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厉王拒谏被逐

 我的图书馆1m7r 2021-03-08

历史故事新编-1


周厉王拒谏被逐

/墨吟 夏天


周厉王名姬胡,为西周第十代君王,在位37年。他是个出名的暴君,对内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对外发动战争,加深了民族矛盾。他任用大贪官荣夷为卿士,因而腐败之风盛行。一方面荣夷等权贵依仗权势为所欲为,垄断了全国的资源和财富,挥金如土;另一方面广大平民挣扎在贫困线之下,饥寒交迫,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西北游牧部落狄戎和猃狁(xian yun)乘机大举入侵,使人民又饱受战祸之苦。

一些有识之士纷纷指责周厉王的暴政,老百姓也是怨声载道。

一直辅佐周厉王的召穆公(召虎)听到这些指责声,向周厉王如实报告:“君王的政令损害了大多数人的利益,百姓已经忍无可忍,都在公开批评啊!”

周厉王听罢勃然大怒:“寡人乃一国之君,岂容刁民毁谤!”

为了压制民意,周厉王从卫国招募了一批装神弄鬼的巫者,组成一支特务队伍,四处监视打探敢于发表不同政见的人。一旦发现,立即活活打死。从此,国人都敢怒不敢言了。

高压政策奏效,周厉王非常得意,对召穆公说:“寡人的办法十分有效,刁民再也不敢胡说八道了!”

召穆公见周厉王如此昏庸,一点也听不进逆耳忠言,深感痛心。为周朝开创的基业着想,他向周厉王进谏道:“君王堵住的只是人们的嘴,却不能堵住人们心中所思所想。须知防范百姓之嘴,比防范河道决口更难。河道因堵塞而决口,就会淹死很多人,堵塞老百姓的嘴,后果也是一样。治水者要疏通壅塞,方能使河水畅通,治民者要让人说话,方能正确处理政务。在朝堂上,让三公九卿和各级官吏敢于进谏,即使写讽喻诗也不要紧。让乐师演奏民间乐曲以了解民众喜怒哀乐,让史官整理史籍以史为鉴,让教师诵读箴言以修身,让从事各项工作的人都来进谏,哪怕盲人的话也要听听。这样下情就能上达,君王可斟酌取舍,择其善者而付之实施。同时要让亲近的大臣能尽规劝之责,让内亲外戚能明辨是非,洁身自好。这样,才能政治清明,治理好国家,得到百姓拥护。百姓有口能言,好比大地有高山河川能积累财富,好比平原有肥沃良田能生产棉花粮食。百姓敢于议政,乃是对君王政事成败的评价,凡成功者就尽力推行,凡失败者就设法改进,这样社会财富就能日益丰富,人民生活就能日益改善,国家就能日益富强。百姓关心国家前途命运,通过嘴表达出来,君王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要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召穆公苦口婆心的劝告和警示,周厉王一句也听不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坚持独裁和暴政。

不出三年,公元前842年,百姓纷纷起义,包围了王宫。周厉王吓得屁滚尿流,仓皇出逃。他藏身于彘(zhi)地(今山西霍县),于公元前828年呜呼哀哉了。


墨吟夏天论古今

夏天:“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一名句,就典出这个故事。

墨吟:执政者只有广开言路,才能了解下情,并使民怨得到纾解。如果不顾民意,一意孤行,下场只能是自取毁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