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但有几种学生,老师真的是教不好。

 小岛语文 2021-03-08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教育名言,不知道影响了多少教育者。作为老师,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严于律己,对学生们要有责任与信任,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而放弃学生。而且家长们对于老师教学工作的要求,也常常用这句话来考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都是老师不会教。可是教育不光是学习教育,还包括美德教育、体育、人格等等,教育也不光只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教育也是家长的责任,甚至是全社会的责任。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相信教育是有作为的。不管是什么样的问题学生,只要老师尽到责任和努力,孩子都会有进步。而且衡量教不教得好的标准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常说的因材施教就是这个道理,学校的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在整个人生的学习进程中,学校的教育只占到了三分之一。即使一个问题学生最后没有达成优秀学生的标准,我们老师也要把教育工作做好,问心无愧。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学生,是老师无论如何也教不好的呢?

1、 没有教养,没有礼貌的学生

作为老师,我非常看重的学生素质中,排在第一位的并不是学习成绩,而是道德教养。也就是一名小学生在学校的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能否做到尊敬老师、爱护同学、礼貌用语,这三点在我心中非常重要。很多小学生,每天进校的时候,要在家长的提醒下,对迎接的老师和同学甚至校长说早上好,有的学生在学校里碰见老师,也不会主动向老师问好,甚至当老师向学生问好时,学生还会满不在乎不理睬老师。对于和同学相处,有些小学生也是非常霸道的,从行为上看,也是缺乏家庭教育。

对于这样的小学生,老师也是有责任去纠正他们的行为,同学之间互助、老师的教导,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能够让学生意识到讲文明有礼貌的重要性,但是没有家庭教育的支持,老师是教不好这样的学生。而且行为举止粗鲁、语言不文明的小学生,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基本也是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那一类学生,光是老师着急,家长却觉得孩子这样是有性格,在学校不会被欺负。长此以往,孩子的人格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等到家长再想管的时候,已经晚了,于是老师就成了不会教、教不好的那个人,被迫来背锅。

2、 好的标准太高,孩子的进步就看不见

什么才是老师教得好的学生?一个班50人,让每个人都考100分,似乎是没有这样的教育“神力”能够达成的。好的标准并不是成绩,但是家长和老师、社会对于好学生的评判标准就是成绩。成绩好可以盖过一些缺点,那么成绩不好也能盖过一部分优点。对于教学标准和结果定得太高,我们就往往忽视孩子的一些小进步,于是家长和社会看到的,都是这个小学生一直是问题孩子,没有闪光点。

人之初,性本善。每一个人生出来都是一张白纸,而我们老师面对的就是这样一张已经被画了几笔的白纸。作为优秀学生的筛选,老师们自然都想被分到化成名画的学生,孩子自身的素质较高,对于老师来说,好的标准太高,教学能力也就无法真正的提高。当我们把不及格的学生,培养成考入重点学校的学生,老师的教育价值似乎才能更好地被体现,而把考100分的学生,培养成考入重点学校的学生,似乎不是老师的功劳了。

3、 家长无法理解老师,不赞同老师的教育方法

对于老师确实教不好的学生,还有一类,其实不是学生的问题,是家长的问题。家长不能理解老师的教育工作,也不赞同老师的教育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学校和家长的教育理念不统一,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劲没有往一处使,甚至是往相反的方向使,这样怎么能把学生教育好呢?老师的每一个教学任务、方法、目标,都无法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甚至是家长的投诉和不满。家长过于干涉老师的教学工作,影响到了教学的话,那真的没办法教好学生,而且不是一个学生,很可能就是一个班的学生。

其实以上三种情况是老师教不好学生的原因,但是不是真的就教不好呢?了解了原因,我们可以沟通和解决问题,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礼貌,就能教育出优秀的懂礼貌的学生,这个过程可能很长,也可能贯穿于孩子的一生。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多一些耐心,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由此来鼓励和赞扬孩子,说不定你眼中看到的就不是一个问题学生了。

多和家长沟通,少一些家校矛盾,也许能教好一个学生的同时,还能带出一位明智的家长。这些都需要我们教育者去反思,去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方法和能力,来解决问题。关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话题,家长和老师都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评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