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批样板戏的戏曲音乐改革!(多图视频)

 顺其自然h 2022-05-25 发布于北京

【来源:《戏剧》,2000年第3期,作者  杨健。】

第二批样板戏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图片

三, “表演规范”的艺术特色

   1974年推出的第二批样板戏(“革命现代京剧”及“试验演出”) 剧目,全面归纳总结了样板戏运动的改革经验,表现出新程式化的总体风貌,它表明戏曲改革已经进入成熟和定型阶段。

图片

图片

1, 戏曲音乐改革

   京剧要反映波澜壮阔的现代斗争生活,仅依靠传统的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大件乐器为主的乐队伴奏,在艺术表现力上显然是不够的。但是将京剧音乐引入西洋管弦乐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中西合壁的尝试早在解放前就有不少京剧大师搞过,最后都不了了之。其中原因在于中西音乐从音准、音色、节奏的观念到乐器的演奏技法都不尽相同,二者如油水难以相融。怎样使它们相互间协调,使乐队既有鲜明京剧艺术风格,又能有效地增强和扩大其表现力?这无异于创建一部 中西混合乐队的配器法。其中有诸多复杂、棘手的技术问题。

京剧现代戏《海港》选段

   北京京剧院《红灯戏》) 剧组和上海京剧团《智取威虎山》剧组,都曾尝试过中西混合乐队。1973年《海港》中,成功地使用了中西混合乐队。于会泳对各声部的主次关系进行了排队,一是唱,二是“三大件”,三是西洋弦乐,四是木管,五是铜管,其中唱腔和三大件是体现京剧艺术风格的关键,要始终突出。在运用西洋作曲技法上,要为音乐的民族化服务。具体地讲,就是要注意避免旋律音调上的“洋”,乐器编配上的“重”,和声上的“怪”,各个乐队声部进行上的“乱”。

图片

    经过试验,管弦乐队编制定为:第一提琴为四把,第二提琴为三把,中提琴为两把,大提琴与低音提琴各一把的弦乐编制。在管乐器中将黑管、大管、长号各一支,在民族乐器中增加了键盘排笙,使这件音域宽广的乐器能在高低音的平衡上起调剂作用,形成“四三二一一”的中西混合乐队编制,后来成为所有 “样板戏” 标准编制,被各样板团广泛采用。乐队被置于舞台一侧,打破京剧节奏以鼓点为准的惯例,确立乐队指挥方案。为解决京剧锣鼓太响,乐队整体音量不一致,用有机玻璃罩将锣鼓组与乐队隔开,使锣鼓组既能看到指挥,又减弱了音量。

图片

   于会泳吸收了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和管弦系毕业生加入样板团中西混合乐队,他们在提高音准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乐队采取了歌剧排练常用的乐队与唱分头排练的方法。

   于会泳还亲自给乐队演员上课,讲戏曲和京剧音乐的发展。然后对操持中西乐器的演奏人员分别进行基础训练。要求西洋乐器演奏员学一点京胡,从中体会、把握京剧音乐特有的句式划分、轻重落音和顿挫抑扬的节奏律动规律。对京剧三大件的琴师,则从音准上要求他们向西洋乐器靠拢,求得在同西洋乐器合奏时音准上协同一致。对鼓师,规定必须按乐谱演奏,坚决打破京剧伴奏以鼓师为中心的惯例,服从乐队专职指挥。在经过基础训练后,乐队才正式进人《海港》音乐 的排练。基础训练大大提高了这支混合乐队在演奏上默契配合的能力,在指挥统一调度下,演奏井然有序,丝丝入扣。[8]此节有关于会泳建立中西混合乐队的内容, 均出自:戴嘉:《走向毁灭 ——“文革” 文化部长于会泳沉浮录》光明日报出版 社 1994 .1。

京剧现代戏《智取威虎山》上半部

   中西乐器的混合配置极大地提高了京剧音乐的表现力,如在京剧《智取威虎山》中,象征杨子荣的主调音乐《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代表参谋长的来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的主题音乐,由管弦乐队与京剧的鼓板、钹、小锣、大锣“锣鼓四大件”配合在一起演奏,既英武雄壮,又意绪深远,富有表现力;用大管刻划的座山雕阴险凶恶的形象也十分贴切。第五场“打虎上山”,以急迫的板鼓与小提琴快速弦乐为先导,表现风雪交加和马蹄声,再引入雄壮悠长的圆号,为下面响遏行云的唱腔作了情景两方面的铺垫。这些都是纯粹运用传统京剧乐队难以表现的。

