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 ‖ 大洼随笔

 天津散文微刊 2021-03-09

      黄骅位于沧州之东,濒临渤海,曾是西汉时期古黄河的入海之处。这里河渠纵横,洼淀百里,苇蒲丛生,百鸟汇集,一片广袤浩荡绚丽神奇的大洼湿地,那是经过海屋添筹的岁月构思而成的海陆巨变的杰作,是大自然沧海桑田的神来之笔,是皇天后土留给人类的福祉。自古以来,大洼的子民用勤劳与智慧,历尽艰难,高掌远跖,拓展了几十万亩良田,保留了这一圣洁的湿地,演绎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图景。天朗气清的五月天,大洼展示了迷人的自然之美与深厚的人文之美。

      通过一条蜿蜓曲折的木栈桥走进湿地,眼前一片开阔,一望无际的芦苇荡。天苍苍,水茫茫,在天水之间碧绿的芦苇舒展开洁净的枝叶随风摇曳,在荡荡的水中掀起一波波绿色的涟漪。初夏的芦苇正是生长季节,油绿的芦叶在挺拔刚劲的芦秆上任凭风与阳光的抚爱,摇来摆去,随风漫舞,潇洒地表现着强劲的生命力与朦胧的醉意,以其旖旎的身姿展示它那一尘不染的绿色霓裳,令游人忘返回眸在水一方的倩影。

      完全被水中美丽的芦苇所陶醉,脑子里第一个闪现出来的词句就是《诗经》中的“蒹葭苍苍”,但那是写“白露为霜”时的秋季芦苇。却不知初夏的芦苇竟有如此地诱人,它夺取了我的目光,久久不能离开。在澄净的水塘中质朴无华,没有繁华似锦的招摇,没有如参天大树的繁茂。只有细小坚硬的挺拔身躯从泥水中直立起来,饱经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吸收天地的精气,大自然的营养,披霜戴露,亭亭玉立。成为大洼中不屈不挠,从容淡定的绿色魂魄,赋予了大洼绵延不屈的生命。

     苇荡中的水很清澈,一对黑天鹅悠闲地穿梭在苇丛中游荡觅食,看去如此高雅娴静,充满爱意,在葱葱郁郁中建造了爱的巢穴。凝眸之间,耳边似有一支芦笛奏起《天鹅湖》的旋律,它发自天鹅的姿影,悠扬飘荡,绵延回响。萦绕着无限的遐思缓缓飞升,载着一曲芦笙恋歌和着风声飘荡在水面。悠闲的苇随着摇摆的绿色曼妙轻舞,依附在大洼的怀抱里亲昵撒娇,将在水一方的苍苍蒹葭化作一片绚烂织锦,一幅和着风声的灵动画卷,一曲清新的玄妙天籁,汇成大洼如梦如幻的音画。置身此情此景,完全忘掉尘世的一切扰攘嘈杂,心静如水,洗尽凡尘而宁静致远。

     远处的苇丛中不时飞起一群水鸟,在空中盘旋,随之又落入水中。水中隐约看到游来游去的鱼影,草丛里藏着捉鱼的水鸟,野趣横生,明人高启在《鸥捕鱼》诗中“眼明见鱼深出水,复恐鱼惊隐芦苇”的意境,在此时此地又重现了。

     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水,翠绿的芦苇中点缀着黑天鹅和不时飞起的水鸟,展现的充满生命力的绿色如此夺目,眼前的自然画面会使你感受到置身在诗里、在梦里、在湿地怀抱里的原始天然之美。

观鸟亭

      登上观鸟亭举目远眺,茫茫大洼湿地像绿色的海洋,深吸一口新鲜的空气,风清气爽,使人感到心旷神怡,不愧是“京津南花园、天然大氧吧”。

凭栏鸟瞰湿地全貌,万顷芦波一览无余,碧塘鸟影相映成趣。游船码头、芦海迷宫、放鹤广场、大洼民俗博物馆、野鸭湾、生态绿化长廊散落在绿野中,隐约看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游人车辆,美景醉人。

     观鸟亭除了观赏四季美景,更主要还是观赏鸟。湿地现有鸟类260多种,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各种珍稀鸟类的伊甸园,望远镜中可以观察到它们的生活情景和趣味姿态,各类水鸟或自由游弋,或嬉戏觅食,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生态图景。

      放鹤广场放飞的斑头雁在鸟岛上空盘旋,像一片祥云翱翔在大洼上空。斑头雁是世上飞得最高的鸟,飞翔高度可达万米,可以飞越喜马拉雅山。望着成群的斑头雁煽动着翅膀悠闲自在地掠过头顶,可以想见当一群斑头雁飞过珠峰时是何等壮观,我从心里为这些精灵感到骄傲。

水边正在表演着“鸿雁迎宾”,在歌曲《鸿雁》的乐声中,一大群鸿雁和斑头雁从水面上展翅飞翔,排成不同队形飞向蓝天,围着水塘的上空盘旋,蔚为壮观。并与游客们交相呼应。

      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我们要保护好这一方水土。鸟是大洼的精灵,大洼是鸟的天堂,大洼的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自然物种基因库,具有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降解污染、改善环境的作用。大洼人为湿地保护付出了极大的辛劳,每个人都要为环境保护尽到义务。——这是我在走下观鸟亭时想到的。

