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厉王止谤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2-26
文章图片1
厉王止谤.mp31:49
来自我爱文言文

原文

厉王虐,国人谤①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②,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③矣,乃不敢言。”

召公曰:“是障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⑤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⑥之使导。为民者,宣⑦之使言。民之有口也,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⑧衍沃⑨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⑩财用衣食者也。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成而行之,胡可壅也?若壅其口,其与能几何?”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⑪。

注释

  1. :公开地议论或批评某人的短处。
  2. :古代称能以舞降神的人。
  3. 弭(mǐ)谤:禁止非议。弭,平息,消除。
  4. :阻塞,阻隔。
  5. :堵塞。
  6. :疏通水道。
  7. :疏通。
  8. 原隰(xí):平原和低洼潮湿的地方。
  9. 衍沃:平坦肥美的土地。
  10. 阜(fù):使丰富。
  11. 彘(zhì):地名,在今山西省霍州市。

译文

周厉王残暴,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对周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周厉王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巫师去监视批评自己的人。按照巫师的报告,就处死那些批评的人。百姓都不敢说话了,在道路上相遇,只能用眼睛互相看看。

周厉王很高兴,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大家都不敢说了。”

召穆公说:“这是堵住别人的嘴。阻止百姓说话,危害超过了堵塞河流。河流堵塞后就会决堤,伤害的人一定很多,百姓也是这样。因此治水的人要疏通水道,使河流畅通。治理百姓的人要开导百姓,让他们说话。老百姓有嘴,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财物是从这里出来的。又像平原和洼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衣服和食物都是从这里产生的。百姓用嘴巴发表议论,国家治理的好坏从这里就能表露出来。百姓认为好的就实行,认为不好的就防范,这样就可以使财物和衣食丰富。百姓心中担忧的事情通过嘴巴说出来,国家认为可行就应该实行,怎么能堵塞呢?如果硬是堵住百姓的嘴,那又能堵多久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责他。三年之后,人们就把周厉王放逐到了彘地。

文章图片2

文化常识

共和行政

周厉王姬胡,是西周的第十位君主。如上文所说,周厉王暴虐成性,奢侈专横,公元前841年,忍无可忍的百姓掀起了著名的“国人暴动”,周厉王于是逃到彘地。

周厉王出逃后,政权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执掌,称为“共和行政”,又称“周召共和”

文章图片3

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现存史料中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共和行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意义重大,开创了中国历史准确纪年。此后中国的历史脉络清晰,一直到今天,没有间断记载。

而此前的历史,因为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年份,准确性不够,只能靠考古文物进行推断。

出处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

启发与借鉴

文章图片4

成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就出自这篇文章,说明了阻止人民说话的严重后果,而且历史已经证明了这句话的正确性。

对于个人而言,这句话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常常会对自己的缺点认识不够全面,不及别人看得清楚。

所以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提醒,尤其是身份和地位不及自己的人提出的意见,要能够理性地面对。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本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