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侯国:崇国

 zqbxi 2021-03-07

崇国,古地名。夏、商都有崇国。唐虞时期因为夏禹之父鲧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在河南登封市嵩山周围)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称"崇伯鲧"。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崇伯鲧","崇高"之名缘于此。

商代的崇国:是商灭夏之后,登封崇国部落西迁的,在丰、镐之间的关中地区。位在今陕西西安市户县一带,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前1051年被周文王所灭,并在此建都作丰、镐两京。

错误说法:"周代的崇国"。周代开始于周武王灭商之后,才是中国的新朝代,此前周文王已经灭了崇国,还在商代末期。


虞夏崇国

《竹书纪年·卷上》:"(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韦昭注:"崇,鲧国。伯,爵也。"

《汉书·楚元王传》"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朝"[唐]颜师古注:"鲧,崇伯之名。"

商代崇国

夏、商都有崇国。应该是商灭夏之后,登封崇国部落西迁的,可能在丰、镐之间的关中地区。

《史记·周本纪》"崇侯虎"下《正义》引皇甫谧说:虞、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

【姓氏】:不详。

【历史】

1,虞夏有崇氏

虞、夏、商都有崇国。唐虞时期因为夏禹之父鲧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称"祟伯鲧"。

《竹书纪年·卷上》:"(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韦昭注:"崇,鲧国。伯,爵也。"

《汉书·楚元王传》"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朝"[唐]颜师古注:"鲧,崇伯之名。"

《史记·夏本纪》索隐:“皇甫谧云:'鲧,帝颛顼之子,字熙。’又连山易云:'鲧封于崇。’

有人说崇国在河南的“嵩县”,应叫“嵩国”,崇国在河南“嵩县”的说法,在清朝之前已被否定。“崇”字的本意是“嵬高”、“重大”、“金贵”、“尊敬”、“充满”、“聚集”、“深沉”的意思,汉语里视其为吉利字。用它作国名是厚重适当的。《康熙字典》:“崇:国名,尧时'崇伯鲧’、商时'崇侯虎’,今西安府户县。又《证伪》:'嵩’古作'崇’,别作'崧’,非。”以上解释已经很清楚。

《吕氏春秋··郡守》所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就此说来,作为“城郭之始”,鲧建造的崇国城池应为中国第一城。

虞夏古崇国位于老牛坡遗址位于灞桥区洪庆街办燎原村北、西之老牛坡遗址,历年来这里曾多次出土过商周时代的青铜器。1985年夏、秋两季,西大历史系考古专业研究生曾对该遗址进行过调查与试掘,基本上搞清了老牛坡遗址的性质及内涵。1986年春季,西大历史系又对老牛坡遗址进行了大面积的发掘。老牛坡遗址为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约公元前4000年-前1100年)遗址。老牛坡遗址商代遗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与车马坑、陶窑等,出土各类铜、陶、玉、石、角器。发现有一座东西长37.5、南北宽约15米的大型宫殿建筑基址。遗址中发现青铜冶铸残渣,出土有陶范、草拌泥墙皮残块等。墓地位于遗址南侧,除发现有车马坑、马坑外还发现有墓葬50多座,中型墓椁室有边箱,这是已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墓葬边箱实例,对于研究夏文化的发展历程和商文化的分布、商代多国文明的发展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2010年,陕西老牛坡大型文化遗址发掘取得重大突破,这是商文化在西部地区最大的“根据地”,是陕西规模最大的商代遗址,也是目前发现的分布最西的夏代文化遗存!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西安至商洛高速公路穿越老牛坡遗址路段发现的夏商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一共揭露灰坑219座,墓葬25座,发掘了各类文物是600多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墓葬中有商代墓葬21座,夏代墓葬3座,这些都是小型的墓葬。商代墓葬中有随葬品的仅有5座都是陶器,而且这些墓葬中没有发现葬具的痕迹,大小仅仅能容一个人的身体,绝大多数墓葬也没有随葬品,所以推测这些墓葬的主人可能是地位低下的手工业者、平民或者奴隶。夏代墓葬有3座,其中发现了3座坑,一座中层的铺有一幅完整马的骨架,底层有数块大河卵石;另外一座底部也是布满了大河卵石,并且两个大的蛀洞;这两个坑的性质是不是祭祀坑还是土葬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本次在老牛坡遗址发掘出了相当于夏代的墓葬、灰坑及壕沟,也是目前发现的分布最西的夏代的文化遗存,说明夏文化在当时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关中的中部地区,为我们研究夏文化的分布范围以及古代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著名学者陈正奇经研究认为华夏源脉在灞桥。他在研究中称,灞桥境内的老牛坡遗址的最底文化层与半坡遗址同属于仰韶文化的新石器时代。老牛坡遗址发掘报告结论称:老牛坡遗址为古崇国所在。“鲧封崇伯”,鲧生禹,禹生启,启建立夏王朝,他们都属于夏后氏。这样就和今蓝田县最西边的华胥古国连为一体。华胥氏的“华”和夏后氏的“夏”就构成了华夏。这是目前对华夏源脉最新的认识。而半坡时期的先民,已经完成了人的思维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半坡的人面网纹盆、双耳尖底瓶、符号文字都具备了人类文明的象征。

