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铜井旋崮顶反扫荡战斗

 新用户6167E0Vx 2021-03-09


1942年秋天,日本侵略军对山东根据地,尤其是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残酷的大“扫荡”,我军的反“扫荡”作战比以往更加频繁剧烈。经过党政军民英勇顽强的艰苦奋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企图,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



19429月,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八路军山东纵队改为山东军区后,由鲁中区转移到滨海区,住在莒县南部,靠近115师师部。中共山东分局、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也在附近。党政军领导机关集中在一起,目标较大。



9月间,从各方面敌情看,敌人在青纱帐一结束就要进行“扫荡”。这时,敌人也从各种渠道放出风要“扫荡”滨海区,山东分局和山东省战工会认为,敌人要“扫荡”是肯定的,有把滨海区作为主攻目标的可能,但究竟要“扫荡”哪里还要再看看情况。同时要注意疏散隐蔽自己,不管是“扫荡”滨海区,还是“扫荡”鲁中区,都要做好反“扫荡”的准备。因此决定:发出反“扫荡”的紧急指示,领导机关作适当的疏散转移。因为山东军区对沂蒙山区比较熟悉,同鲁中军区、沂蒙军分区、教一旅都有联系,所以黎玉政委和王建安副司令员带山东军区机关、战工会、抗大一分校、一个特务营(两个连队)到沂蒙山区活动。山东军区机关先转移到十字路以北的小山前村,一面准备反“扫荡”,一面向115师首长汇报各军区军事斗争情况。



1011,鲁中军区和清河军区发现潍县、昌乐、临朐的敌人开始合击临朐一带,并有大的兵力调动。山东军区首长决定向沂蒙山区转移。山东军区机关、战工会、抗大一分校一部,于1014晚从小山前出发,渡过沭河、沂河,经连续行军,17日到达桃峪一带。同时,山东军区命令新111师主力由代师长万毅率领在滨海区坚持,副师长郭维城和参谋长于文清率师机关由独立团4个连和警卫连掩护,到鲁中区活动。



日军于1015日、17日先后“扫荡”了清河军区清水泊地区、鲁中泰山区茶叶口以后,一面以小部队向我滨海区佯动,一面秘密集结兵力,将矛头指向鲁中沂蒙山区。敌人这次采取的是声东击西的战术。在“扫荡”沂蒙山区的前一天,先以一部向莒县以东的刘家纸房和临沂东的相公庄佯攻,故意暴露“示形”要“扫荡”滨海区,而在当晚即迅速秘密转向鲁中区。日本侵略军第32师团、第59师团、第5、第6独立混成旅团及伪军15000余人,由临沂、沂水、莒县、蒙阴、临朐等地,采取“铁环合击”、“网式包围”战术,对沂蒙根据地进行第3次大“扫荡”,企图消灭山东军区等领导机关和鲁中军区部队。



这次敌人行进的速度不快,大股不断分成小股。重兵云集,行动诡秘。我军则采取沉着应对,找准空隙,跳到边缘的方法与之周旋。



10月25日,郭维城率领新111师机关到达沂南县的安保庄一带,罗舜初政委率鲁中军区机关驻后峪子一带。



10月26日,敌3000多人突然合击驻沂南县西部孙祖一带的鲁中军区及一一五师教一旅,被围部队及时跳出了合围圈。 27日拂晓,鲁中军区机关决定向西南方向芦山一带跳,新111师机关决定向东北方向南墙峪一带跳。



敌人合围孙祖扑空后,10000余人在飞机、大炮、骑兵配合下,又以南墙峪为中心构成合围圈。山东军区、山东省战工会及鲁中军区机关迅速跳出重围,转移到了泰石路以北地区。



27日早上7点钟左右,新111师机关到达了沂南县西北部铜井地界的北大山顶。这时,沂南、沂中等县区的领导带着工作人员和成群结队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鲁中军区第二军分区(沂蒙军分区)后勤部政委张玉华带着机关人员和警卫排,抗大一分校副校长袁仲贤、上干队政委罗野岗带着上干队,鲁中军区青年营约100人,也从东北方向攀登上来 。大家相互接头后,才发现四周山上山下已布满敌人。这样,八路军抗大一分校上干队、鲁中军区后勤机关、新111师机关等部队及民兵和沂南、沂中、蒙阴等县的干部群众8000多人被日军压缩、包围在了铜井桃峪村附近的旋崮顶周围狭窄的山沟里。



情况紧急。郭维城当即与其他部队、单位的负责同志开会研究应对方法。经分析判定,敌人是用拉网战术,企图消灭这个山区的我有生力量。此时组织转移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协商决定,分工负责,迅速抢占有利地形,白天死守,待天黑后分散突围。新111师独立团四个连抢占了横在北面的制高点旋崮顶,以两个连摆在顶部,阻击北面的敌人;以一个连摆在东南侧与干校协同阻击东南面的敌人;西北侧是个鞍部,有一条南北小路从那里通过,判断敌人以西北面为进攻的重点,郭维城便把独立团最强的2连配上2军分区后勤部警卫排摆在那里。团长侯宜禄、主任秦霜负责在顶部指挥;副团长程书麟、宿殿魁分别掌握东西两侧的连队。新111师师机关和2军分区后勤部机关隐蔽在离鞍部不远的坡地;警卫连一面警卫机关,一面担任阻击西南面的敌人;上干队和青年营在靠近机关西南部几个山包隐蔽;县、区的同志和群众都钻进用梯田地堰子预先挖好的许多洞子和一片一片的大石头砬子里隐蔽。



