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一坚强伴随我扎根迁安 作者/茹桂芹

 雄风847 2021-03-09


图片

坚强伴随我扎根迁安-茹桂芹

常言道,谁不说俺家乡好,谁不知道故乡亲。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成为每个革命青年的行动准则,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伟大运动中,我对自己的命运和未来作出了选择,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回老家北京顺义,而是到当年最艰苦、最困难的迁安县插队落户。

在石家庄院校上学的哥哥说我“浑身冒傻气”,“北京顺义无论是政治、经济条件,还是劳动生活环境都比较优越,咱们的亲戚还都担任着村干部,而你却偏偏到那个地方去受苦。”我当时义正词严地反驳哥哥说:“越是艰苦,才越需要我们这些有志青年去改造、去奋斗!”我全然不顾家人的反对,义无反顾地走向了自己选择的道路。

执udh、坚守、奉献是我们这一代知青人的精神风貌。面对安逸,我选择了艰苦,面对平坦,我选择了坎坷:面对不理解,我选择了坚强,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无怨无悔地沿着自已选择的道路一直走下去。

回想起当年下乡前的情景,我依然历历在目,1968年盛夏时节,我多次与同学一起走进高年级同学的家,面对那些对上山下乡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的同学和家长,苦口婆心做他们的思想工作,他们不愿意去农村吃苦受罪,怨声载道。更有甚者,极个别的家长对我们口出污言,甚至往我们身上泼脏水,不让我们进门。有的家长大声地对我们说:“要下乡你们为什么不去?你们不去我们就不去,你们去我们就去。”我当时恨不得立即对他们说,我们当然要去,而且是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当时的政治形势下,不少同学和家长也都逐渐认识到知青上山下乡的大势所趋,后来,都表示服从国家安排到农村或回乡插队落户。

1968年12月,我被指定参加由军宣传队、工宣队及学生代表组成的慰问团,去迁安县慰问9月份刚刚下乡插队的知青。通过此次慰问,我和同去的同学也受到了深深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坚定了我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的信心。1221日傍晚,我们慰问团一行告别了知青和当地领导,准备乘火车返回唐山。途中听到公社广播站大喇叭里传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毛主席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我们一行人不禁心潮澎湃,热血沸腾,真恨不得一下子飞到农村,飞到艰苦的地方落实好毛主席的伟大号召,同广大贫下中农一起改变一穷二白的农村面貌,给我们送行的村干部拉着我和同学的手深情地说:“我们贫下中农热烈欢迎你们能早日到这里来。”我们激动地表示,回到学校后,我们立即报名,申请到这里来!

第二天早晨,我迫不及待地去学校第一个报了名,回想起那时的情景我依然心情激荡,久久难以平静。

1969年18日,我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迁安县赵店子公社插队落户,那天,公社的院内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一片喜庆的气氛。院墙上贴着“热烈欢迎知识青年插队落户”、“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等标语,青年小伙子们敲着锣鼓,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姑娘们三五成群地来回奔走,仿佛她们家里在办喜事,各大队的干部纷纷套着马车来公社迎接分配到他们大队的知青。我下汽车后,被几个半个月前见过面的大队干部包围着,他们当着公社干部的面诚恳地邀请我到他们大队去,公社干部也表示我可以自由选择。可我想,既然我立志要听党的话,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就不能挑三拣四,所以,我就婉言谢绝了公社及大队干部的好意,表示服从组织分配,不搞特殊。

我与其他几名同学被分配到马庄大队第三生产队。村里的几个姑娘欢呼雀跃,拉着我的手,身前身后地围着我,没完没了地问这儿、问那儿,看着她们那股亲热劲儿,心里涌起阵阵温暖与甜蜜。

刚到马庄,面对全非的生活环境,我们开始了崭新的生活,一切都得从零开始。简单的挑水都不会,双手扶着扁担,身子压得东倒西歪,龇牙咧嘴。桶里的水四处乱溅,到家时只剩下半桶。做饭时,不会点大灶,弄得烟熏火燎。饭不是生就是糊,更可笑的是,有的知青蒸白薯不知道下面放水。贴玉米饼子时冷水下锅,饼子在锅沿上贴不住往水里滑。她只好一只手按着,再放第二块,放第三块时只好求助他人,饼没贴完,锅台边上已人满为患。惹得房东开怀大笑,急忙指点说,要把锅先烧热,水响边儿,饼子才能贴得住。大家对自己的无知也都笑弯了腰。