2,商代崇国

商代崇国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一带。殷末,崇侯虎即当时崇国国君。

《左氏春秋传》杜预曰:“始平郡有扈乡,殷为崇国,乃此也。”同时,《康熙字典》记载:“崇,国名。尧时崇伯鲧,商时崇侯虎,在今西安府鄠县。”据考证,现位于户县城北西韩村一带,即为鄠(今户)县古城旧址。

今陕西户县除了有鄠国土地外,还有一部分属古代属崇国。《正义》上解释"崇国是受夏鲧(禹的父亲)所封,虞(舜)、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商末时崇国的国君是崇侯虎。凤鸣岐山,随着姬氏的兴起,崇国一直充当着阻击姬氏东进的角色。

商纣王时代,纣王任命西伯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后宫,因为不喜淫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以上源自史料,或误。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中,在商王武丁时代,涉及崇侯虎(侯虎、崇侯)的记录有30多条,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上真实的崇侯虎 。崇侯虎的封地,位于王都以西,和望乘、沚戓一起,是商王武丁的三大征伐战将 。曾参与对周、髳、邛等方国的征伐。在保卫商朝边境安宁方面做出了贡献。

周自遭受戎狄入侵后,不断东迁,古公亶父带领臣民渡过漆水和沮水,迁居到岐下(周之先祖封地原本在邰,今陕西省杨凌区。由于这一次伟大的迁徙,他们又来到了岐下,今陕西岐山县京当镇,其南有周原,并始改国名为周(后稷后裔的封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昔后稷封斄(读音:邰),公刘处豳(读音:宾),大王(古公亶父的父亲)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墙,务本业,故……。"文章中肯定地说明,斄、 豳、 岐、 酆、 镐,系后稷子孙的发祥地。那也是一个经过多次迁徙的族群。

周国在东迁扩张过程中,与崇本有积怨,自然与崇国发生冲突,于是史籍中有了"伐崇"的记载。

首先,《尚书·大传》中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记载。其次,《史记·周本纪》曰:"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此句中的明年,指伐邘国的第二年,文王伐崇国的那一年,据推算即在周文王去世的前一年(文王八年),即公元前1049年左右。但与《尚书·大传》"文王六年伐崇"(前1051年)的记载有一点出入。说明在公元前1050年前后一年,崇国遭受到周的进攻而败亡。

《史记·殷本纪》:文王将欲伐崇,先宣言曰:"余闻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听狱不中,分财不均。百姓力尽,不得衣食,余将来征之,唯为民。"乃伐崇,令毋杀人,毋坏室,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崇人闻之,因请降。

