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种菇最要有心人

 lyan63 2021-03-09

我这些年修得了一种平常心,就是不容易被媒体报道所误导。
我曾经说过中国存在一种特殊产品,叫新闻食用菌,现在的媒体报道的与食用菌相关的东西里面,食用菌新闻和新闻食用菌的比例,大体上1∶50左右,相当于我们常说的有一个影子,就能画一个饼子。
比如我们江西日报最近的一个报道,又被食用菌商务网照抄的,关于江西发展“黑皮鸡枞”的那玩意。我在农家的了解,是不怎么赚钱的,按照农民的概念,就是收益比不上或略等于打工。文章里面提到了俺这家研究所,呵呵,你知道,我在所里现在是最低级的技术人士——中级职称,而已。不过俺们那里职称更高的人士,是不屑于研究食用菌的,其实对“黑皮鸡枞”根本一窍不通,但也不妨碍人家到下面大说一通,因为人家毕竟一百窍通了九十九窍,这就足够说得普通农民和官员一愣一愣的了。
不过,种菇这件事,要做到水平够用,他却必须百窍百通,因为这玩意是串联,一窍不通就基本上过不去。虽然说通也有大通小通的区别,但通与不通就差大了。
小通到大通,一般通过学习他人就可以做到,不通到通,却必须依赖自己。我在国内上上下下交流过很多不同层次的技术人物,发现这通与不通,和层级关系不太密切。比如有些很高层次的人,甚至认同普遍性富养化,并且经常公开性散布,收获多少鄙视,他们心里还没个逼数。这玩意,可以肯定在香菇界是错误的,可架不住我看到许多非东北卖肽的人也跟着起哄,并且结果是害人不浅的。例如鼓吹香菇必须加麦麸达到20%甚至更多的所谓“权威人士”,特别是某些菌种推销者,我相信在许多地方,已经开始失去市场。
不久前,我有机会前往山西省交口县双池镇枣林村,拜会山西香菇界的名人张拉生。不经意的聊天吃饭后,我发现,这是个有心人。
张拉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农民,虽然担任村书记,但这个经历经验,和种香菇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之前知道他,就是通过媒体宣传,然后在山西走动,逐渐多了些了解,似乎感觉这次遇到一个与宣传出入相对小的事例了,所以我下决心有机会一定前往拜访。
交口原农委的梁主任也是双池人,这次当了我的带路党。关于张拉生,多的事情说不了,咱就说两件事:
第一件,在张拉生这个地方,种香菇,是必须要加石灰的。估计一大批经验主义者要反对这个做法。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也是觉得不可思议的。但我向来认为,每一个不正常的事情背后,一定有不正常的原因,张拉生绝不会做出自杀行为。
虽然他没有高端条件,但当他开始生产,发现菌丝生长不好的时候,回溯检查,发现原料灭菌后,pH值居然在3左右,和我们通常在6-7之间的常规表现不同。加石灰本身很好理解,难以理解的是很多人都遇到过这个情况,却都没深入考虑。记得安徽巢湖的项本贵,曾经在吕梁弄得铩羽而归,我们也帮着分析过,但因为都是网上谈兵,不知道对错。这一次张拉生提出这个问题,立即让我回忆起项本贵的遭遇。
毫无疑问这个事情与地域存在关联,我的朋友,山西农大功能食品研究院的赵照林准备着手研究这个问题的缘由所在。而对于生产者来说,需要的是解决方案,张拉生靠自己的脑子就解决了。
第二件事是关于麦麸用量的,可能张先生认为我会反对,可他说出来时,我告诉他不久前已经写过文章专门谈这件事了。他说他的说法一直被某些人所反对,但他一直注意比较这个事情。听到我和他不谋而合,他非常高兴。
实际上我们在他那里,聊了很多细节小问题,可以说,细节小问题聚合起来就是大问题。而一个农民,在没有老师,没有学历,有书而不靠谱的情况下,能够对许多“老师傅”都从来没有概念的东西研究如此透彻,唯一的答案就是:他是个有心人。
离开张拉生的菇场时,我感慨的对梁主任说,这老哥是个有心人。
食用菌行业的栽培技术之所以被某些圈内人看成下里巴人,是因为它确确实实不需要太过高深的知识水平,但食用菌产业的所有高深技术,也并没有一个是国人发明的。国人在食用菌技术方面的贡献,基本上是属于比较浅层次的应用类型,但即使如此,在具体的运用上面,仍旧存在大量不走心的事情。
有心人,在食用菌行业,很缺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