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神话传说背后的惊人真相:人类为何对黄金如此热爱?

 一枝独秀2603 2021-03-10

山海经为何如此详实的记载矿物?这些知识作者哪里来的?

山海经中关于矿物的记载主要包括几大类:金、玉、石、土,种类大约百种,产地大约五百余处。而且部分矿物竟然详细记载了特征、识别方法等。

令人起疑,山海经发生在何种年代?彼时的人族已经认识这些矿物并且知道用途还会提炼、利用?

疑点一:山海经所述发生的年代

第一次记载山海经的在东晋时期,即大约公元200-300年,这个年代相比较来说并不算久远,如果要说那时已经可以利用金属矿物,勉强可以接受。

但是,山海经内的主体故事发生在三皇五帝时代,因为山海经不是记念方式记载,但从故事中出场人物大致判断,时间约是 盘古开天地 后至大禹开九洲终结。也就是大约五千年之前的事,那时候的人类已经开始利用金属?而且极其准确的识别各类金属、矿物的名称特征?原始的人族能做到?

疑点二:山海经记载矿物的角度,显然是上帝视角的讲述,到底是谁需要这些矿物?

从山海经讲述的语气可以判断,这极像是一个人拿着地图给矿业公司员工介绍:看到了吗?这座山头是我们的,这里有金这里有玉,好好干!

可以合理的猜测,需求者不是当时的人族。茹毛饮血、狩猎为生的人族,不可能认识也不可能利用这些金属矿物,而且生活中也不需要、不感兴趣这些对生存无用的东西,更不用说给他们命名了。

那就奇怪了,到底是谁,在需要这些?并且最终教给了人族,直到如今还在使用这些名称。

疑点三:人族为何至今对没有多少实用价值的黄金和玉石如此钟爱?

从茹毛饮血的年代至今,人族对黄金、美玉都有近乎偏执的热爱,这很不合事物发展规律。在那个连吃饱、安稳的生活都极不可能的年代,黄金根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玉石更是仅是装饰品,人类如此热爱根本不合常理,而且诡异的是至今全体人类都对黄金储备热衷不已。

那么,有一个细思极恐的结论:是谁,把热爱黄金美玉的思想根植在了人族的潜意识中并且代代遗传?

山海经矿物记载的粗略分析

金玉石土四类矿物中,其中金的产量产地介绍最为详细,种类又细分为金、赤金、白金、黄金;玉的种类最为详细,分类十四类玉,石和土记载相对较少。

结合人类如今恰恰刚好是对金和玉偏执的喜爱。这是巧合吗?

大胆的猜测

由以上可以得出几个令人震惊的结论:

一是人族对黄金美玉的热爱,来源于种族潜意识遗传,这些物质必然有除了如今认识的“保值、好看”以外的其他用途,而这个用途不为人类所知。

二是创造人族的神,必然是对黄金美玉有巨大需求的智慧生物,因此从人类根源潜意识上种植下黄金美玉好的思想,以便搜集。

三是黄金美玉的真实用途猜测:此物必然从两个方面的用途为主:有利于提升神的实力和有利于神的生活;提升神力方面,要么是可以直接炼入自身身体要么就是制造外物武器,提升生活方面不外乎衣食住行沟通信息等。所以,此二物最大的用途极有可能是制造神器、交通工具、沟通工具、储存工具(比如穿梭时空的传送阵、介子空间、远距离传送信息的“手机”类工具等),但这些利用方向,人类一无所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