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龄封后生子,矫诏杀大臣,灵前换皇储,她比刘娥还狠!

 昵称14934981 2021-03-07
图片
来源:历史教师王汉周(ID:lishi139)
作者:黑蛋儿

01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那时候的赵构只想安安稳稳的在杭州做个美男子,至于老爸和哥哥,你们在它乡还好吗?

心里想想就得了。

所以,那时候的杭州还真是一派歌舞盛世的好局面。

用不着打仗的人间都是值得的,值得留恋。

吴皇后也喜欢听戏,尤其喜欢一个姓张的宫女唱。

一听就听了好多年,从吴皇后一直听到吴太后。

可是有好长一段时间吴太后都看不到这个姓张的宫女,就有些纳闷儿:

我怎么好长时间都没看到那位姓张的了呢?有点想她了。

因为她已经死了。

吴太后还真有些伤感:人生还真是脆弱啊,咋说没就没了呢?

不过手下的人告诉了她一个好消息:她还有一个女儿,也可聪明,长得也挺标致的。

吴太后一听:是吗?那就让她进宫来吧。

这个小姑娘这一年十二岁,吴太后一眼就喜欢上了她:

你叫什么名字啊?

小女孩低着头:我也不知道,我连我爹妈是谁都不知道,我是张妈妈捡来的。

太后一阵唏嘘:

唉,可怜的孩子啊,你会唱戏吗?

“我会,我跟着张妈妈学了好多戏呢”

“是吗?那你唱一段我听听。”

这一听,谁都没想到这个小女孩以后会成了历史上的一段传奇。

图片

02

可能是小女孩真的唱得很好,也有可能是太后因为看她可怜,反正小女孩就留在了太后的身边。

因为没有名字,上上下下的都叫她【则剧孩儿】。

她也不在意——有什么在意的?能留在太后身边总好过在街上流浪担惊受怕的好。

时间就这样在平静的日子中渐渐地流失,期间总有一个嘉王来给太后请安。

嘉王叫赵扩,每次看到则剧孩儿都会眼睛一亮。【每至后所,必目之。】

虽然则剧孩儿不知道眼前的这个比自己小了五六岁的男人以后会成为太子,会成为皇帝,但是也从来没想到这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就算人家只是个王爷,但是那也是高高在上的,自己一个流落街头的野孩子能在太后身边吃一碗饱饭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事儿了,还想要什么自行车?

可是太后的眼睛可是雪亮的,她知道自己的这个重孙子是看上了这个丫头了。

那就成全他们吧。

1194年,26岁的赵扩登上了皇位,是为宋宁宗。

1195年的一天,吴太后在宫中设宴请一家人吃饭,席间,太后叫过来则剧孩儿指着已经是皇上的赵扩说:

我知道他很喜欢你,以后你就跟着他吧。

这一年,她33岁,宁宗27岁。

两个人都蒙了——宁宗是高兴地,她却是有点激动:这就成了皇帝的女人了?

1196年的3月,这个34岁的女人被封为平乐郡夫人。

这是个连品级都没有的封号,在皇上身边众多的女人中只能排在队伍的最后面。

也没有人会感觉都这个女人会对自己有什么威胁——毕竟已经三十多岁了,按照眼下的这个排名,还能泛起什么浪花了?

可是所有人都低估了真爱的力量。

随后的几年时间里,这个女人好像是坐了火箭一样,到了1200年的二月已经超越了所有人一口气干到了贵妃。

正一品,除了皇后就是她了。

服不服?

图片

03

这时候的皇后姓韩,是韩侂胄的亲侄孙女。

韩侂胄这时候在朝中是大红人,呼风唤雨权倾天下。

因为人家的关系真是牛逼的不得了。

韩侂胄他爷爷叫韩嘉彦,是北宋名臣韩琦的第六个儿子,韩侂胄他奶是神宗的三闺女齐国公主。

简单点说,韩侂胄他爹韩诚是高宗赵构的老表。

韩诚后来又娶了赵构的小姨子,也就是前面说的吴太后的亲妹妹。

然后韩侂胄又娶了自己姨妈(吴太后)家的亲侄女,现在的韩皇后是韩侂胄的亲侄子韩同卿的闺女。

你仔细捋一捋,这关系这背景,是不是活该人家老韩走路都得横着?

