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或许了解唐三彩,可是你见过这么美的吗?

 新用户1398XocJ 2021-03-09

  近年来,随着一些重大考古发现的问世,使得我们对唐三彩的认识大为丰富,也为解开唐三彩功用之谜提供了新的材料。其中最有意思的发现,竟然跟一位非常有名的唐代大诗人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唐三彩更好地了解大唐盛世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社会风貌,整个唐朝社会都如同缩影一般,被唐三彩所见证,它的文化价值,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本文将从以下四点来论证唐三彩的文化价值。

  唐三彩有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就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在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氧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光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

  铅绿釉是汉代釉陶最为多见的品种,施了绿釉的陶器比不上釉的陶器更为美感。入土2000年,铅釉被土壤腐蚀氧化,形成一种银色光泽,古董家多以此为鉴别真伪汉绿釉的标准。唐三彩真品上也有这种银光,这是岁月留下的标志,新仿品不做旧几十年内是没有这种银光的。

  唐三彩真品釉质比较厚润,基本颜色是白色、黄 色、绿色和蓝色。由于长期埋入地下,历经千余年,受土壤环境和土壤中化学物质侵蚀,光亮夺目的光泽已变得柔和莹润,釉面的开片均匀细小,有规律,开片四边微微上翘,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片与片之间的间隙有锈蚀的银沁,类似于汉代绿釉陶壶的泛铅现象。用肉眼直接观察,从侧面看釉面的表层,为薄薄的一层,开片之间像是鼓起的线条,这即是唐三彩的“包浆”。仿制品为了去除釉面耀眼刺目的光泽,往往采用氢氟酸去光,再用碱中和,因此看上去很生涩。近年来,制作者也研究烧制出了釉面开小片的方法,但开片坚硬,有的过于细碎,有的纹路杂乱无章,开片往往产生个别纹线过长的现象,釉面无蝇翘“包浆”。有的虽然也制作了一层银片或出现五色虹光,但像是浮在釉面上的一层薄雾,很浅薄,而且不牢固。

  唐三彩是唐代瓷器中的精华,在初唐或盛唐时期达到了高峰,而在安史之乱以后随着唐朝的逐渐衰退,唐三彩制作也逐步走向衰退。之后又陆续出现了辽三彩、金三彩等等,但是在数量以及质量和艺术性等方面,都远远不及唐三彩。

  唐三彩不论其形制与色彩之施化,均具极高之艺术意匠,乃引起日本、欧美各国人士之注目,而以高价购藏,从此唐三彩遂被列入世界艺术之一部分。以上引自君友会王爱君美术文献《唐三彩》。唐三彩制作最盛之时为开元、天宝至大历年间(公元七一三~七六六年)。其艺术成就是震古铄今,闻名中外的。唐三彩是由一个健全强明的朝代所启毓而成,同时,它也具体而活跃的反映出此一健全强明的时代精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