8点钟刚过,敌人十几门山炮开始从四周山上向旋崮顶附近猛烈射击。炮火一停,敌人狂妄地从东面、北面打着太阳旗密集地向我军阵地冲来,用掷弹筒、步枪、机枪盲目射击。进入有效射程之后,我守卫在山顶的部队勇猛开火,密集的手榴弹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乱喊乱窜,一片一片地倒下,其余地叫喊着退下山去。过了一会儿,日军又重新组织进攻,四周山上的山炮和十几门迫击炮又向我军阵地猛烈轰击,炮火一停,步兵就发起冲锋,一个上午反复5次,战况异常激烈。虽然敌人的多次进攻被打退,但我方人员伤亡也不断增加。西北侧鞍部的2连和警卫排减员过半,指导员井庆明负伤,连、排长都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副团长宿店魁和1排副排长、战斗英雄杜玉怀指挥剩下的战士在战斗。中午时分,从沂水方向飞来了7架双翼强击机,往返4次在我军阵地上空盘旋投弹扫射,掩护日军步兵再次发起冲锋。我守卫部队,一面组织对空射击,一面顽强地抗击正面不断进攻的敌人。下午4时左右,敌人加强了西、南两面的攻势,并在我机关对面山上架设起三个重机枪阵地。郭维城命令立即拔除敌人这个阵地。我军平射炮排排长“神炮张”精确射击,以仅有的3发炮弹将敌机枪阵地炸哑。西、南两面形势越来越吃紧,一分校上干队的子弹快打光了,指战员们用石头砸击敌人;警卫连伤亡很大,连长谢连龙也牺牲了。由机关干部组成的预备队冲上去增援,激战中,沂蒙军分区1团副团长刘怀文壮烈牺牲。这时,我军活动范围只有两个山峰之间的一条深沟,而沟内我军建制混乱,又多是非战斗部队,人群、马匹拥挤在一起,陷入困难境地。有的在包扎伤口,有的在焚烧文件,也有的在清理行装,准备同敌人决一死战。



激烈的战斗一直打到日落西山才停下来。夜幕降临,敌军仍十分嚣张,他们在各个山头点起了火堆,照的山野通明。山下村庄里刺耳的马蹄声、鬼子的嚎叫声、杀猪宰羊的恐怖声阵阵传来。狂妄的敌人满以为他们的“拉网合围”快成功了,只等天亮以后发起总攻,搜山捉俘虏了。



天黑之后,我军民决定分多路突围。这天晚上,月色朦胧,9点钟以后山中开始降雾,恰似为突围施放的烟幕。各县、区人员和群众、鲁中军区青年营、沂蒙军分区后勤机关先后突出重围。接着抗大一分校上干队和新111师人员开始突围。  



  
上干队学员都是进抗大培养提高的部队营团干部,在副校长袁仲贤和大队政委罗野岗领导下工作。袁校长多次负伤,行走不便,为安排在较安定的环境中,故随大队一起行动。罗野岗也负了伤,还有几名临产的女同志。30余名带步枪的同志编成战斗班排,作为突围时的武装掩护。支部书记司东初把伤员和孕妇组织起来,明确了互助任务。袁校长首先带领两名便衣侦察员和三山沟村的两名向导,从大家面前走过;罗政委坐在担架上,频频向大家点头致意,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更增加了大家胜利突围的信心。袁校长和侦察员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武装班排紧随其后,伤员、女同志一个紧跟一个,迅速地、静悄悄的向南插去,从两峰之间的凹处、敌人的接合部钻出了包围圈。新111师机关分三路突围。郭维城带领机关人员、宣传队、警卫连为一路,向西面突围;干校和独立团一个连为一路从南面突围;独立团三个连为一路从东面突围。从西面突围的人员下山后,准备向虎墩顶方向转移。行到岔路口时,遇到沂南县铜井镇桃峪村一个民兵,他刚送出一队突围的同志回来,说虎墩顶瞎黑的地方埋伏着鬼子,有火堆的地方只有几个伪军,光咋呼不动弹。这个民兵主动把郭副师长他们平安地带过山后,又回去接送后面突围的人员。郭副师长向其表示感谢时,他笑了笑,挥手就走了。 



      
独立团分成三路突出重围,团长侯宜禄在突围中牺牲了。

旋崮顶这次战斗,我军共伤亡100多人,毙伤日伪军500余人,敌人准备抢粮的汽车,都用来运死尸和伤员了。



这次反“扫荡”突围战,参战部队坚守阵地,以少胜多,既保护了自己,又掩护了大批地方干部群众安全转移,受到了山东军区的通电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