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不只是注重学习成绩,还有这4点——
蔡元培: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被北大誉为“永远的校长”,中国的教育历史也从此拉开了新的帷幕。
蔡元培校长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至今适用: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意思是:“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份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李开复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重要的是你在学习,成绩只不过是虚荣的人,用以吹嘘和慵懒的人所恐惧的无聊分数而已。”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错,但是不要忽略重要的一点:孩子人格的健全比学习成绩更重要,况且孩子的人格性格,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态度。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提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那么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健全的人格指什么呢?
1.直面挫折的勇气
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长的时候,正是社会动荡不安,担任校长期间还兼任民国首任教育总长,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立场,并不重视教育,而上大学只是为了混一张好文凭而已,这种风气,让蔡元培先生非常心痛。蔡元培先生也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挫折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遇到困难不言放弃的人。李玫瑾教授在《圆桌派》中提出:从小要培养孩子“厚脸皮”的能力,这指的就是抗压抗挫折能力。(1)给孩子时间体验挫折,不要急于替代孩子解决问题,这样会让孩子错过一次成长机会。(2)及时沟通让孩子把问题说出来,并且正确引导孩子如何看待,面对问题,帮助孩子找出解决方法。(3)家庭的问题也要让孩子知道,家庭的困难告诉孩子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责任心,是非常好的挫折教育机会,勇于克服困难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2.社会交往能力
我们每个人从上幼儿园开始,便进入了集体,随着年龄的增长,集体的范围不断扩大,并且更加复杂,所以社会交往能力,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最基础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处理矛盾误会的技巧,都需要从小培养,也就是孩子的情商非常重要。蔡元培先生凭借自己良好的沟通技巧,为北大请来了很著名的教育学者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一个懂得社交的人,也是一个人格魅力很强的人,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多的资源。(1)教会孩子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不要只知道哭闹发脾气,没有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他们只是不会表达,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平复,并且告诉孩子正确的表达方式。(2)纠正孩子的“童言无忌”,孩子真实而没有心机,经常说一些不符合时宜的话,让大家尴尬,当孩子说出这些无礼的话的时候,要及时纠正,并且道歉。
3.能包容,知感恩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一项调查显示,懂得感恩的人罹患抑郁和焦虑的概率更低。蔡元培的教育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兼容并包、思想自由”,这一观点贯穿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生。一个能包容,知感恩的人不仅身体是健康,心理也是健康的。
4.学会保护自己
孩子的安全问题才是第一位的,如果孩子深陷危险之中,成绩,人格所有的教育都是“0。(1)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交通,公共卫生,饮食安全等。(2)根据年龄进行安全教育,将生活中的问题渗透到安全教育当中。(3)学会求助,知道向谁求助,家长,老师,警察,公共场所的保安以及服务人员,服务台,广播台,交通岗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