那个年代,生活十分艰苦,粮食不够吃,每天只有早上才能吃一顿破米粥,其余两顿全是蒸白薯或者白薯面汤。所有粮食都是吃一顿轧一顿,每天都得去碾道占碾子,哪怕是放一把笤帚在那儿去排队。生产队长对我们格外照顾,让我们用生产队的驴拉碾子,不懂对畜用语,对着毛驴喊:“向前走!”或“快点停!”。逗得旁边的社员捂着嘴笑得喘不过气来。

在劳动时,队长对我们知青格外照顾,从不让我们干重活,都是一位老大爷带领我们和其他正上学的孩子们一起拔草、翻白薯秧子,或是给每家的粪土过筐量粪以便记上工分。最累的活儿就是刮苗了。在刮苗松土拔草的过程中,我汗流浃背,口渴难耐,但我却一丝不苟。

在和社员一起参加各种生产劳动时,不会的就虚心向他们学习、请教。干活儿时,我从不偷奸取巧。在日常生活中,我时时处处与社员群众搞好关系,注意团结,和他们打成一片。当时物资紧缺,在农村一些生活必需品,如火柴、肥皂、碱面等买不到,我就利用市里的方便条件帮他们购买;有的产妇没有红糖吃,我便把自己仅有的红糖送给她;遇到社员群众去唐山看病,我不但利用回家的时间去医院探望,还委托家人给他们送去可口的饭菜。

插队伊始,生产队长就让我担当义务记工员,每天吃完晚饭后,到饲养处去给全队社员们记工分。由于我的表现得到了大队和广大社员群众的认可,不久便安排我担任了民兵排长、民兵文书、副连长、知青代表和妇女委员,并把我选进“三委会”,参加大队的各项会议和工作。3个月后,我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作为街道主任的母亲由于工作繁忙,在我在马庄期间,仅有一次来到马庄。那天中午,我们知青点的午饭是白薯面汤,饭将要做好时,发现水缸里的水没有了,我就主动地去水井挑水,可等我回来,一大盆汤已被大家用笊篱捞得干干净净,只剩下清汤寡水,我默默地上房取了两块凉白薯,就着清汤吃下去。见到此景,妈妈潸然泪下,哽咽着说:“还是跟我回顺义老家吧!”我轻轻地帮妈妈擦去眼泪,坚定地说:“妈妈,我们年轻人多吃点苦受点累算不了什么,以后会慢慢好起来的。您不要为我担心了!”尽管如此,妈妈还是让北京的亲人为我做出安排,并亲自去北京为我物色好了对象,一心想让我脱离“苦海”。我再一次婉拒了妈妈的疼爱之心,表示我一定要留在迁安,为改变迁安的落后面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为了支持我到迁安插队,爸爸曾多次利用公休日或倒班时间,骑着自行车长途跋涉去马庄看我,他老人家总是慈祥地看着我、鼓励我,嘘寒又问暖,那深深的关切充满爱意,让我的心感到暖暖的。

爸爸是个开滦井下工人,在当时,是响当当的“工人阶级”。爸爸性格开朗,乐观向上,吃苦耐劳,也十分健谈。别的知青家长去马庄时都是由大小队干部陪着和子女唠嗑。而我爸爸每次去马庄总是坚持和我一起下地参加生产劳动。在劳动中,他与社员群众谈笑风生,很快和社员群众打开一片。好客热情的群众争先恐后地拉爸爸和我去家里吃饭,一顿换一个地方,就像久别的亲人回家探亲一样对待。真正体现了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一家亲的深情厚谊。爸爸看到如此淳朴的社员群众,对我在马庄插队落户更加放心了。

1970年秋后,我被公社调去参加了农村“斗、批、改”工作队。由于工作积极,我被评为“五好队员”。

1971年夏季,爸爸被诊断患了癌症,就再也没有到马庄去过。爸爸患病期间,我又随新组成的工作队进驻了驿南府公社。由于刚进驻,工作量很大,我一心扑在工作上脱离不开,因此,我一直未能在爸爸床前尽孝,这成为我终生的一件憾事。爸爸在病危弥留期间,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和手势,让妈妈快把我叫回家见我最后一面。

