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离生态骗局

 强哥的书屋 2021-03-07

孙建波

瑞幸造假,虚增了22亿元收入。虚增交易,意味着瑞幸上市后的高增长是假的,甚至其亏损,也比目前暴露的要大得多。

投资人之所以仍然看好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的瑞幸,是因为看好瑞幸打造的生态。这些亏损,被认为是获得强大商业生态体系的成本。而面对瑞幸每年要损失掉近20亿元的情况,这能换来怎样的商业生态呢?

这让我想起了贾跃亭和他的乐视网。贾跃亭一度要打造家庭大屏幕下的商业生态,而生态最终变成了关联交易掩盖下的虚假收入。没有实际运营绩效的所谓“生态”,在持续没有正现金流的情况下,也走向了湮灭。

乐视与瑞幸的相似之处,就是都要打造生态。不过,瑞幸是高额补贴获得市场,若补贴消失,那生态也就消失了。

对于瑞聿,我认为:瑞幸没有形成排他的产品竞争力,换不来消费者的忠诚度或黏性;瑞幸打造的生态,只能售卖咖啡;瑞幸欠的债务,只能靠卖咖啡挣钱来还,不可能从所谓的生态中获得。

所以,为了掩饰生态的无用,让资本市场相信生态故事,保持对故事的信任,瑞幸必须保持高增长。而生态的故事,不过是一场“庞氏骗局”。

如今的创业者,对“估值”的追求是疯狂的,许多创投项目都是假定创业成功来估值。并且,创业者要制造出高增长的预期,构造出一个“生态”的远景目标,向投资人展示其欲打造的商业生态的美好愿景。

然而,创业者并不会一直坚信他构建的“生态”。

以乐视为例,当关联主体之间不断做关联交易时,创业者已经知晓外部收入进入的难度;以瑞幸为例,其之所以要虚增收入,是因为运营者发现收入增长太慢,生态的远景故事很难讲下去了。

所以谋求高估值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個道德问题:当一个“生态”被勾勒出来,获得了资本市场高估值时,创业者便开始套现股权价值。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创业专业户”,他们打造一个生态,就卖出一个,然后开始下一个创业项目,打造下一个生态。

例如瑞幸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其控制了3大型创业项目:神州优车、神州租车、瑞幸。前两者的股价表现和盈利情况,足以看出他们的“生态”最终是失败的。近两年,神州优车在新三板的股价持续下跌,公司营收和利润无增长;港股上市的神州租车,股价自2015年之后持续下跌90%,从未反弹。

说明这些“生态”在卖给了资本市场之后,已经失去了经营的增长动力。而被美化的生态,并没有为后续带来营业收入增长,也没带来盈利增长。

创业者另起炉灶地创办其他公司、打造“生态骗局”、不对股东负责,那么其基本道德已然失去,与历史上的南海泡沫、密西西比泡沫、庞氏骗局,其实是一个道理。

同时,商业模式与估值之间,是有理论必然性的。商业模式与估值方法不匹配,背后是公司创始人的道德问题,也有监管部门理论水平不足的问题。

例如,中科招商、硅谷天堂等一些创投企业,其主要收入来自于投资收益,而非基金管理费收益。那么,这类公司的本质就是“公司制基金”,而非基金管理人。对于基金,自然应该用净值来估值;而如果是基金管理人,则可以使用PE估值。

在2015年那场新三板的疯狂中,中科招商、硅谷天堂,竟然是按照“基金管理人”的商业模式,在新三板市场以数倍于“净值”的价格去融资。神奇的是,新三板市场竟然接受这些骗局,这既是公司的道德问题,也是监管部门的能力和认知水平不足问题。

所以,创业者要道德,不能“连环创业、连环套现”,要坚持把一个公司做大:不能过度包装“商业模式”,要将商业模式回归到产品或服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监管更要守住理论的底线,要对公司的业务本质进行把关,否则就是给骗子开了一路的绿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