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乾州蕞娃:除了失去爱,没有什么是最糟糕的 ——《朗读者》读后感

 W行走在人世间 2021-03-07

【内容提要】对于我一个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的中年大叔而言,在这部小说中,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也许这正是这部影片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汉娜与米夏之间的感情纠葛二是汉娜的身世,以及她为了维护尊严所付出的沉痛代价。三是米夏对于汉娜的态度转变以及汉娜的悲惨结局。

除了失去爱,没有什么是最糟糕的

——《朗读者》读后感

《朗读者》是译林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的图书。它的作者是本哈德·施林,法学博士。曾在波恩大学、法兰克福大学,现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职,并担任北威州宪法法官。曾获德语推理小说大奖。《朗读者》无疑是他最轰动的作品,先后荣获四个重要奖项。

在看完这本书后,我同时还看了同名小说改编的,2008年由史蒂芬·戴德利导演,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拉尔夫·费因斯等人主演的英国电影《朗读者》

故事讲述一名20世纪五十年代的德国少年米夏和一名中年女子汉娜展开的一段忘年恋,但汉娜不久不告而别。米夏后来成为年轻律师,再度见到汉娜时,她已经成为一名因战争犯罪受审的被告(由于她在战争后期中担任一个集中营警卫)。米夏知道汉娜一直有一个比她以往纳粹时代更糟的秘密,这个秘密足以推翻对她的指控。但米夏一时的犹豫铸就了两人终身的遗憾。

对于我一个受传统教育影响很深的中年大叔而言,在这部小说中,最让我难以理解的有这样几个方面,也许这正是这部影片的与众不同之处:一是汉娜与米夏之间的感情纠葛影片前半部分讲述了少年迈克偶遇公交车检票员汉娜,两人之间维持了一段情欲纠缠,这场情欲之战。如果影片只停留在相差21岁的男女主角之间的看似畸形的恋情,那它必然会像很多爱情电影一样陨落于浩瀚的电影海洋中。但本片仅仅用这段忘年恋作为全剧的引子,影片的主题远比这个来的深刻,影片的真正魅力在汉娜不辞而别之后才体现出来。

二是汉娜的身世,以及她为了维护尊严所付出的沉痛代价。汉娜是一个文盲,这原本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瑕疵,不值得她为此付出如此沉痛代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为了这个秘密,她两次舍弃升职的机会,一次是离开了西门子工厂去了集中营,一次是离开公交公司,甚至为此不惜承认了不属于自己的罪名,受了二十年的监禁。当然在这一过程中,审判的法官以及同案的犯人都有很多让人们所不齿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昔日的同事异口同声的指责汉娜是教堂事件的负责人,好让她承担所有的责任。


三是米夏对于汉娜的态度转变以及汉娜的悲惨结局。米夏很喜欢汉娜,所以长期坚持为汉娜读书,却不给她写一封一个字的信件。汉娜学会了写字,学会了阅读,却最后选择了自杀。相对来说,我更能理解汉娜的心理,她学会识字,学会书写就是因为米夏的关心,但是米夏只愿意给她读书,不愿意给她写信,这让她灰心失望,让她不再严格自律,变得放任自流;而探视之后,米夏却明确的告诉她,他们不会一起开始新的生活,这无疑让汉娜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当然,我们不是当事人,我们无法裂解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和目的,所以我们很难评判他们之间到底谁对谁错,也许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没有绝对的对和错。

最后要说的是,当我看完这本书(这部电影)的时候,在我的脑海里都出现了很多西方的小说或者电影。比如说,《复活》中的聂赫留朵夫,那个曾经引诱玛丝洛娃,让她沉沦堕落,虽然最终良心发现,而且为了营救玛丝洛娃而到处奔波,甚至和自己所在的阶级决裂,但最终还是无法获得玛丝洛娃的原谅。我还想到了《廊桥遗梦》,想到了风姿绰约的女主人弗朗西斯卡与摄影记者罗伯特之间的风流韵事;想到了《罗马假日》中皇室公主与一个美国平凡记者的浪漫故事。但是,这一切都没有《朗读者》带给我的思想震撼。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段感情,更是一段爱情故事下的人类生活的反思,尤其是关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