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钟临死时剩的那笔钱,数目和晴雯临死时所剩之数完全一致

 姜子说古书 2021-03-07

  题:秦钟的丧事都是贾母出的钱,秦家剩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哪来的?

  文/姜子说书

  青埂峰下一顽石,曾记幻相并篆文,月旨石见《石头记》!

  荣即华兮华即荣,木石前盟西堂主,胭脂染就《红楼梦》!

  声能两歌手两牍,两鉴风月两生花!以诗传史石上墨,谁识画眉昭风流?

  女儿未嫁将未降,末世忠义明闺阁!先时名号通灵玉,来时姓氏原是秦。

  源为二玉演二宝,慷慨隽逸作姽婳,荣源宁演隐甄氏,《胠箧》《南华》续《庄子》!

  ——《石头记》序

  《红楼梦》故事里,秦钟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偷偷会了智能儿,结果却因为身体怯弱,遭了风寒,又因此气死了父亲秦业,自己也跟着不中用了。

  贾宝玉听见秦钟待死,赶忙催着马车去秦府见他最后一面,结果,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只剩下一口气,求着鬼判放他回去。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因此百般求告鬼判。

  看官听说,秦家并不富裕,当年秦钟穷得都辍学了,后来还是依靠贾宝玉这个小祖宗的关系,趁了贾府的私塾读书,给贾代儒的二十两银子,都是秦业东拼西凑才得来的。

  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家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睛,容易拿不出来,又恐误了儿子的终身大事,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再说这秦业,虽然是个营缮郎,但是一出场就已经是年近七十,年迈多病,家中哪里有余钱?所以,就连秦钟的葬礼,也是贾母出钱帮忙的。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好容易劝解半日方住,归时犹是凄恻哀痛。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了,别无记述。只有宝玉日日思慕感悼,然亦无可如何了。

  看官听说,秦钟自己去世,都需要贾府奠仪、吊纸帮忙,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等于替秦钟出了所有钱,秦家又哪里来的三四千两银子呢?怎么还会有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特地前来,等着分家产呢?

  《红楼梦》故事里,秦业若是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当日又怎么会为二十四两贽见礼为难呢?秦钟死时剩下的银子,就和晴雯死时剩下三四百金之数的衣履簪环,被兄嫂惦记着。

  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得银,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场上去了。剩的衣履簪环,约有三四百金之数,他兄嫂自收了为后日之计。

  其实,秦可卿当年病重,终日看大夫,作者也提到了一个与三四很接近数字,即秦可卿一日换四五遍衣裳。

  可倒殷勤的很,三四个人一日轮流着倒有四五遍来看脉。他们大家商量着立个方子,吃了也不见效,倒弄得一日换四五遍衣裳,坐起来见大夫,其实于病人无益。

  其实,书中的金银比例正是一比十,换句话说,秦钟临死时剩的那笔钱,数目和晴雯临死时所剩之数完全一致,正是同一笔钱,隐喻同一件事。

  无论是三四千两银子,还是三四百金之数,隐射的都是南明的四个朝代,加上代理皇帝,共五个皇帝,出名的却只有三人,这便是这三件事中三四五数字的缘由。不信,再来看两件事!

  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报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

  脂批调侃“宝玉”二字,说世人见“宝玉”而不动心者为谁?为什么就连幽冥地府的都判官都害怕宝玉?“天下官管天下事”的潜台词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世间至贵至坚的宝玉,是皇权,是玉玺,是帝王。

  再来看贾宝玉挨打之后,薛宝钗在怡红院说的一句话,其中提到薛蟠为秦钟闹得天翻地覆,好似贾珍把宁国府翻过来。

  薛宝钗:“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

  你以为秦钟是谁?未嫁先明玉,来时本姓秦!《红楼梦》是怀金悼玉之说,宝玉与秦钟都是情种,都是大盗产生的根源,因为,他们象征着无人不争的江山。不是秦钟找上智能儿,而是秃头尼姑本是满清的隐喻,故有秦业之死。晴雯病补雀金裘,谁知孔雀原寓大明王?晴雯之事,实写南明之抗争。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红楼梦》程高本、《脂砚斋全评石头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