   第一批样板戏对曲牌进行了大胆创作,试图突破旧的音乐程式。在戏曲舞台上开始出现音乐性空间(如《智取威虎山》音乐表现杨子荣在林海雪原奔驰) , 在传统戏曲中音乐是与做、念融合为一体的,改革后的音乐开始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舞台因素。

图片

                  《红灯记》电影拍摄现场

京剧现代戏《红灯记》选段

   第一批样板戏的戏曲唱腔,大胆地采用了流行歌曲和历史音乐(如《红灯记》运用《大刀进行曲》和《国际歌》旋律) ,唱腔变得更具有歌唱性( 如《红灯记》中“ 仇恨入心要发芽”一段) 更贴近现代生活。吸收西洋乐器加入戏曲音乐,丰富了戏曲音乐的音域和音色( 如《红灯记》铁梅唱二黄原板“却原来我是风里 生来雨里长,奶奶呀!十七年教养的恩深如海洋”,音乐甜美、明亮,具有现代审美品味,原来戏曲音乐中苦楚、寂寥的音色被冲淡。) 很显然现代人的情感世界,是传统戏曲音乐难以充分表现的。

图片

   锣鼓等击打乐器传统上用于舞台表演节奏的强化,偶尔用于渲染气氛。在《智取威虎山》中锣鼓成为重要的音乐手段,参谋长唱杨子荣家史,常宝“跳涧身亡”时,一时锣响,锣音凄恻,表达了参谋长内心的情感。在威虎山上,锣表现出匪窟的哀伤、颓败。在念白中也不时配以音乐,烘托气氛或点题;当杨子荣 说到“他有他的打算,我有我的主意”,出现拨弦和梆子,展现出骑马上山由急促到舒展的情绪变化,最后说到“宝图献到你面前”时,出现明暗的吉庆鼓乐传达出匪窟气氛。

图片

京剧现代戏《红灯记》唱腔集锦

    第二批样板戏全面继承、发展了第一批革命样板戏在戏曲音乐改革方面的经验。各 样板团中西乐队都沿用了“四三二一一”的编 制。

   根据第一批样板戏音乐改革的经验,第二批样板戏《杜鹃山》、《磐石湾》更广泛地动用音乐手段,形成了以音乐构成为指归的总体音乐设计。戏曲音乐原则是以“丝”为辅,以“肉”为主,而在《杜鹃山》中出现声乐由于乐曲结构的需要而转调的现象,甚至声乐和器乐的关系偶尔发生倒置。如“家住安源”一段,唱到“不灭豺狼誓不休”的拖腔,唱腔忽然下转,形成类似歌剧的追求音乐层次变化的转调。为了增加音域变化而扭转唱腔,可以说是典型的西洋歌剧式的音乐处理、在“血的教训”唱段,戏曲音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拗、涩和局促曲折,被代之以甜美、亮丽歌唱性的顺音。“涓涓细水入长江”一句,交响伴奏的插入和展开,也显示出鲜明的歌剧化色彩。

京剧现代戏《磐石湾》选段

   第二批样板戏对第一批样板戏加强音乐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发展,推出了以《杜鹃山》 为代表的韵白剧。《杜鹃山》将锣鼓、音乐与念白水银泻地般的融为一体,使表演与伴奏音乐构成一体化的乐段,使每一场面都具有韵律般的起伏变化,形成了有开端、发展、转折和高潮的情感章节。韵白制的推广使戏曲进一步音乐化。戏曲以“做”为核心的程式,变成了音乐、表演并重的新程式。

京剧现代戏《杜鹃山》选段

   这种全方位的改革,在受到社会广泛赞誉的同时,也遭到了许多京剧界人士和戏迷的批评。在1973年4月《杜鹃山》彩排后的座谈会上,北京京剧界知名人士的意见和评价并不一致,不少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有人认为唱腔在创新上太出格了,简直不象京剧;有人甚至觉得不如1964年的演出本听得顺耳。(未完待续)

图片

扫描二维码获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