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安蓝2021 2021-03-08
《 陪你云开见月明 》
作者:安    蓝
出版:团结出版社
类型:陪读/ 家庭教育/ 成长
“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

早上一醒来便看到了那条新闻。上海一个十七岁的男孩,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争执,又在回家的途中被母亲数落了几句,就打开车门从高架桥上跳了下去。当场死亡。

看到图片上瘫软在地嚎啕大哭的母亲,我的心像被锤子狠狠砸了一下,那种疼,闷闷的,重重的,很久都没有消散。

同样身为母亲,同样拥有一个十七岁的儿子,同样因为儿子的情绪问题绞尽脑汁。看到这样的消息,怎能不心痛?然而,从不看新闻和八卦的我,顺着这条新闻一路看下去,才发现,我的心痛,实在太轻太轻了。

原来,这样的事件数不胜数。有的孩子因为写不完作业而抱着书包跳下了楼;有的孩子因为妈妈不让玩游戏,而轻生;还有的孩子,就因为一次试没考好,选择了放弃生命……

据统计,中国是世界上少年儿童自杀第一大国。看到这样一条血淋淋的结论,我不禁陷入沉思: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脆弱?为什么他们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不是选择逃避,就是选择轻生?想来想去,还是跟家庭教育有很大关系。

说到家庭教育,我又想起一件事儿。小石头两岁前,因为我要上班,所以白天都是婆婆带他。小家伙特别好动,婆婆又身体不太好,所以她用碎布头缝了一根长长的布带子,绑在小石头腰上,就像牵一只小狗狗一样牵着小石头,小石头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防止小石头摔跤和磕碰。

按理来说,这种方法应该没什么问题,既保护了孩子,也减轻了婆婆的劳累。但是,一次,我无意中从一本育儿书上看到一句话:绊大的孩子走得稳。意思是孩子在学走路的时候,父母尽量不要过多干涉,只在旁边保护好他就行。因为学走路,是在锻炼大脑和小脑的各种平衡机制。如果这时候,父母人为破坏了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那么他长大后,势必会遭遇更多摔跤。

那时,我对这种看法不以为然,可事实上,从小石头小学到高中一次又一次摔跤,一次又一次骨折看来,这是铁一般的实事。由此,我也明白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越来越脆弱,越来越扛不住事儿。

在二胎政策出台前,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正因为家家只有一个孩子,人人都把孩子当成个宝。有的家庭四个老人,外加一对父母,六个人眼睁睁盯着一个孩子。于是,孩子理所应当地成了家里的小皇帝,人人都围着他转。过度宠爱。过度关注。过度营养。过度教育。这一切过度的结果是,孩子从呱呱坠地,一路顺风顺水顺顺当当毫无波折地长到了十四五岁。

他们从小到大不知道疼,因为爸爸妈妈保护得好,没摔过;不知道饿,因为还没到饿的时间,好吃好喝早就送到了嘴边;不知道冷,因为还没感觉冷呢,妈妈就强行将羽绒服披到了身上;不知道累,因为没有活儿让他们累,即便是体育课,也象征性地运动一下;不知道珍惜,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失去过;不知道生命的可贵,因为所有人都告诉他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出人头地,没有人告诉他们生命只有一次,人死不能复生。

于是乎,他们只知道努力学习是好孩子,努力学习会有好前程,不知道好好做人更重要,努力活着才会更有前途。所以,就像温室长大的花朵,一旦搬到室外,一阵轻风细雨,都有可能摧毁它们一样,被父母捧在掌心里溺爱大的孩子也经不起挫折,扛不住风雨了。

为此,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崔永华教授呼吁:“让孩子像孩子一样长大!”也就是说,教育孩子,父母要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给孩子成长的自由,不要过多干涉,过多保护。

崔永华还指出,以爱之名的保护,其实是一种剥夺。它剥夺了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两种感受:满足感和边界感,也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权利和机会。但是,不是说给孩子成长的权利和自由,就是放任自流不再管他们,而是,一定要以规则和底线为前提,告诉他们,什么事儿不能做,什么错不能犯,什么话不能说,尤其重要的是,要珍惜生命。

转来会宁后,曾有段时间,小石头学习压力特别大,有一天他问我:妈妈,你说学习这么累,为什么人还要学习?活着这么苦,人为什么还要活着,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我知道,他是因为身心疲累,才会情绪低落,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我也知道其实答案就在他心中,所以我并没有给他讲什么人生哲学和存在的意义。我只是告诉他:儿子,不论你是否能考上大学,不论你是否爱学习,你始终记住一点——健康比任何大学都宝贵,生命比什么都重要。在生命面前,一切都是浮云。

就是那天,我帮他放下了一直背负在身上的高考包袱,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学习,以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成绩。我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明白一点:比起孩子的生命健康来说,一切都是浮云。




《陪你云开见月明》简介

《陪你云开见月明》是我陪伴儿子在会宁一中读书时所写的陪读散记。该部作品以散文随笔的形式,用细腻,生动,温暖深情的笔触,朴实自然地书写了她在会宁的陪读经历,准确详实地解答了很多父母都会遇到的问题:如何面对和化解孩子的叛逆,如何处理孩子因为学习上的压力而产生的焦虑、烦躁、压抑、苦闷,甚至轻生的念头,以及如何更好地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和沟通等等问题。在真实经历、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巧妙地插入了很多有关亲子教育和婚姻家庭方面的心理学应用技术,能够让读者在享受阅读愉悦的同时,学习到很多实实在在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亲子教育知识和方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