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益才能驱使行动: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利益有关

 进步从心开始 2021-03-07

时代的跃迁和百年未有之变局,思潮纷繁复杂,复杂和噪音前所未有, 回归常识自然成为一种思潮。生活的常识、资产的常识、经济学常识等被推崇,尽管是各说各话的常识,工匠精神、极简生活被翻了出来。怎样的力量驱动人类社会发展也是云遮雾绕。

日常生活中,我们理所当然地使用常识这个概念,自然默契地进行各种沟通;可是,当我们要给常识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时,却无从下手,陷入一片茫然。

 常识是大千世界中峰峦叠嶂、一马平川、风吹草低的广阔大地,而不是精心侍弄的园地。

 人类发展的驱动力的常识,最根本的就是利益的思辨。

  利益问题就是一种常识,是一种大众的、普遍的、基本的对一件事、一个人、一个物的理解和判断。常识其实就是一种大众认知观。 现实中,有很多人喜欢另辟蹊径,违背大众的认知常识, 雷人观比比皆是,比如城市堵车是因为自行车太多;PM2.5居高不下是因为家庭烹饪油烟排放太多;为提高生育率,专家建议收取二胎押金等等。

    人类心理的底层反应出来就是常识,利益是人的根本需要,而不是衍生出来的意义和虚无的思想。孔子讲;食色,性也。这是根本的人性,忽视利益,如同暂时休眠压抑的火山,早晚会爆发出来,发泄它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是无法压抑阻拦的,历代的农民起义说到底就是农民被压榨,吃不上饭,自然揭竿而起, 利益一损再损,走入绝地,只能铤而走险。

    利益的常识是如此的普通,但是在各种思潮面前或是利益集团考诱导下,出现了太多的回荡和曲折。

利益对于有些人来说不值一提,粪土当年万户侯,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追求是要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其实精神追求也是一种利益需求。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年),汉武帝派李陵出击匈奴, 李陵被匈奴击败而降敌,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而被汉武帝判以死刑。

    但是汉朝的死刑要免死的话可以有两条选择,要不交50万钱,要不接受宫刑。司马迁清贫,没办法只好接受了宫刑。他在《报任安书》里面哭诉了他心里的痛楚。

“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意思是:最大的悲痛莫过于心碎,最丑恶的事情莫过于让先人受辱,耻辱没有比宫刑更大的了。

司马迁忍辱负重,暗夜里手握如椽巨笔, 历史的烟云,人性的挣扎,都鲜活起来, 成败功过一一有眼前走过。一卷卷在我们面前展开。

   《史记》仿效春秋笔法,增删辑录,大开大阖。 风格雄奇豪迈,参透了历史和人性,对于人类历史的发展动力,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精准的点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忽视利益是历史的迷魂药。 历史的主轴是利益与道义的纠缠, “义利”之争, 严重的制约了经济和个人发展

 中国历史上充满了义利之辩,处理好私利和大義之间的关系,成了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

儒家 “义”和“利”分隔开来, 让人见“义”忘利, 《论语》中就数次对“义”和利做出褒贬鲜明的对比。 百姓都存有“义”,但利没了,都被儒生组成的官僚集团抢走了,并且甩锅于儒生蒙蔽的君王头上。 无路可走百姓就起义造反,天下大乱。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人相信的是“读书改变命运”, 士、农、工、商的社会阶层排名中,商被排到了最后。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思想、是策论、是纸上谈兵。用儒家思想武装起来的精英们只知道“仁义道德”,对“利”则是不屑一顾。

    孔子主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主张与君父谈义不谈利。  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贫则独善其身。有一个例外的没有?

强调义利之辨,是为了区分两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官绅(君子)阶层,和普通百姓(小人)阶层。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反对顺乎民意,发展经济,儒家对于道义,太过看重。达到了漠视国家,民族,人民之核心利益,而崇尚空谈的地步。

  人情社会体现了虚伪的利益观。人情的本质是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 

忽视利益的结果对于个人来说是讲义气和气节,中国人推崇的关公就是义气千秋的典型,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但是我们在历史和现实中看到,在根本的利益面前,多少兄弟反目、父子成仇。

“人情社会”的本质是“权势社会”,“人情社会”的成功标准,就是能够合法的掠夺他人,并合法合理地获取不合理的财富。大家怨恨的不是阶级社会,而是没有特权。 

人情社会要讲人脉,很多人都知道人情是虚的,是假的,但是人们为了更好的生存,为了获取不对等的资源,必须要搞这一套。人们不是因为情感需要去才去搞人情的,而是怕被“祸害”,或者是想“获取祸害别人的关系及能力”才去搞人情关系的。 

人情社会的本质就是“人治”社会,“权”代表着权位决定一切,有了权有了位置,由上至下就会形成“势”,势就是一种伤害力,谁的伤害力越大谁就生活的越优越。 

在披着人情外衣的“权势社会”,人和人之间没有真正的情感,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也就是利益交换,不懂利益交换,永远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人际交往中, 感情能维持多久取决于你们之间利益能够平衡多久,一旦失衡,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自己没有价值到处结交人脉,都是自欺欺人。虽然人性同情弱者,但合作时只会选择强者联合。 

利益是人的根本和主导,是人的根本需要,主导着人的理念,是最终的驱动力。

人活着是为了利益或者是想得到利益,是人固有的本能的思维意识。 各种判断都是因为利益问题做出,现代社会崇尚婚姻自由。体现了自己的利益。封建社会的家族婚姻是出于家族利益考虑的结果,不同的婚姻架构其实是一样的利益追求,只是表现方式不同。 就是为了大义,也是为了所谓的国家、集体利益而去牺牲个人的利益的结果。实质也是利益的问题。不管怎样,利益才是最终的驱动力。