《史记·周本纪》:伐犬戎。伐密须。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伐邘。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

灭崇国后,周文王修筑丰邑都城(今陕西西安户县秦渡镇方圆数里),后经过多年征战,灭商朝,最后建立了西周的统治。

崇国,后改为扈邑。

商代为崇国,周文王“既伐于崇,作邑于丰”,崇侯虎战败,西周建都于斯。武王灭纣,迁都于镐,丰京不废,每遇大事,皆步行至丰,告于宗庙。周平王东迁,以岐丰之地赐秦襄公,改“扈”为“鄠”邑。秦孝公十二年(前350)迁都咸阳后,全国设立41县,改扈邑为鄠县。

1964年,经国务院批准,鄠县更名为户县。

3,周代崇国

周文王灭崇后,迁崇民于今大荔县境。今大荔县城北二十里柳池村,当系春秋时崇国之地。

这支崇人乃商人崇侯虎的亲族,与秦同族,故为秦之与国,秦国强大后,又成为秦国的附庸。

《左传》宣公元年:晋欲求成于秦,赵穿曰:「我侵崇,秦急崇,必救之。吾以求成焉。」冬,赵穿侵崇,秦弗与成。杜预注:崇,秦之与国。则春秋末年,崇国成为秦之附庸国。

赵穿侵崇后,崇国再未见记载,可能被灭亡了。

综述

崇国,古侯国,姒姓,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一带。崇国也是一个很古老的国家,据说在今河南嵩山一带也有古崇国,那是虞舜时有崇氏部落首领鲧的方国,夏的前身。可能商代后有迁徙陕西的经历。殷末,崇侯虎即当时崇国国君。

从《史记》对崇侯虎的记录言辞中看,崇侯虎还是一个有政治头脑的殷商方国领袖。《史记》曰:"崇侯虎谮(读音:怎)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羑里在今河南省汤阴县)言语十分客观,有远见。

今陕西户县除了有鄠国土地外,还有一部分属古代属崇国。《正义》上解释"崇国是受夏鲧(禹的父亲)所封,虞(舜)、夏、商、周皆有崇国,崇国盖在丰镐之间。"商末时崇国的国君是崇侯虎。凤鸣岐山,随着姬氏的兴起,崇国一直充当着阻击姬氏东进的角色。

周自遭受戎狄入侵后,不断东迁,古公亶父带领臣民渡过漆水和沮水,迁居到岐下(周之先祖封地原本在邰,今陕西省杨凌区。由于这一次伟大的迁徙,他们又来到了岐下,今陕西岐山县京当镇,其南有周原,并始改国名为周(后稷后裔的封国)。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昔后稷封斄(读音:邰),公刘处豳(读音:宾),大王(古公亶父的父亲)徙岐,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墙,务本业,故……。"文章中肯定地说明,斄、 豳、 岐、 酆、 镐,系后稷子孙的发祥地。那也是一个经过多次迁徙的族群。

周国在东迁扩张过程中,与崇本有积怨,自然与崇国发生冲突,于是史籍中有了"伐崇"的记载。

首先,《尚书·大传》中有"文王六年伐崇"的记载。其次,《史记·周本纪》曰:"明年,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此句中的明年,指伐邘国的第二年,文王伐崇国的那一年,据推算即在周文王去世的前一年(文王八年),即公元前1049年左右。但与《尚书·大传》"文王六年伐崇"(前1051年)的记载有一点出入。说明在公元前1050年前后一年,崇国遭受到周的进攻而败亡。

夏鲧作城

《吕氏春秋·郡守》所说:"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吴越春秋》:"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居人,此城郭之始也。" 就此说来,作为"城郭之始",鲧建造的崇国城池应为中国第一城。打破了有人说"鲧筑城是为防洪堵水"的说法,主要还是"卫君、居人"。今天都认为"君"是指君主,崇国城里并没有君王,因此有人说鲧筑建的是尧帝的国都,并非崇国。

