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春虾病频发,原因到底为何?深究起来,都和“它”脱不了干系

 我篮有虾 2021-03-09

近期,对虾早春放苗已经陆续开始了。但是春季养殖对虾发病是最频繁的,比如倒藻、弧菌感染、缺氧、偷死等等情况。但在春季对虾偷死的案例中,其实不少就是由水体发生“倒藻”缺氧造成的。“倒藻”才是造成早春对虾偷死的最主要的元凶!

为什么咱说春季“倒藻”问题是最突出的?

因为春季连日阴雨天,造成水体溶氧不足,光合作用减弱,从而导致大量单细胞有益藻类死亡,而藻类大量死亡又进一步消耗了水中的氧气,这样就导致水体缺氧现象加剧。这种缺氧的水体严重影响对虾的健康生长,轻则出现对虾暗浮头等现象,重则直接造成对虾死亡。

我们日常养殖过程中,常常都是藻类老化或“倒藻”后,很快就会发现有虾缺氧浮头。

“倒藻”不仅造成水体缺氧,而且,由于大量藻类突然死亡,分泌出的藻毒素还直接危害到对虾的健康,导致对虾出现慢性中毒;在缺氧的环境下,对虾的免疫功能大幅下降,所以在受到病菌侵扰时,很容易受到感染发病。同时,倒藻环境也有利弧菌的繁殖,诱发红体、肝萎缩、红尾红须、肌肉白浊、空肠空胃等疾病的发生。这也就是对虾在春季为什么会病害频发的主要原因。

春季常见的几种对虾病害,深究起来也都和“倒藻”不无关系。

在春季连绵阴雨后,常常会发现对虾出现红须,体色微红,严重时游泳足也变红;或出现应激性肠炎、肝脏萎缩或糜烂、厌食;以及蜕壳不遂而出现的病虾甲壳软壳或硬壳、体色棕红或鲜红,在水中顺水流方向缓慢游动,若捕捞离水后很快死亡。这些一般也都是因为“倒藻”引起养殖水体的弧菌,或其他病原菌大量繁殖,造成对虾感染细菌发病。

“倒藻”后也容易引发对虾黄黑鳃病。这是由于藻类大量死亡,导致池塘水中有机颗粒增多,容易粘附堵塞在对虾的鳃部,加上溶解氧、pH值的下降,造成虾鰓功能性损伤(肿鰓),此外还有细菌、聚缩虫等附着,引起对虾呼吸困难,体内中毒,体质差而出现蜕壳不遂,陆续死亡。

春季天气不稳定,倒藻情况时有发生。春季养虾如能有效预防“倒藻”发生,则应能有效减少虾病发生,提高春季对虾养成的的几率。

倒藻前预防措施要做好:

1、密切注意天气变化,提前开启增氧机,保证水体中充足的溶氧。

■2、阴雨天气,提前调控水质,阴雨前使用白云石粉、熟石灰等酸碱缓冲物质稳定pH值,同时使用藻源和微生态制剂,提高藻类活力,防止阴雨天“倒藻”发生。

■3、阴雨后转晴时,先抑菌、解毒、改底 ,以防控藻类雨后暴长 ,导致pH值上升 ,隔天使用熟石灰提高总碱度及稳定pH值,防止泛底;然后根据藻类活力情况,适当激活藻类延长藻类旺盛生长的周期。

同时,还有几个注意要点,给各位分享:

1、处理老化倒藻时很多养殖户会先用解毒产品,这种操作不能说不正确,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很多藻毒素并非市面上常规的解毒产品能处理得了的。处理藻毒素的实用方案,除了高位池以外基本的都是靠强氧化剂氧化之后用菌慢慢分解完成的。

2、处理老化倒藻还要注意,在发现倒藻或者说水质不稳定之时就要开始调理肝、胃、肠道了。若有出现红肝、红肠、红胃等现象时还得适当大剂量拌喂胆汁酸和杜仲叶提取物,之后再频繁的拌喂多维、多糖和有益活菌(通常是强耗氧型芽孢与乳酸菌交替拌喂),慢慢调理好健康的消化系统。

3、倒藻之后不用急着把藻类培起来。水质浑浊的注意改底、补菌、增氧即可。水质清透的,可以泼洒腐植酸钠(3~5斤/亩)+EM菌遮光防止对虾应激。若是想肥水养殖的可以在黑水变清后观察水色情况,适当追肥,若是一两天水色没起来可再用腐植酸钠和EM菌遮光补菌(连续肥不起的要注意适当改底),再选择合适的天气再肥。

4、容易引发倒藻的常见药物有:杀虫剂(尤其是金属离子类,如硫酸铜、硫酸锌等)、消毒剂(如卤族制剂、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如过碳酸钠粉、过氧化钙粉、二氧化氯粉、双氧水、过一粉、高铁酸钾、高碘酸铁等)、凝聚剂(如聚合铝铁、石粉类)、耗氧活菌(芽孢菌、光合细菌、酵母菌、蛭弧菌、硝化菌等)。所以在使用上述这些药物时要特别注意增氧保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