对了,还有一件事。

宁宗他爹光宗脑子有点问题,当年就是韩侂胄他们逼着光宗把皇位让给宁宗的。

这是拥立之功啊,就连光宗看见他都得客客气气的。

可惜这个韩皇后福浅命薄,就在则剧孩儿被册封为个贵妃的当年就死了。

后宫无主。

当然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人敢再喊则剧孩儿了,人家找到娘家人了,姓杨,叫杨桂芝,他哥哥叫杨次山。

真的假的就不要管她了——不管哪个人有朝一日一旦富贵了,都要给自己找一个显赫一点的家庭背景的。

宁宗就打算让杨桂芝来当皇后。

可是韩侂胄说不行:

这个女人不寻常,【涉史书,知古今,性警敏,任权术。】我怕你以后掌控不了她,不如立那个曹美人来当皇后。

这一次,宁宗却没有听老韩的。

图片

04

宁宗他爹是个神经病,这宁宗好像也差点意思,【不慧而衲于言】。

所以一直以来在朝堂上比较倚重韩侂胄,在后宫里基本上啥事儿都听杨桂芝的。

你想想你老韩再怎么横,你不能不让人家两口子睡觉吧,世界上森马风最厉害,当然是枕头风了啊。

老韩反对杨桂芝当皇后的消息很快就被人家知道了,马上就派人请宁宗来喝酒。

喝到二八板上,杨桂芝梨花带雨的那么一阵表演,本来还有点犹豫的宁宗立马拿过笔墨纸砚写好了诏书:

放心吧宝贝儿,皇后就是你的,谁也抢不跑。

1203年正月初六,杨桂芝被册封为皇后,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完美逆袭。

40岁当皇后这在历史上并不多见,最有名的就是杨桂芝的前辈北宋朝的刘娥,44岁封后。

御姐的春天到了,韩侂胄可傻眼了。

老韩确实有点傻,这杨桂芝是你姨妈一手提拔起来的,严格来说你们算是一个战线的盟友啊,如果你老韩别恁多事,也赞同她当皇后,一个在后宫一个在朝堂,谁还能跟你们抗衡?

可是这货生怕杨桂芝会影响到自己,硬是把一个天然的盟友变成了敌人。

现在咋办?得做点啥事儿重新树立自己的权威啊。

于是韩侂胄不顾朝野上下的反对,鼓动宁宗北伐:

中原那大片的土地都是咱的啊,要是不想办法收复,对不起祖宗啊。

宁宗脑瓜子本来就不灵光,听韩侂胄这样一白活:那行,你带着人去干吧,我也想去开封看看。

韩侂胄没带过兵啊,他哪会打仗?

不会打没关系,派人去。

谁呀,一个叫吴曦的。

刚开始仗着士气还行,可是打仗是靠技术的,吴曦真的玩儿不转,干脆投降吧。

被打的一脸血,想来想去只好给宁宗打报告:

不行啊,不是我军无能,实在是鬼子太特么狡猾了,商量商量议和吧。

宁宗那个气啊:说要打的是你,现在丢人现眼的也是你,什么玩意儿?

老韩没想到的是,他的人生就快要走到头了。

图片

05

如果单纯是皇上生气也就罢了,再咋说老韩也是皇亲国戚,最多骂两句罚几个月工资算了。

关键是朝廷中有人想要弄死他。

这个人就是史弥远。

史弥远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早就对老韩在朝廷中只手遮天不爽了,现在老韩干了这么一件窝囊事,还不趁机干翻他?

史弥远估计也知道要是直接跟皇上说把老韩整死有点不现实,可是史弥远是真的太想替代老韩了。

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弄死他,那就找帮手吧。

谁能跟自己结盟呢?

史弥远深深明白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这个道理,现在估计也就是杨皇后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盟友了。

因为老韩曾经反对杨桂芝当皇后,为了这件事,杨皇后一直顺不过这口气。

其实早在当初老韩提出反对意见的时候,杨皇后都已经动了杀心,只不过那时候老韩在朝中的实力实在太过强大,没敢贸然动过手而已。

现在机会来了,杨皇后怎能放过拔掉这颗眼中钉肉刺的机会?

杨桂芝虽然来民间,但是她跟前朝的刘娥有个惊人相似的地方,就是勤于学习。

她的书法绘画都有很高的水平,所以一个大胆的想法产生了:冒充皇上的字迹下一道圣旨,杀了韩侂胄。

圣旨是杨皇后亲自写的,具体执行的人是史弥远选的殿前司中军统制夏震。

一开始接到任务的时候夏震吓了一跳:不可能吧,皇上怎么可能杀韩大人?打仗打败了金国人要杀了他才能议和皇上都没舍得杀啊!

可是当看到圣旨之后,夏震没话说了:【君命也,震当效死。】

可见杨皇后模仿的笔迹有多像?