当我走到家里,一眼就望见爸爸那被病魔折磨得不堪入目的容貌,我心如刀绞,泪水夺眶而出,我一下扑到爸爸的床前,抚摸着爸爸失声痛哭。爸爸拉着我的手,一字一顿艰难地说:“孩子,要听党的话,听毛主席的话,一辈子多做好事、善事,千万别做对不起党、对不起别人的事。”我知道,在我们几个子女中,爸爸最疼爱的就是我这个在农村插队落户的二女儿。我决心化悲痛为力量,尽快返回工作队开展工作。那一年,我又被评为出席县的先进个人。

1972年,工作队培训结束后,我被县斗、批、改办公室留下做资料工作。19729月,我又被抽调到滦河爪村大桥工程指挥部工地政工组工作。任务是给领导抄写材料。另外还兼作电话接线员、刻钢板、油印工地战报等项工作。有时,还给工地广播员打替班,任务急、工作重,几乎天天都得搞夜战。

1974年,我又被交通局油路指挥部抽调过去,工作是跟工程组的技术员们一起搞测量、描图、晒图等。一位首钢公司的干部看中了我描的图,他当即表态:“ 你描的图比我们首钢描图室描的图都不错!你放心,只要赵店子公社有一个占地招人指标,我们就把你调到首钢描图室去。”那时,如能进入首钢当工人是青年人梦寐以求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知青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当了兵,也有的上了学,我决定回到知青点去,继续参加农业劳动。这一年,我和妈妈为了给马庄村解决用电问题,专程去北京,让大舅想方设法给大队购买了变压器等上电设备。大队盖房没有钉子,大舅在百忙之中,又东奔西跑磨破嘴皮帮助购齐。结束了马庄多少年来点煤油灯的历史。大队也盖起了宽敞明亮的大队部。不久,我也被集中到三港湾大知青点。这里集中了我校原有的知青,又增添了北京、天津从内蒙古兵团转来的知青,还有迁安本地城镇刚刚下乡的知青。这些知青中有的是姐弟,有的是兄妹,几十名知青在一起吃大锅饭,好不热闹。我们都去农场劳动,烈日炎炎,我们挥舞大锄给庄稼松土除草,累得腰酸背痛,连腰都直不起来,手上也打了泡,嗓子眼儿直冒烟儿。因为我从来没拿过大锄,我就咬牙坚持着,慢慢地观察、学习旁边的人的样子步伐,很快就熟练了。后来,又钻玉米地、高梁地施化肥、打叶子。经过劳动锻炼,我的皮肤晒黑了,手上长了茧,我深深地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我不但锻炼了体质,学习掌握了劳动本领,思想上也得到了升华。

1975年,我又被调到迁安县知识青年办公室工作,整理知识青年的档案,去天津、唐山、迁安等地搞外调工作,直到19751231日晚,我被正式分配到商业局下属的沙河驿综合批发部工作,结束了我插队生涯。

1976年728日,震惊中外的唐山大地震给我家带来巨大的灾难。我唯一的哥哥和可爱的小妹不幸遇难,妈妈被砸成重伤。单位副经理在地震的当天特意让我们两个家在唐山市里的职工搭便车回到了唐山。面对唐山满目疮痍,一片废墟,赶回单位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工作之中。

1983年123日,我调入到迁安石油公司沙河驿油库工作,开票、出纳、会计、付油、警卫等等都干过。有时,身兼多职,一人顶两三个、甚至三四个人的工作。总之,领导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几项工作一肩挑,从来都是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干好每一项工作。

沙河驿油库一共十几个人,每一个人都有个人的具体工作,每当有铁路上的油罐车到站,必须在铁路规定油罐车在专用线上停留的时间内卸完,我们所有在库人员全部参战。一接到铁路通知,不管白天黑夜,酷暑严寒,全员必须到位,做好接卸汽油、柴油的准备,需要到煤建院内的铁路专用线上接卸。

