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40.《窦娥冤》里的截词修辞手法

 初高中古诗文 2021-03-09
 

240.《窦娥冤》里的截词修辞手法

文∣杜若东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自作品创作以来,一直受到极大的关注,以致人们在谈到一些受冤枉的人时,会说到一句口头禅:比窦娥还冤,窦娥成为屹立在古典文学长廊中的杰出典型。窦娥的父亲名窦天章,本乃是一名落魄书生,当然他后来一举中第,作了两淮提刑肃正廉访使替女儿伸冤,那是后话不提。

     且说在楔子(元杂剧术语,相当于序幕)中窦天章说过这样一首顺口溜似的四句诗:读尽缥缃万卷书,可怜贫煞马相如。汉庭一日承恩召,不说当垆说子虚。这四句诗,前两句是说自己虽饱读诗书,但是却贫困潦倒。这当然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地位地下,不被重视的现实,正所谓十丐九儒,只比乞丐好好一点。后两句说他怀揣梦想,有朝一日,要凭借学识考取功名。第三句“可怜贫煞马相如”,这里马相如,其实就是司马相如。使用的是一种称为截词的修辞手法。

     为什么要说马相如呢,显然是为了句式整齐所需。因为整个诗,每句为七字,如果加上“司”字就是八个字了,这样就破坏了句式。当然有人也会提到,为什么不说司相如,我们认为这种叫法不上口,音韵不和谐。其实马相如的说法,元以前就有。如:

1.梓潼不见马相如 ,更欲南行问酒壚。(唐·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

2.退朝观藁草,能望马相如。(唐·罗隐《寄苏拾遗》)

3.闻说携琴兼载酒,邑人争识马相如。(唐·许浑《赠萧兵曹先辈》)

     把司马称为马,是古人的一种习惯说法。比如:

4.马迁撰《史记》,终于今上。自太初以下,阙而不录。(唐·刘知几《史通·六家》)。这里司马迁被称为马迁。又如:

5.马卿辞蜀多文藻,扬雄仕汉乏良媒。(唐·骆宾王《帝京篇》)这里马卿就是司马相如,因他字长卿,故称马卿。

     我们认为截词是一种特殊的借代,是指截取句子中的只言片语,来支撑与该句意相关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截词的目的是为了音节整齐,音韵和谐。

    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有:

6.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的句子,这里杨意就是杨得意,是武帝身边掌管猎狗的官,是他推荐了司马相如。钟期就是钟子期,俞伯牙善于鼓琴,而钟子期是他的知音。他们的名字都使用了截词的手法,目的还是为了句式整齐的需要。

    其实像我们熟知的“而立”“不惑”都是截词的修辞手法,这两个词语都来自于:

7.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中有:

8.吾少孤,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句中“所怙”来自《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这里就用“所怙”指代父亲。

     白居易有诗:

9.万里抛朋侣,三年隔友于。(《东南行一百韵》)这里“友于”是兄弟的意思。这个词出自《尚书》: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