1207年11月3日,夏震手下的郑发,王斌在韩侂胄上班的途中拦着了他的轿子,将他裹挟到玉津园杀了,史称玉津园之变。

实际上,当韩侂胄被劫持没多久,宁宗就已经得到了消息,急忙派人去追,【亟用笺批殿司:前往追回韩太师。】

可惜被杨皇后拦着了:

如今这事儿依然是这样了,你要是把他救回来,那只能是我死了。【宁皇收泪而止】

乖乖,在那个社会,矫诏本身就是死罪啊,何况杀的还是朝廷重臣?

可是杨皇后就凭这几点眼泪就打发过去了,宁宗得有多爱这个女人?

不仅杨皇后一点事儿没有,深度参与这件事儿的杨皇后的哥哥杨次山还升了官,【加开府仪同三司】。

图片

06

只是很可惜,虽然万千宠爱集于一身,杨皇后却没有儿子。

也不是没有,从杨桂芝进宫一直到当上皇后,也曾经很努力的生过两个儿子,但是都夭折了。

偏偏宁宗也是跟仁宗一样苦逼,一直要强的生儿子,但是一个都留不住。

没办法,过继一个吧。

过继的这个孩子叫赵与愿,已经六岁了,杨皇后很喜欢他。

赵与愿进宫之后被赐名赵曮,1205年,13岁的赵曮被封为皇子,封荣王。

1207年,赵曮正式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懤(找抽,这个名字很奇怪。)

赵懤被立为皇太子的时候,后宫里有两位嫔妃马上就要生了。

你觉得这个事儿奇怪吗?

不管宁宗有多喜欢这个养子,但他毕竟不是你亲生的,马上就有两个你亲生的就要出生了,再等一等不行吗?

实际上也就过了俩月,宁宗的第八个儿子出生了。

虽然这个儿子很快也夭折了,但是宁宗你是神仙吗?你就算出来这个儿子也不会存活吗?

所以,只能有一个解释:荣王被立太子,是杨皇后的主意。

之所以这么说当然也不是胡说,因为荣王跟这个养母的关系真的是十分亲密。

杨皇后几乎所有的活动荣王都可以代表,诛杀韩侂胄的时候两母子更是亲密合作。

你想想,反正都不是亲生的,干嘛不立一个自己更喜欢更容易掌控的呢?

只是很可惜,这个太子最终没能登上皇位,因为1220年,赵懤死了,才年仅29岁。

图片

07

太子没了,可是帝国不能没有接班人(虽然这时候已经不是帝国了)。

景献太子薨后的十个月,宁宗又找了一个养子,赵贵和,立为皇子,赐名赵竑,封祁国公。

同时,立宗室里另一个孩子赵与莒为养子,赐名贵诚。

一下子收了俩儿子,该对谁好一点呢?

刚开始,杨皇后是真的想对找赵竑好一点的,因为赵竑的老婆吴氏算起来算是杨皇后的亲戚。

这关系不照顾还能跟旁人吗?

可是,偏偏这吴氏仰仗着杨皇后的势力,对赵竑的其他小妾根本容不下,每次到后宫看到杨皇后都要说赵竑这样那样的。

毕竟是亲戚啊,于是杨皇后就给了吴氏一支水精莲花,让赵竑亲自给吴氏戴在头上。

意思很明显,以后你该收敛着点,我是娘家人。

可惜啊,赵竑好像没把这杨皇后看到眼里,没几天,两口子又吵架了,并且把杨皇后亲赐的水莲花打烂了。

嘿嘿,这赵竑可真不灵性哦,杨皇后的地位你还看不清吗?

这还不算啥,对杨皇后不尊敬就算了,这货看史弥远也不顺眼。

可是史弥远是轻易能让人看不起的吗?

前面说过了,史弥远是一个非常有野心的人,弄倒了韩侂胄,史弥远实际上在朝廷已经是想当有影响力的人物了。

你想想,史弥远会轻易让一个毛头小伙儿玩弄的吗?

当时赵竑是准备按接班人来培养的,当时他的老师是真的德秀,真老师苦口婆心的告诫赵竑:杨皇后是你妈(虽然不是亲的),朝廷上的大臣你也得尊重,像史弥远这样的。

否则,【深可虑也】。

可是赵竑根本不把这些放在心里——人如果要一旦膨胀了,他根本不会想那么多的。

赵竑想着他已经稳妥的就是这个帝国的接班人了他甚至跟身边的人说:【弥远当决配八千里】。

一点也不知道低调。

但是,世界上的事儿总是会出现意外的。

图片

08

1224年8月,宁宗没了。

这时候,赵竑还没被立为皇太子。

想想看,景献太子两年时间就当太子了,赵竑给宁宗当了三年的儿子,还没转正成太子。

自己有什么原因不该想想嘛?