有一次夜间,突然接到通知来了汽油、柴油十几节油罐,正好赶上爱人去外地出差,我和男同志一样,拽着沉重的输油管子一节一节地不停地忙碌着。午夜时分,一个人在家睡觉的5岁多的女儿一觉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光着小脚丫哭着往煤建院里跑来。我望着幼小的女儿,心都要碎了,眼泪夺眶而出。我把女儿紧紧抱在怀里,眼泪还扑簌扑簌流个不停。我把女儿送回家,跟她讲明妈妈是在工作,离不开。懂事的女儿流着泪点头答应自己好好在家睡觉,让妈妈放心。我咬牙回到了接卸现场。

还有一次,身为会计的我到迁安石油公司报账,临行前,放心不下上学前班的女儿,便千叮咛万嘱咐让爱人一定要按时下班回家,不然女儿没人管。因为爱人是批发公司的业务经理,也是个事业心极强的人,他满口答应那天一定按时回家。上午10点左右,批发公司的下属单位急需一批货物,偏偏司机有事请了假,会开车的爱人为了不影响下边的销售任务,亲自开车去送货,回来的半路上汽车抛了错,等到爱人找人修好车回到公司已是下午310分,这时他才忽然想起女儿,放学进不了家,中午没有饭吃。急忙往家赶。

我在公司报完账后,心中惦记着女儿,饭也没顾得吃,急忙往家里赶。等我坐上长途车到家时也已经是两点多钟了,我见房门紧锁,急忙喊叫女儿。只见女儿从东房山哭着跑了出来,小脸晒得通红,浑身是汗。她扑到我的怀里半天不撒手,我的泪水止不住地掉在女儿身上。等到爱人赶到家里,我已经把午饭做好。他满脸地愧疚,一个劲地解释因为实在……我望着爱人,心中充满了无奈。我们俩人还不是同样都是为了工作,都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的人啊!这样的事情何止是一次。

工作岗位其实离家很近,就是南北大院,一个是工作区,一个是生活区。可是我从来都没有在工作时间回家做过家务事,反而是几乎天天会利用下班时间去忙业务。我一年四季极少休假,曾贡献节假日100多天。虽然我的娘家比其他同事都远,婆家也有80多里地,但我总是可着同志们先休假。平时,我的工作量很大,工作时间长,尤其是我任会计期间,经常担负其他几个人的工作。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却需要我晚上加班完成。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我总是对公家的财物格外珍惜爱护。对于长流水的水管,我只要见到就会随手去关掉。遇着不应该亮着的灯,我也会随手关掉。年轻人打闹,把两盒大头针、曲别针扔满一地,我悄悄地一根一根地捡起来,我认为,办公用品不管大小都是国家财产,都要珍惜,爱护,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我那样做了才会心安理得。

回想起自插队起,到后来,频繁调动工作,直至最后被正式分配工作,我一直被各个时期的领导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来培养,自己也一直是时时处处按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工作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不管是分内分外,只要对工作有利,对团结有利,我都不遗余力地去做好,同时,也得到了上上下下的一致好评。但由于种种原因,作为多年以来的入党积极分子的我却始终未能迈进党组织的门槛。每当我为此事感慨万分时,我的爱人都会宽慰我说:“我参军入党以来,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你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但你比我一点都不差。”

我爱人是一名回乡青年,是唐山一中67届高中毕业生,类似的人生经历使我们相识、相知、相爱走到了一起。由于共同的思想基础,工作、学习、生活诸方面都是积极向上,敢为人先,我们夫妻二人在那个年代,一年之中几乎很少休假,一心扑在工作上。我们二人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我是公司唯一曾经连续两年被推选为出席唐山公司的先进个人。退休后的2007年35日,我和老伴踏着厚厚的积雪,走进了市红十字会的大门,我们夫妻共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并到公证处进行了公证。

我爱人当兵6年,他常说:“一个人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我下乡插队在迁安落户也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岁月,它磨炼了我的意志,锻炼了我的体能,给了我坚强,给了我执着,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信仰与生命的积淀。它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共和国同龄人的刻骨铭心的、永久无法忘怀的浪花,是一段载入史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令人津津乐道,而又百感交集的时光。

我成为真正的迁安人,扎根在“魅力水城绿色迁安”的人。我见证了迁安从一个一穷二白的贫困县变成了河北首强、中国百强县第47位的辉煌,我也为此奉献了一生之中最宝贵的年华。践行了我的诺言。年近古稀的我依然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地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