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水浒传》里几乎看不到农民,农民都到哪去了

 于小燕 2021-03-10

 作者于小燕,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在《中国社区报》《中国审计报》《检察日报》《甘肃日报》《山西日报》《教师报》《大河报》《大众日报》《小小说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小小说、散文、诗歌三十多万字。新浪博客:酒泉于小燕的博客。博客认证 :头条文章作者。个人微信号:jqyxy6,个人公众号:于小燕的农家生活

小燕读水浒(三十三)

文/于小燕

《水浒传》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整本书里几乎看不到一家普通农户。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尤其北宋时期,经济繁荣,农业发达,《水浒传》作为一本写底层人民的书,里面有商人、地主、官僚、小手工业者、和尚、道人、强盗、小偷、街头混混,却没有一户自耕自种自食的普通农民家庭。

梁山108条好汉里,也只有九尾龟陶宗旺是农民,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是渔民,解珍解宝是猎户。

不论是谁,走到哪里,遇见的不是庄主(保长),就是财主豪绅。不说遇见一个农家小院了,连一所茅屋、一扇柴门都没有。

王进逃出京城,走到天黑了,看见一户人家:

转入林子里来看时,却是一所大庄院,一周遭都是土墙,墙外却有二三百株大柳树。看那庄院,但见:

  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羊牛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

正是史进家。全村总共三四百户人家,都是史家庄客。

鲁智深离开渭州,遇见金翠莲,住到赵员外庄上。赵员外比史家只富不穷,甚至还可能兼做买卖度牒的生意。

然后又到五台山文殊院。五台山文殊院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寺里有五七百僧人。

智深再回僧堂里取了些银两揣在怀里,一步步走下山来;出得那"五台福地"的牌楼来看时,原来却是一个市井,约有五七百户人家。

  智深看那市镇上时,也有卖肉的,也有卖菜的,也有酒店,面店。…… 那汉子道:"……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但卖与和尚们吃了,我们都被长老责罚,追了本钱,赶出屋去。我们现关着本寺的本钱,现住着本寺的屋宇,如敢卖与你吃?"

显然这山脚的小镇,也是文殊院的产业,这些商家店主都是寺庙的佃户。

离开五台山,去东京,半路到了桃花庄,桃花庄主刘太公,也是一个大财主,平常手底下就使唤着几十个庄客。

就是已经败落了的瓦罐寺,以前也“田庄又广,僧众又多”。

《水浒传》里最穷的要数王有金的女儿,但她父亲以前是瓦罐寺的檀越,肯定也曾是个地主,就跟赵员外之于五台山文殊院一样,只不过王有金“如今耗尽了家私”。

鲁智深幸亏只是打坏了五台山文殊院的金刚和亭子,他若打坏了三世佛,赵员外也得耗尽家私。

小财主还罢了,尤其那些大豪绅,像柴进,他的房产地产还不止一处,有一个东庄,还有一个西庄。

总之每走一处,只要适于人生存的地方,不是有官宦人家,就是有财主或者土匪。

这些人霸占着多数的山地、湖泊、土地资源,使农民要么流离失所,要么沦为地主、富人的佃户。

宋朝建立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鼓励农耕,下诏说:“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

既没有像唐朝初年通过均田、限田对土地资源实施一次“再分配”,也没有对土地买卖给予限制或打击,反而从立法的角度对土地交易进行保护。

这使得农民种植土地的积极性大涨,不断地开垦荒地,增加土地的种植面积。

然而,另一方面,“只纳旧租,永不通检”,使官僚、地主、土豪也钻了空子。农民开垦荒地,一年也就是多一亩两亩。

富人兼并土地,却是一下子几亩、几十亩。北宋朝廷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或少交纳赋税的特权。

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太宗时,土地兼并已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至仁宗时,更是“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

至英宗时全国土地总数中的三分之二已经集中在官宦人家、地方豪绅以及僧侣地主的手中,使大批农民失去田产,沦为佃户。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连苏东坡那样头脑清醒、有学识的大文豪都反对?政见不同是一个方面,他们一大家子都是地主也是一个方面。

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大地主为了拥有更多的土地,采用各种卑劣手段, 尤其是发生天灾人祸的时候,地主巧取豪夺,让拥有土地的农民变卖自己的土地和房产沦为佃农。

尤其到了宋徽宗时代,朝廷也开始觊觎农民的土地。要求农户为自己的土地提供证明。结果好多农户,地是祖上置办的,又经了几次手,结果买来卖去,没有了地契,无法证明,朝廷就将超出原始田契的土地称为公田,农民作为佃户,须交纳公田钱。

后来又弄了个“西城所”,接管了公田,不顾宋太祖说的“有能广植桑枣、开垦荒田者,并只纳旧租,永不通检”,把所有荒地废田都作为公田,强令农民交公田钱。

又按农民田契券所载亩数,用新颁小尺打量,以其盈增立官租;或强指民间良田为官荒, 烧毁其田契,没为公田,令其纳租;或逼令农民耕种废堤、弃堰、荒山、退滩、河淤之地,强立官租。

十余年间,所夺民田达三百四十三万余亩。至宣和七年(公元1125年), 由于京西、河北各地人民纷起反抗,被迫停罢。

这样,天下的农民多数都成了庄客、佃户,所以我们看到,《水浒传》里三教九流都有,而种自己地的农民甚少。投身梁山的人里也很少有农民。

但其实是有名有姓的少,无名无姓的不但有,还很多。比如说,史进离开少华山,他带去的庄客都留在了山寨。晁盖上梁山时,也带了愿意跟自己的庄客。

而且山上的大小喽啰,不尽尽都是失去了土地的农民和各行各业的底层百姓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