但是,现在想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史弥远不想让他上位。

认真来说,不管赵竑这时候是不是太子,既然宁宗没了,首先考虑的应该是他继承大统。

可是史弥远想要赵贵诚来接班。

史弥远再怎么牛逼,还没有能力去就决定谁来当皇帝。

但是你别忘了人家有帮手,这个帮手就是杨皇后。

宁宗驾崩的当天晚上,史弥远急忙让人把赵贵诚带到宫里做准备,然后去找到了杨皇后的哥哥杨次山。

杨次山虽然只是杨桂芝半路认的哥哥,但是一向也是比较有感情的。

杨次山让自己的两个儿子杨谷和杨石去找姑姑说换皇子的事情,杨皇后一口就给回绝了:

那怎么可能,赵竑这娃儿虽然不太懂事,但他可是先帝亲自选定的,现在先帝刚刚闭眼,你们就闹幺蛾子?

杨家的两兄弟一个晚上来来回回找了杨皇后七次,但是杨皇后始终不同意,弄得史弥远干着急没办法。

从这一点你就可以看出杨皇后不仅在后宫风光,在外臣们的心中那也是想当有些影响力的,她不答应的事儿,就连史弥远也没辙儿。

可是史弥远是说什么也不会容忍赵竑上位的,一旦他当上了皇帝那会有自己的好果子吃?

最后一趟,杨家两兄弟跪在地上抱着杨皇后的大腿痛哭:

姑姑,你总得为咱杨家考虑考虑吧?

赵竑那货一直以来连你都不放在眼里,你想想他要是登了基,还不得把我们都玩儿死啊?

再说,你要是不换掉他,很多人都不会答应的,怕是要出事啊!

【苟不立之,祸变必生。】

杨皇后的心里一沉,确实是这样的,这娃儿是真有点不上道,那要不就换了他?

你看看你看看这赵竑混的有多失败啊,但凡你在杨皇后心里有一点地位,事情也不会闹成这样啊。

杨皇后沉默了很长时间,开口问道:“赵贵诚现在人在哪里?【其人安在?】

史弥远赶快让赵贵诚来拜见杨皇后,杨皇后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这个年轻人,轻轻地对他说:

以后你就是我儿子了。【汝今为吾子矣】

这句话说的很高明,不仅是承认了赵贵诚的合法接班人地位,同时也是暗示他:

决定你当皇帝是我杨桂芝,并不是史弥远,你心里得有个数。

就这样,赵竑到手的鸭子飞了,赵贵诚不动不摇捡了个蹦蹦枣儿。

1224年的闰8月3日,赵贵诚即位了,就是宋理宗。

图片

09

理宗登基的时候已经21岁了,按照道理说已经可以亲政了。

但是这娃很聪明,知道自己能坐到这个位置完全都是杨皇后的一句话,所以他坚持让杨皇后(这时已经是太后)垂帘听政。

杨皇后当然明白孩子这么做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自己都六十多了,能安享晚年就不错了,跟着填什么乱呢?

可是朝堂上以史弥远为代表的一众大臣也都跟着起哄非要杨皇后垂帘听政。

既然这样,那就做个样子吧,总不能让孩子背上思想包袱吧。

垂帘是垂帘了,可是杨太后从来没有干预过朝政,什么事儿都还是理宗自己说了算。

七个月之后,侄儿杨石跟杨太后说:

姑姑啊,你老人家年纪大了,不如在后宫浇浇花写写字吧,政治这种事儿咱还是少参与,好不好?

杨太后本来对于这件事就没什么兴趣,既然侄儿也这样说了,干脆就彻底退休吧。

于是跟理宗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以后你自己玩儿吧。

【多病,自今免垂帘听政。】

理宗不答应啊:不行啊,您老人家一辈子吃的米比我过的桥都多,你不能不管啊,我还年轻,啥事儿还得您拿主意呐。

杨太后态度很坚决:不去,不干。

杨太后高风亮节,理宗当然也不含糊。

【宝庆二年十一月戊寅,加尊号寿明。绍定元年正月丙子,复加慈睿。四年正月,后寿七十,帝率百官朝慈明殿,加尊号寿明仁福慈睿皇太后。十二月辛巳,后不豫,诏祷祠天地,宗庙,社稷,宫观,赦天下。】

绍定五年(1232)年,杨太后【崩于慈明殿。寿七十有一,谥恭圣仁烈。】

杨桂芝和前朝的刘娥一样,都是孤儿,出身卑微,但是很幸运的得到了皇帝的真爱。

虽然比皇帝还大好几岁,但是深受宠爱,一路开挂走到人生巅峰,这在历史上也算是传奇了。

但是杨桂芝却没有刘娥那样出名,这是因为杨桂芝所处的南宋已经到了末期,根本和北宋无法相比,自己的老公宋宁宗和刘娥的老公真宗相比也没那么出名。

就是这样被世人所名不经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