类,前两种最好治,你属于哪类?

 qycwyj 2021-03-06

慢性肾病的类型复杂多样,越早明确病理类型,对治疗越有益处。一般按照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肾病和慢性肾病两类。顾名思义,急性肾病多是来的快去得快,发病较急,症状较明显,但肾功能损失不严重,及时纠正可以控制住。而慢性肾病往往对不易发现,症状具有一定隐匿性,发现时肾功能往往已出现明确损失,系统规范系统治疗。

但两种类型都有发生肾衰竭甚至尿毒症的风险,都要重视控制。

为方便进一步的诊治,我们又常把肾炎也就是肾病早期细分为五种情况,即“四征一炎”,也就是四个综合征、一个肾炎。相对来说前两个更容易控制,后三种情况进展较快。

最好说话的肾病——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肾炎综合征往往来势汹汹,但其实比较好“说话”,虽然多数起病急,症状急,但相对容易控制。突然性的血尿、少量蛋白尿是典型的症状,此外部分人还可能伴有突发性高血压、严重水肿及氮质血症的症状。

整体肾脏炎症反应表现轻微,具体的病理类型如IgA肾病、血管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等。及时服用抗生素及抗炎药物,抑制血液炎症反应,减轻红细胞的漏出,减轻对肾小球的损失造成的尿蛋白症状。相对比较容易控制。

最缓和类型的肾病——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类型肾病病理主要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相关。主要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水肿。看似每一项症状都比较严重,尿液中大量蛋白丢失,会引起整体蛋白的下降,造成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的情况,血红蛋白的减少会引起间隙性水肿,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针对多数肾病综合征类型的肾病,如原发性膜性肾病、微小病变、IgA肾病等,主要通过激素、免疫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的治疗,大部分肾病都可以得到有效纠正。

对于一些肾病,有一些靶向药物比较突出,比如对于膜性肾病出现顽固性尿蛋白的情况,除了积极的激素冲击治疗,可以配合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更有助于降低尿蛋白、血压,且保持长期的稳定。相比于环孢素更具有一定的优势。

对于处于早期的患者,没有明显肾功能损失,血肌酐升高,只有“三高一低”的症状的阶段,是最为好处理的阶段,千万别被尿蛋白而吓住了。

最难搞定的肾病——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此种类型的肾炎综合征虽然与急性肾炎综合征只差了一个字,但严重程度、治疗难易程度却千差万别。与肾病综合征相比较,同样是具有“三高一低” 的症状。不同的是,急进性肾炎综合征往往早期就存在明显的肾功能损失,除了以上症状,还伴有高血压、甚至少尿或无尿的严重症状,治疗难度比较大。

从病理上可以观察到新月体的出现,我们都知道新月体可不是一个“善茬”,肾小球出现新月体的情况,通常病情比较凶险,症状发生急,且进展较快,易发生急性肾衰竭,预后比较差。除了新月体肾炎,还有部分IgA肾炎、狼疮性肾炎、ANCN相关血管炎,也常出现新月体。需要及时针对病理类型做出评估治疗,降低肾衰竭的发生,越早明确病理类型越好。

最好防治的肾病——慢性肾炎综合征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肾病,通常不需要做肾穿刺明确病理类型,进展速度相对缓慢。早期主要以尿潜血、尿蛋白为主,少部分人有水肿、高血压。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是尿潜血、尿蛋白的维持,一般患者可以保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病情稳定,而不出现明显进展。因此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预防肾衰竭的一类肾病。

但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避免反复。对于肾炎早期好的患者来说,如果观察没有明显肾脏纤维化的情况,尿潜血、尿蛋白转阴后,基本可判断为临床治愈。但对于已经出现肾小球轻微纤维化的患者,即使尿潜血、尿蛋白转阴后,没有明显症状,仍需要定期复查,注意预防感染、药物因素、还有饮食不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造成的病情反复甚至加重,是防治肾衰竭的关键。

“潜伏者”——隐匿性肾炎

隐匿性肾炎一般无明显症状,包括尿蛋白、高血压、水肿以及肾功能减退。部分人可能存在镜下血尿,因此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究竟是哪种病理,严不严重。因此极易被耽误治疗,导致病情越来越重。

但是当出现尿蛋白时,且超过1g后,也就表明肾功能出现了损失,此时需要及时进行肾小球炎症抑制治疗,以免进一步的恶化。如果持续性尿蛋白仍然存在,需要肾穿刺或特定检查指标来评估病理。一般表现为隐匿性肾炎的肾病病理有轻有重,但不能及时治疗是一个不稳定因素。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