其实古代对"君"的解释不只是指君王。《说文》:"君,尊也。"《白虎通》:"君者,群也。群下归心也。"《仪礼··子夏传》:"君,至尊也。"注:"天下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简而言之,君臣,群体、诸侯均可称"君",我们权当把"君"当作政府的简称,"卫君"就是保护政要。"居人"即居住市民。在此之前,史书对鲧的记载很少,他的身份只是黄帝的后裔,权势之户,说他是部落领袖,也是根据黄帝的地位而推测。《尚书·尧典》详细记录尧帝根据四岳的推荐让鲧去治水过程。说明是鲧是从"崇伯"这个职务上调去的,"治水无状"后就被"殛于羽山",不可能在治水失败后再去当"崇伯"。

牧野战役

商朝已经危在旦夕了,武王继承未完成的讨伐商纣已经进行十足的准备了。双方在牧野发生了著名的一战。那么结局的话相信大家也都有所猜疑了?那么真的是你现在所想的那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讨伐商朝最大的诸侯国崇国之后,西周的内部势力也在不断的扩张当中。虽然年迈的文王在计划讨伐商纣计划的时候知道自己不能亲眼看见商的灭亡,就让太子姬发即位了。在分析好局势的第三年的时间,武王决定出兵讨伐商朝,而这次的出征,周共出动了战车三百,勇士三千请假步兵四万五千人。武王亲自带领的部队战车上面还有文王的灵位。

大军浩浩荡荡的渡过了黄河,前来盟津发动誓言而各路的诸侯国也纷纷的到达战场上面。面对眼前士气高昂的军队,武王感到十分慷慨:“来到此地的诸位友邦国君,诸位军士们,请明听我的誓言。天帝乃万物父母,人乃万物之灵。其中有智慧的人便做了国君,国军乃是人民的父母。现在的国君商纣王,上不敬天,下不爱民。引起天下震怒,降天命与我的父王,代天来惩罚他。”而这些选段的誓词与武王后来的两篇誓词经过后人的整理合称为《泰誓》一共三篇的内容,收在《尚书》中。经过了这番誓师之后,周军也斗志高昂地踏上了讨伐商纣的道路开始勇往直前地向商朝都城进军了。

牧野的地形东边是黄河地区,西面是太行山,北面的话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距离朝歌仅仅只有七十公里,可以说是朝歌的南大门,也就是说周军来到了商朝大门口的时候。正是黎明时分决战的时刻就要开始了,于是武王和将领们都拿着武器宣布誓师,誓词的内容十分的高昂,他们的阵型也是没进攻四五次的回合开始整顿保证阵型。

纣王听到了外面的周朝势如破竹的叫喊声一直杀到了牧野,这才停止了歌舞撤掉了酒席。慌忙的把大批的努力和俘虏们都拼凑在一起组成了当时的70万大军。纣王心里面就非常得意,我有70万的大军难道还打不赢区区5万的人马吗?于是便亲自率领这些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仓促地奔向了牧野进行应战。而这时候双方的对阵实力真的出现了空前的悬殊情况,但是武王的军队严明的纪律训练有素,纣王把奴隶和俘虏编成的队伍为阵前,让他们与武王一同作战,把商朝的“正规军”布置在后面形成部署。周军三千勇猛的先锋在前面冲向商朝军队,瞬间就大乱了商朝军队的阵型。更出乎意料的是,双方在混战刚刚开始前排的士兵们纷纷调整了矛头向纣王的军队。

这些奴隶的话和俘虏平日受尽了纣王的虐待了,本来就十分的憎恨这时候还被迫卖命真是不值得于是阵前起义了纷纷帮助周王打破纣王。商朝的70万大军全部瓦解了。纣王看见大势已去连忙回到了朝歌。武王也率领军队追击。当夜,纣王躲到了鹿台上面并且穿上玉衣自焚而死了。商朝就这样灭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