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空谷罗汉 2021-03-09

“样板戏”是新中国戏曲史、甚至是中国戏曲史是哪个的一个特殊概念,因为这一批艺术作品与政治息息相关,故而对“样板戏”的评价涉及到对那个时代的评价,如此这般,“评价”便不能站在纯净的艺术观上,而是受到了政治的影响。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自1976年之后,对于“样板戏”的评价就是存在天壤之别:捧的人将其举到天上去;贬的人将其踩到底下去。究其原因不过是站在政治观点上去评价艺术作品,这对其是不公平的,对于“样板戏”还需从艺术上鉴赏、分析它们。

“样板戏”的由来及其发展

“样板戏”在舞台上高歌猛进时,众多地方剧种却一片萧条,它们在政策的导向下失去了原有的地方色彩,变得面目全非、名存实亡。拿剧目来说,所有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戏都被取缔禁绝。最终,舞台上只剩下几出“样板戏”,戏曲舞台上“百花凋零,一花独放”。

“样板戏”最初指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红灯记》、《海港》和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乐《沙家浜》。随后创演的京剧《龙江颂》、《红色娘子军》、《平原作战》、《杜鹃山》、《磐石湾》以及钢琴伴唱《红灯记》、舞剧《沂蒙颂》、《草原儿女》、交响乐《智取威虎山》等作品也被视为是“样板戏”。其实可视为是狭义“样板戏”和广义“样板戏”。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京剧《智取威虎山》海报

关于“样板戏”有一个长久以来的误区,众多人都认为“样板戏”是动荡十年的产物,但实际上很多作品并非创作于“文革”时期。拿早期第一批“样板戏”中的五部京剧来说,它们都是在1964年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前后出现的。

《智取威虎山》和《奇袭白虎团》早在1958年就已创作出来。《沙家浜》是1963年10月,根据沪剧《芦荡火种》移植的;《红灯记》是1963年年底,根据同名沪剧移植的;《海港》是1964年年初,根据淮剧《海港的早晨》移植的。这几部作品的原作本已相当成熟,为京剧的移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戏曲在当时的发展虽然畸形,但全国人民对京剧的热情空前绝后。

对“样板戏”的评价方法

文章开头就提到,对于“样板戏”的评价关系到对“文革”的认识与评价,但因为大多数人并不具备清醒、正确的历史观,故而对“样板戏”的评价多是简单的否定或肯定,这些观点无疑都是武断的。

评价“样板戏”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首先,广大京剧工作者为发展京剧现代戏所做的劳动和利用“样板戏”作为政治活动资本的阴谋应区分开来。许多京剧界的演员、创作人员在“戏改”中不断地为京剧的发展不懈努力,如京剧《红灯记》的演员李少春先生。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李少春

李少春一直致力京剧的改革与创新,他曾在现代京剧《白毛女》中成功塑造了念韵白的杨白劳,为京剧由传统戏到现代戏的发展,进行了探索尝试。而江青为了自己的政治目的,不仅把众多戏曲工作者辛勤付出而取得的劳动成果据为己有,还对一些参与创作的艺术家进行迫害,李少春甚至被迫害致死。

其次,“样板戏”的政治功利性和艺术性应该区别开来。

艺术作品都表达着一定思想,即便是最蹩脚的艺术品也不例外。“样板戏”作为政治功利性催生下诞生的艺术作品,这一特点就更为明显了,“三突出”理论是最明显的标志:“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京剧《红灯记》剧照

因政治而生,故而表达着政治观点,自然也受到政治约束,但是“样板戏”毕竟集结了一批有才能、有智慧的艺术工作者。他们或是有着丰富创作经验,或是初露头角的中青年戏曲工作者,或是成就卓越的老艺术家。他们凭着对戏曲的了解与热爱,创作出的“样板戏”在艺术上的成就是独立于政治职能之外的,这些作品绝非“阴谋文艺”。

“样板戏”的成就

  • 1.为现代戏创作做了有益探索

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梅兰芳、欧阳予倩等戏曲界有识之士就开始了对排演现代戏的探索,只是那时现代戏被称为时装戏。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工作者也在现代戏创排方面做了诸多尝试;“文革”十年的现代戏创作演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样板戏”塑造了一大批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如阿庆嫂、杨子荣、李铁梅、柯湘等。

