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才能和时间真正做朋友?|111

 邹玉杰律师 2021-03-08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金亚太优秀刑事律师,亚太刑事司法研究所副所长。

前言

“做时间的朋友”,是当下特别流行的观点。李笑来写过书《把时间当做朋友》,罗振宇每年都会举办《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更有高手提出了“暗时间”的概念。
但是究竟如何才能和时间做朋友?却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或者说各有各的想法,并无定论。
但是最近重读《奇特的一生》时,有了一些新想法,想和您分享一下。

01

《奇特的一生》,讲述的重点,是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
但是,这次重读最打动我的,是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的。
作者格拉宁在书里这样写道:
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他还有几条守则:
  1.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 4.睡的很多,10小时左右;
  5.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也许正是这些一般人无法坚持的守则,带来了这样的效果——
他几乎从未抱怨过自己没有时间。我早就注意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不,最好还是用另一种说法,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
在作者格拉宁看来,也许恰恰是柳比歇夫的这些守则,给他带来了这些具体的成就:
他生前发表了70来部学术着作,其中有分散分析、生物分类学、昆虫学方面的经典著作,这些著作在国外被广为翻译出版。
各种各样的论文和专著,他一共写了500多印张。500印张,相当于12,500页打印稿。即使以专业作家而论,这也是个庞大的数字。
这应该是和时间做朋友,应得的收获吧。

02

吴军博士在《硅谷来信》里,曾详细阐述过减法生活的好处。
在他看来,尽管金钱收益高,但占用时间过多,且其他人可以替代的工作,自己都不应该去做。
必须做的事情,只有那些其他人无法做到,只有自己才能做成的工作,也就是那些独一无二的,无可替代的。
他认为,只有做这些唯有自己才能做成的事情,才算没有辜负世界赋予它的那些才能。
唯有如此,才算没有白来世间一遭。
恰恰因为这种理念,让他做了更多更有价值的事情,而不是仅仅为自己或公司多创造了一些财富而已。
但就文化上来讲,他在得到APP上开设的多个课程,订阅用户多达数十万,这在不知不觉中,就影响了这几十万读者的考虑问题的角度,以及做人做事的方式。
这种价值观念的影响,相较于自己多挣了多少钱,或者公司股价又升高了多少,绝对是天壤之别。

03

六祖慧能曾说: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
一直觉得特有道理。
还有一个禅宗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时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问:“那,你得道开悟之后,又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还是砍柴、挑水、做饭。
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咋进步嘛。
老和尚说:“不对,有进步。我年轻的时候砍柴时想着挑水,挑水时想着做饭,做饭的时候又开始想砍柴。现在呢,我开悟了,我现在砍柴的时候就砍柴,挑水的时候就挑水,做饭的时候就做饭。

后语

多数人都活在过去或未来,很少有人能够一直活在当下。
智慧不是让我们装的更多,而是让我们可以专注当下,享受生命的每一个过程或者细节。
但是,我们往往过于重视事情的结果,甚至凡事只是为了结果。
比如,我们看电影时,会只看开头和结尾,知道故事的大概结局就知足了,至于故事过程的所有美好,与我们并没有太大关系。
又比如,我们旅游时,可能只是为了到达目的地时,拍上两张美照,往朋友圈一发,证明自己曾“到此一游”,足矣。
再比如,我们吃饭时,一手拿手机,一手拿筷子,一心二用,边吃饭边刷抖音,互不耽误,只是自始至终都不知道饭菜的味道而已。
有时,不禁扪心自问,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是稳定的结果呢?还是过程的美好?
我们到底该如何与时间做朋友?
按照现在的状态,自己配做时间的朋友吗?
查理芒格曾说:想要获得某样东西的最好方式,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但愿经过努力,自己能够配得上时间这个朋友。
刑辩大咖的四大特征,你集齐了几个?|109
坚持不要脸,世界才会给我们脸!|106
掌握四种思维,人生事半功倍!(三)|10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