大洼文学

      大洼不仅有浩瀚的自然风光,历史沉淀的醇厚的风土人情营造了悠久的大洼文明。陪伴我们采风的张华北老师以其亲身经历给我们介绍了大洼的历史。

      张老师从小随父母迁移到这里,像芦苇一般深深扎根在大洼。他熟悉大洼,热爱大洼,作为大洼湿地的建设者,他亲历了大洼湿地的创业历史,谈起大洼的一草一木如数家珍,大洼也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张老师作为大洼生态散文的倡导者,写了大量的散文作品,用文学的形式宣传大洼湿地的自然生态环境,歌颂大洼湿地人们的创业精神,呼吁大洼湿地的环境保护。他讲到生态散文的意义:“是作家在人类生态环境恶化下,用笔讴歌自然的美好,谴责人类自身破环生态的丑行,呼唤人类应将自然环境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母亲,善待自然、保护自然;同时,生态散文也是作家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对环境道德的忧思、对生态资源的担忧,关注生命价值,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就形成了生态散文的积极意义。”我很感动,这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大洼的作家们扎根本土接地气,吸收了大洼的文化营养,形成了大洼的地域文学——“大洼文学”,与京津保地区的“白洋淀派”山西的“山药蛋派”等文学集群现象一样,树起了一面文学旗帜。张老师作为大洼文学的领军人物,在这块文学园地中辛勤耕耘。他将对大洼的热爱与虔诚一字一字地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中,先后出版了描写大洼自然景物的散文集《大洼如歌》《大洼行吟》《九秋》《秋水芦花》等,他的散文作品,形成了大洼文学独特的地域特征与鲜明的美学特征。

     采风匆匆而过,走马观花地欣赏了湿地的美景和旅游建设项目。其间接触最多的就是张老师,他为人和蔼可亲,不辞辛苦陪伴我们走完了全程,并送给我们每人一本《大洼文学》杂志。回来后,拜读了他在这期杂志发表的散文《洼里茅草》,文中字里行间充满了大洼湿地的自然气息,作者将对大洼的热爱融入一草一木之中,不起眼的茅草竟在作者的眼里是如此丰富美丽,刻划入微:从茅草的草莛写到茅花,从四季的不同形态写到它的各种用处,从茅草联想到古代的故事,从《诗经》写到杜甫,从古人占卜到春秋战事,从江南到蜀南的故乡,从蜀国的大山到八闽的丘陵,从内蒙的草原到中原大地,从放羊娃到庄稼汉……作者的文思如奔驰的骏马驰骋在多维的时空之间,上下千年,纵横万里,思如涌泉,巧捷万端。全文潜心的构思,细腻的刻画,如工笔画般将茅草各种形态描画得惟妙惟肖,使读者从中领略到作者深厚的生活底蕴,对大洼的草木的熟知与热爱,深深植入作者的心扉,并通过作品感染读者。

       “大洼文学”的作家们用心血浇灌了这块文学宝地,用他们不断的辛勤耕耘建设起大洼的精神家园。我把诗人艾青的两句诗,录在这里,以表我对“大洼文学”及华北老师的崇敬之意:“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微刊编辑部

主编:

张宝树

执行主编:

疏勒河的红柳  毅  然  

责任编辑:

晓轩   兰子

《散文福地》征稿征订启事

在《东方散文》杂志社的大力支持下《散文福地》创刊已六周年了。

这是广大中老年文学爱好者的喜事和福音。

我们创办《散文福地》,乃全国首家中老年散文期刊,是出于这样一个高尚的宗旨:“积极引导,认真组织有创作能力的中老年散文爱好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发现和捕捉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多创作讴歌真善美的作品,在丰富个人文化与精神生活的同时,歌颂人间真情,弘扬精神文明,促进社会和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我们愿做广大中老年散文作者的真诚朋友,为广大中老年朋友提供一个以文会友、倾吐心声、抒发情感、快乐人生的幸福家园和精神高地。

我们开设了以下栏目:“神州博览”“岁月如歌”“乡梦悠悠”“人伦亲情”“世相百态”“思絮心语”“咏物感怀”“养生悟道”“读写心得”“精品赏读”“企业之友”“科技之花”“老人之星”“青春风采”“出版信息”等。

欢迎本市及全国各地的散文作家和广大散文爱好者踊跃投稿。来稿请发电子稿。刊物优先发表题材新颖、内容充实、语言生动、富有真情实感的一两千字的精短散文。来稿请注明作者的通讯地址、邮编、电话、电子邮箱等通讯方式。杂志编辑部电子邮箱swfd2010@126.com,微刊编辑部电子邮箱732241689@qq.com。投稿及应聘创作员事宜请联络马文华先生(手机:13821236584)。

《散文福地》国际刊号,大16开本,72页。全年四期,按季度出刊,每期定价12元,本市或外地需要邮寄的读者全年56元(含平信邮资一期一册2元)。欢迎订阅。征订请邮局汇款。

征订邮局汇款。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阳光100东园  邮编300381   收款人:郭芳 征订事宜请联系郭芳女士  手机:13820619572

------------------------------------

关于投稿

1、凡投稿作者,应先关注本号,方便查找稿件采用情况,否则不予审稿。

2、来稿需为原创首发,著作权归其本人,文责自负。

3、切勿一稿多投,三周内未见回复或采用,可自行处理,否则,以后来稿将不予采用。

4、来稿如不许改动请加以说明,未说明者即视为平台有修改删减之权利。

微信ID:sanwenfudi

长按左侧二维码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