至今,以这些艺术形象为代表的现代戏依然活跃在舞台上,依然受到广大戏曲爱好者的欢迎。作为戏曲艺术,一部作品有观众,有市场,能上演就能说明它有优点,有成就。这也证明了样板戏在现代题材戏曲创作上取得的成就。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京剧《红灯记》海报

“文革”以后至今的新时期创作中,有不少作品都向“样板戏”学习,极大丰富了现代戏的创作,如京剧《蝶恋花》以及由同名歌剧改编的程派现代京剧《江姐》等。可见“样板戏”为京剧,以至于其他剧种现代戏的创作做了铺垫与探索,打开了现代戏的创作思路。

  • 2.在戏曲程式上的创新

程式是戏曲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段,“样板戏”对唱、念、做、打等方面的程式也有所发展。如“样板戏”在现代戏念白方面就做出了探索,为之后的现代戏创作积累了经验。在京剧《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沙家浜》、《红灯记》等剧的创作编排中,艺术家们力求念白的生活化和现代化,采用了以京白为主的念白法,并补充一些话剧的朗诵技巧和传统韵白的节奏和声调。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

这种念白清新自如、贴近现实生活,给人以亲切感,为广大观众所接受。这种以京白为主的现代戏念白虽有优点,却缺少诗意、缺乏音乐感,因而有淡化京剧韵白固有的美学韵味的缺憾。如“云渡飞堑”一场中柯湘的念白,边念边做,配以“甩蓑衣转身”、“卧鱼”“踏步翻身”等大动作和“蹬石坡”、“下石坡半圆场”等大调度,展示出柯湘及其战友的大智大勇。

  • 3.培养了大批京剧观众

“八亿人民八部戏”的说法把“样板戏”的演出盛况展现得淋漓尽致,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无论男女老幼,文化水平如何,都从这批剧中或多或少地了解到了京剧知识,现今很多年龄稍长的戏迷最初都是从看“样板戏”开始的。

虽然“样板戏”占据舞台,除了“样板戏”无戏可看的境况令人痛苦,但“样板戏”为京剧培养了大批戏迷的事实不容忽视。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样板戏的不足

  • 1.剧本创作的不足

“三突出”的创作原则使“样板戏”的创作走入主题先行的误区,而主题先行必然导致人物形象简单化,情感单一化,语言政治化、虚假化。

“样板戏”中的人物无非是绝对好的英雄人物和绝对坏的阶级敌人两类。无论是好人还是坏人都没有个人感情和生活,英雄人物只有坚定不移的革命感情,阶级敌人只有十恶不赦的反动作风。

这样的创作模式,缺乏艺术的个性与美感,创作出来的人物缺乏生机与活力也就不足为怪了。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京剧《杜鹃山》剧照(杨春霞饰柯湘)

  • 2.舞台美术的不足

虚拟性是戏曲表演的特征,也是戏曲特殊的魅力。而“样板戏”表演中却运用写实布景,很容易使舞台的空间、时间都固定住,戏曲的虚拟之美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和唱词念白存在着某些矛盾。

如《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打虎上山的程式动作与“穿林海、跨雪原……”的唱词原本可以勾勒出虚拟的时空转变,但杨子荣偏偏被置于具象的森林布景中,使人觉得杨子荣在原地打转,这样的舞美削弱了戏曲的艺术性。

“样板戏”的功与过:还其“艺术”之名!

京剧《智取威虎山》杨子荣饰演者童祥苓晚年照片

  • 3.整体风格过于单一

看过“样板戏”的观众都能感觉到其阳刚有余,阴柔不足,这是“样板戏”在“三突出”理论指导下的必然显现,其具体体现为唱腔调门过高,动作生硬,节奏性过强,场面过大等。

总结

现今,所有的戏曲演员都认为现在是戏曲的冬天,都知道戏曲不景气,可就是没有人能走出来破冰。“样板戏”作为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殊产物,代表着京剧艺术的一个高峰,虽然其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但其艺术上的创新与成就值得当今的戏曲创作汲取经验。

“样板戏”应该成为戏曲界继往开来、开拓前行的铺路石子,不应是抨击曾经错误的众矢之的,期待这会成为主要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