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37.说“酒”

 初高中古诗文 2021-03-09

237.说“酒”

文∣杜若东

1

      李白号“诗仙”,这仙不但指其诗歌创作飘逸奇幻、夸张豪放的风格,很大程度上与他嗜酒有密切关系。你看,他的诗歌中每每出现酒的身影,“举酒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更有甚者“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你看,李白是酒喝得越多,诗写的越好,真可谓无酒不成诗啊。这不像某些人,一旦喝高了,要不呼呼大睡;要不胡言乱语;甚或发起酒疯,酒后失德,真是让人可气。与诗仙比起来,那可真是天壤之别。这集我们就来说说这酒字。

先来看酒字的古文字演变:

    《说文解字》对“酒”的解释是: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从水,从酉,酉亦声。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古者仪狄作酒。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意思是说,就就是迁就。是用来迁就人性善良或丑恶的饮料。从水,从酉,酉也是声旁。另一种说法是造就,是造就不祥的事,或吉利的事的原因。当初臣子仪狄做了酒,大禹尝后认为味道鲜美,害怕饮酒上瘾误国,于是就疏远了仪狄。杜康又作了高粱酒。

     上面这段话,指出了酒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追溯了我国酿酒史的源头。

2

    的确,好多帝王昏庸,耽于饮乐,亡国灭家。就拿三代中的夏商两朝来说,夏代末君桀设置了酒池,那酒池里竟可以行舟,酒糟堆起来在十里外都瞧得见,当时一起饮酒的人有三千人。商代末君纣王也搞了酒池,还有肉林,创制了炮烙酷刑。

     《诗经·大雅·荡》中提到“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尚书·无逸》中说“无若殷王受之迷乱,酗于酒德哉”,《尚书·微子》中也有“我用沈酗于酒” 的话语,酗酒很可能是商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们从商朝各式各样的酒器,诸如:尊、爵、卣、斝、盉、觚、罍、壶、觯、角、觥、瓿、勺等,就能看出端倪来。到了周代好多饮酒类的青铜器都不见了,酒器演化为礼器。就是周朝统治者看到了饮酒的危害性,禁止胡乱饮酒的风气。当时周公还发布了《酒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禁酒令。周朝统治者为了提醒民众不可沉迷喝酒,特将盛放酒杯的酒案称作“禁”。俗话说,酒能乱性,整天脑袋喝得晕晕乎乎怎么能治理好国家呢?

     其实有学者指出,由于青铜器是铅锡铜的合金,加热后的青铜器渗出铅毒溶入酒中,导致这些殷商贵族铅中毒,骨质疏松、损害神经系统、狂躁、妄想、痴呆,过早的死亡当然也就威胁到了统治的根基,没准纣王就是典型的铅中毒患者?!

     许慎的解释显然是偏重总结历史教训的,带有鲜明的价值观点。从文字角度出发,我们就会发现酒,甲骨文一二的写法就是酉旁有水的样子。一般理解为水是酒水,不过也可能是一般的水,原因我们下文还有提到。酉是盛就的器皿。到了金文反而省掉了水旁。

3

     我们知道,金文在某种程度上比甲骨文更趋写实。其实,

     与及甲骨文酉字相比,是不是非常相像呢?要注意上面的花纹,只不过少了两个耳朵而已。

     起初,专家认为这种尖底瓶是由来汲水,用绳子系起来抛入水中,该瓶会倾斜在水中,灌水后自动浮起来。     

       这可能是受到了《荀子·宥坐》篇的启发,荀子记述孔子有一次到鲁桓共的庙里朝拜,看到一只欹器(倾斜的器皿),就问守庙人这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插一句,实际这就是座右铭的来历。孔子说自己听说,这东西空的时候倾斜,注水到一半,就会端正,可一旦住满就会翻到。然后就叫弟子试验了一下,果然如他所说。也就说这种器皿是用来警戒人不要骄傲自满的。

      但是,事实上这只是一种设想,实验证明小口瓶灌满水后倾覆,并不能盛水再浮起。同时,氏族居住地临近水源,也不需要用绳子汲水。后来,人们认为这很可能是一种酒器,尖底是为了便于酒滓沉淀,小口是为了便于密封,因为酿酒用的酒曲非常娇嫩,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过程,那酒字外面的水,很可能是降温用的。

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