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刘亚楼是我军历史上一位战绩彪炳、功勋卓著的将军,曾被朱德元帅誉为“军人标杆”,另一位开国元帅林彪也曾评价“一个刘亚楼顶三个参谋长”。 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被委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的重任,为国家作出了新的重要贡献。 到了1953年,空军的正规化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刘亚楼这才有时间做一件事——回乡探亲。 刘亚楼是福建武平县湘店乡人,自1929年参加红军闽西游击队离开武平,他已经24年没回过家乡了。 在这24年当中,他几乎日夜思念着家乡的亲人,做梦都想回到家乡去看一看、走一走。然而刘亚楼身为革命军人,一直随部队南征北战,这24年中始终未能重归故里。 如今新中国成立了,全国都解放了,空军的工作也颇有成效了,刘亚楼终于有机会圆这个回乡梦了。 1953年秋天,刘亚楼经组织批准,回到了老家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 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刘亚楼心潮澎湃,激动难抑——日思夜想了整整24年的家乡啊,我终于回到了你的怀抱! 当家乡的父亲乡亲们得知当年的“马头”(刘亚楼原名刘振东、小名马头)衣锦还乡时,都好奇地跑来看他、跟他打招呼。 当乡亲们真真切切地看到离乡24年的刘亚楼已不再是当年那个白净瘦弱的小学教员,而是成了新中国的空军司令员时,无不纷纷感叹“马头出息了”、“你是家乡的骄傲……” 刘亚楼却没有一点官架子,平易近人地跟每一位乡亲打招呼,遇上自己认识的人,还亲切地握着他们的手拉拉家常。 当刘亚楼走到人群中一位中年妇女面前时,他觉得她似曾相识,但由于太长时间没回家乡,一时叫不出对方的名字来,便问道:“大嫂,您是……” 这位妇女头上已经有了不少白发,看上去面容很憔悴。她从人群中挤出来,对刘亚楼说道:“马头啊……你真的是马头吗?我是文贵他老婆啊!” “文贵他老婆……”刘亚楼听到这五个字不禁一怔,随即紧握着对方的手,激动地说道,“我记得、我记得!你是二嫂!” 中年妇女脸上露出了笑容,点了点头说:“没想到你还记得我这个二嫂啊!” 接着她又说道:“你知道我家文贵去哪了吗?他怎么老是不回来啊?” 听了这句话,刘亚楼顿时心头一酸,眼泪夺眶而出,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文贵他……他……” “文贵到底怎么啦?”二嫂紧盯着刘亚楼,迫不及待地问道。 刘亚楼迟疑了片刻,最终还是决定把真相告诉二嫂,他一边擦拭着眼角的泪滴一边说道:“二嫂,我说了你别难过啊,文贵在长征的时候……牺牲了……” 文贵是谁呢?他比刘亚楼年长几岁,但可以说是刘亚楼的发小,两人关系非常好。 1929年,已结婚一年多、刚做了父亲的刘文贵与刘亚楼一起参加了红军闽西游击队,后来又一起离开家乡跟随红军部队长征。 1935年,已是红一军第一师师长的刘亚楼在过草地时与刘文贵相遇了。但让他无比痛心的是,这也是他见刘文贵的最后一面。 刘文贵在另一支红军部队中担任班长,原本腿部有枪伤,在过草地旧伤复发,行走极为不便。 战友们见他的身体状况很糟糕,要用担架抬着他过草地。刘文贵认为自己病得太重,而且知道战友们早已又饿又累,不愿再浪费他们的体力,因此坚决不肯再走了。 就在刘文贵与战友们争执时,刘亚楼经过他们身旁,一看是发小刘文贵,要求亲自来背他,说不管怎么样都要把他带走出草地。 然而刘文贵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无论如何不肯走,最终就牺牲在他躺下的那片草地上。 虽然刘文贵的牺牲与刘亚楼无关,而且他在红军部队里作战勇敢,从没有给家乡抹黑,算得上是一位革命烈士,但当刘亚楼时隔20多年见到他的遗孀时,心里实在太难受了,但又不能不告诉她真相。 当二嫂得知苦苦期盼了20多年的丈夫早已经牺牲时,顿时热泪纵横,如果不是刘亚楼扶着,她当时就会瘫坐在地上。 让刘亚楼万万没想到的是,二嫂经历了丧子之痛,却非常明白事理,不但没有责怪刘亚楼没有照顾好自己的丈夫,还安慰他说“文贵为革命牺牲了,很光荣。” 刘亚楼万分感动,亲自给早已牺牲的刘文贵开具了烈士证明,并指示当地政府部门一定要照顾好烈士遗属。 然而,处理完刘文贵这件事并没有让刘亚楼心情好起来,因为当年跟他一起参加红军的26个同村小伙子中,除了刘亚楼之外,其余25人都已经在革命战争中牺牲了。 当刘亚楼见到那些牺牲战友的亲人时,总要一次又一次承受那种难言的心酸与悲痛。 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刘亚楼在1965年病逝前,只回过两年家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