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医的错误认知(二)

 古道岐黄 2021-03-09

错误认知二:中药成分研究

你去看看当今的药典里,随便查查哪种草药上面都会有明确的化学成分构成,有些会告诉你这个药为什么能治某病,就是因为里面含有哪个化学成分起的作用。这样看似乎我们的中药更规范了,更科学了,好像是找到了能够治病的原因了,真是这样吗?其实这是误入歧途。

为什么我们现在对于中医药的发展会导向化学成分的研究上呢?其主要原因是,中国从清末开始不断地被外强入侵,我们屡战屡败后开始反省到挨打的原因是我们自身的科技落后。随着西方文化的输入,我们开始怀疑自身的文化,对于西方的先进技术产生了盲目崇拜,进而否定自身文化,开始照搬学习西方的所谓先进思想。

我们近代的学校体制都是照搬的西方教育体系,我们学习的科目也是照搬人家的理论,所以那些开始接受西方教育的精英们脑子里都是西方的思维定势,他们根本就不再相信中国的传统思想,认为先人留下的都是糟粕,没有科学精神。而西方的科学才是严谨的可靠的。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我们的中医院校必然会按照西方的思维模式去搞他们认为的实证研究。他们总在思考是什么成分起到了治病的作用,因此就会去分析那些化学成分。而他们根本不清楚中医治病用药是在调节人体的各项平衡。

中医对于药物的认识不是内在成分,而是观察药物的形、色、气、味而对药物进行性味归经的分类,所以在中医眼里世上万物皆可入药。你平时吃的五谷杂粮肉禽蛋奶各种蔬菜以及你做饭用的各种调味料在中医看来都是治病良药。

当你明白中医对于药物理解的内在逻辑,其实很多食材你都可以自己拿来调理身体。比如黑豆色黑所以一定入肾,这是用色来判断归经。甲鱼生活在池塘里动作缓慢,所以性寒凉,这是通过它的生活环境和习性判断出的性。但同样是生活在池塘里的小虾它却性温,你能想出这又是为什么吗?你可以把你的理解在下面留言。

因此说如果你对中药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研究,你就远离的中医对于药物的认知,中医用药是利用药物的性味归经来调节身体各个脏器的阴阳平衡,而不是利用药物的内在化学成分。如果你研究出哪个成分起到了治病作用,恭喜你又为西医开发出了新药。因为这个药对于真正的中医来说根本没用。真正的中医也不知道怎么去用这种药。因为没人知道这个成分的温凉寒热及归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