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早读|肿瘤药物治疗时,当心血糖“过山车”

 莫言今日无知己 2021-03-09
下面我们就一起聊聊,肿瘤药物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以及我们又该如何防治。

图片



哪些肿瘤治疗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目前,肿瘤治疗药物种类繁多,许多药物都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如:

化疗和化疗辅助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肿瘤患者在进行化疗时,一方面,化疗药物,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顺铂等药物可能会引起患者血糖波动;另一方面,化疗辅助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等也会导致血糖波动。所以,在患者的化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

小分子靶向肿瘤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发现,此类药物也会导致患者血糖波动。比如,治疗白血病的尼洛替尼容易诱发高血糖症或糖尿病,其高血糖的发生率高达40%。再如,塞瑞替尼使用后,高血糖的发生率达49%。除了血糖升高,有些小分子靶向药物却恰恰相反。比如伊马替尼、达沙替尼等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会导致血糖波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PD-1/PD-L1抗体,这类药物通过触发对肿瘤细胞或恶性细胞的免疫应答。在其发挥抗肿瘤反应的同时,也会对机体内非癌正常组织(如:β细胞)产生影响,从而导致患者血糖升高。已有临床研究报道,PD-1/PD-L1抗体导致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肿瘤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无论是化疗、靶向还是免疫,我们都应该警惕患者血糖的波动情况。



肿瘤治疗过程中如何防治血糖波动?



重视血糖

对于肿瘤患者,我们在关注肿瘤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血糖波动。因为血糖的异常波动会增加血管病变、感染和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严重的血糖异常波动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被迫减少抗肿瘤药物的治疗剂量,进而影响抗肿瘤药物的整体治疗效果。因此,在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对于血糖也必须不容忽视。


监测血糖

血糖监测是患者血糖管理重要手段。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根据每一位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以评估肿瘤治疗对患者的血糖影响。而对于在家口服靶向抗肿瘤药物的患者,建议1-2周定期监测空腹血糖,每3个月监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

若已明确临床诊断为糖尿病合并肿瘤患者,则应每天监测血糖变化,如: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可以每天轮换进行餐前后餐后2小时的配对血糖监测。

由于每个患者具体情况不同,当血糖控制不佳,或正在口服降糖药物和抗肿瘤药物时,需制定个体化的血糖监测方案。

图片

规律饮食

肿瘤本身为消耗性疾病,晚期肿瘤患者中26.8%-57.9%出现食欲不振,33%-75%出现厌食症。因此,需充分考虑患者的营养状态、食欲情况和血糖变化等诸多因素制定饮食护理策略。


少食多餐

每隔1-2小时可吃少量食物,三餐不要过饱,有饥饿感可以随时进食。

清淡饮食

避免食用容易引起恶心且不健康的食物,如太过油腻、甜腻和辛辣等浓烈刺激性食物。

高蛋白饮食

尽量优先食用高蛋白质、高营养且患者喜爱的食物。正餐建议食用固体食物,茶歇时间补充有营养的半流质或液体食物,避免出现腹胀感。

注意血糖

若血糖处于波动期,则需留心食物的含糖量,并注意监测餐后血糖的变化。

科学用药

无论是口服的抗肿瘤药物,还是控制血糖的降糖药物,需嘱患者按时服用。在服药期间,定期监测相关指标,根据病情及时调整用药。

肿瘤患者遇到血糖波动是临床非常常见的,既不必过于恐慌,也不可不闻不问。只要我们重视血糖的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科学防控,精准施策,就能保持血糖稳定的情况下,顺利进行肿瘤治疗。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