    人为了生存和传承。必然有责任和担当。利益是生存的需求和无奈。 人生的坎坷和遭遇,厉尽磨难也难如愿。没有利益,怎能生存。 利益是生存的驱使。利益是责任和担当的必须品。

利益本身无方向的,是盲从的。跟着大部队的,是集体无意识

安全是人的利益需求,各种联合和结盟、组建生态都是利益使然。为什么人类一再陷于庞氏骗局中不可自拔,是因为大家都在做,都想发财,自己怎能落后,在幻想的利益下忽略了可见的风险,都看到了结局,但心存侥幸,最终崩盘了事。

利益指导下的人缺乏理性,总是糊涂和颠倒,如同盲人和醉汉。

利益与情感、思绪、环境纠缠着。永远在变化,是无主的,从不停息。人的复杂,多半表现为患得患失,总是纠结于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等的权衡上,因此平常人,无恒心恒力,也就没有成大事的思想行为基础。

在社会行走,人早晚会碰到触及灵魂深处的情感、理智的选择题,绝大多数的人是过不了这一关的,因为都是情感、利益、欲望纠结在一起的混沌人。

做得纯粹的,不是圣人便是恶魔。圣人无情,虽度化世人,却不会在意苍生的苦难与死亡;恶魔杀伐,虽违反伦理道德,却是清除疾弱,为天地打工,使世界回归中庸本性。

利益考量一旦成为思想主导,决断事物的能力非常坚固。

利益思维性如岩石,很难改变,如同铁板。大家都是平凡的人,为了家人和亲人的幸福,在外打拼的人,不为挣钱不为利益, 利益不是自私,是自己凭智慧和力气挣来的,利益和自私不要混淆了。 天上也不能掉馅饼,都得用钱买。所以人在现实社会当中,八江过海,各显其能, 利益中有了欲望和情绪等参杂,需要考虑很多制约条件,合理合法是值得提倡的

利益如刀,可助力成功,也可伤人于无形。

善用利益,协调利益,人更聪明,命运吉祥;恶用利益,人更愚蠢,命运灾祸,如同财富。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 如果只为了利益,不择手段,虽然赢得了利益,却伤了感情,输了道义,丧失了良心,丢掉了希望,得不偿失。人活着不能鼠目寸光,只顾眼前。而应立足长远,经得起诱惑。

  利益上看格局和层次,阶层不同利益不同,不能加以道德评判

利益是人的本能和根本驱动力,利益的追求与格局等相关,但是没有好坏之分。不能加以标准评判。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求,针对生活困难的人来说,为了基本生活利益是至高无上的,对收入稳定的群体就会把利益看的淡些,他们更重视的是加强和强化自己技能的提高,使自己工作生活更稳定。

 每个人根据自身的价质观的的不同,所需的利益也不同,多数人是"人心不足蛇吞象,"。也有的人,认为钱财是生外之物。 

     积极向上的利益追求能反映人与社会的精神风尚,反之,就会像重度雾霾那样玷污人性和误导价值取向。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同以往的新时代,物质上的丰富多彩让人眼花瞭乱, 正确的"利益观"能鞭策人鼓励人,能促使人们靠真实的劳动创造为社会做贡献,从而得到获得实至名归的合法利益。

     利益是无向量的,有方向才有作用。

人的一生就是逐利的一生, 逐利不可怕,可怕的是逐利的方向有问题。 使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国家利益当中去,即使没有惊天伟业,也必然令人敬佩,获得尊重。人的一生是短暂的,财富享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身后名节,或流传千古。  

 逐利是人性。是人所具有的追求理和利的欲望,无所谓善与恶、美与丑,根本就不能用善与恶、美与丑来表述。 

绝大多数古今中外的哲人们习惯于用善与恶来描述人性,其结果是进入了一个不能自圆其说的怪圈儿,转了几千年也没转出来。

    人的行为有善与恶之分。人性没有善恶之分。利益和欲望就是人性。 

    个人利益至上的人,除了关心自已,外部世界都是他攫取的对象,这样的人不论有多出色的个人能力,也只是个独行的狼,不能用来解决人的问题,只可以役使, 带不出有战斗力的团队,即使团队不倒,也必然一盘散沙。

集体利益至上的人,值得信赖。

国家利益至上的人,赢得尊重和敬仰

    利益本身就是人性,无善恶之分,但是一旦加入社会、道义等因素就有了高低上下之分,也有了人生道理的分野,这种分歧从利益交换开始

获得利益根本是提升智慧和实力

   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其实就是利益交换.

 获得利益其实是一种智慧。俗话说:“不舍不得,有舍有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聪明的人,懂得“利益分配”,不让自己吃亏,也不让别人吃亏。

    因势利导,是获取利益的方法。一个懂得分配利益的人,首先会想方设法获得利益,寻找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和环境。

事实上,主动舍去利益的人,冥冥之中就会得到更多的利益。金钱和物资是利益的一部分,智慧和精神也是利益的一部分,只是看一个人如何判断。

    “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悬崖峭壁。”如果你总是计较利益,对任何事情都不愿意吃亏,你就会吃大亏。

    利益本质上是实力,有实力才有能力获得更多的利益:

    确定你的最高目标和使命, 聚焦优势实力,整合资源,将你的知识、技能配合你的行动,确定各种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小目标,用实现目标的小成就激励自己,不断走向大成就。积小胜为大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