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避免受到医疗伤害?

 人老颠东 2021-03-10

王莉

生命非常复杂,患病求医,但医疗有风险。如何才能把医疗的风险降到最低呢?我提出三条观点。

近日诊治一男孩,五个月前因感冒后呕吐去医院急诊,当地西医诊为是胃肠型感冒,要求输液治疗。连续输液几瓶后感冒诸症消失,但病人开始吐唾沫,每分钟要吐十几次。五个月来病情持续加重,体重下降,精神变差,体力越来越弱,其母亲带孩子来找中医。

2018年2月,网上开始流行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的文章,作者详细记录了其岳父从小小的感冒到感染未知的流感病毒,最后发展到肺炎,最终死亡的过程。作者从没有反省过,为什么病人会死亡?仅仅是因为感染了某种未知病毒吗?是不是医疗的失误呢?再对比一下新冠病毒,难道其岳父所感染的比新冠病毒更厉害吗?读者可参考《中医如何治流感?——读《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有感》

作为病人,生病痛苦,找不到好医生也痛苦。若不幸遇到庸医,或被过度医疗,或被错误治疗,更是痛苦。那么,如何才能选择到正确的医疗呢?我有如下观点。

一则,尽量选择中医

我们有两种医学可以选择。一种是中医,是我们祖宗传承下来的医学,算是国医;另一种是西医,是西方传来的医学,现在多统称为现代医学。

多数人都认为,生病了要首选西医,因为西医符合科学,是最科学的医学。却不知,西医不如中医高明。为什么?因为中医以人为本,以正为本;中医能把握生命的全体;中医知道扶正与祛邪兼顾;中医有“天人合一”理念,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考量;中医懂得尊重天地四时规律……所有这些,都是中医的优势,也是我们每位病人应该了解的。我们选择医学,当然要选择最高明的。显然,中医非常高明。

一般来说,生活中常见的大多数疾病,都可以首选中医。只要想一想,连非典、新冠肺炎这样的病都需要首先选择中医,更何况感冒、发烧、咳嗽、高血压、中风、癌症等病呢!

大体说来,除休克、枪伤、大失血、大失液、外伤缝合、骨折、急腹症、猝死、心衰、牙病、脏器置换、肿瘤压迫急症等需要首选西医之外,其余的,都可首选中医。(这里所列的或许不是很全面,希望读者懂得我的意思,对于大多数的常见疾病都是可以首选中医的。)

二则,尽量选择靠谱的中医

什么样的中医人算是靠谱的呢?试问,门诊量极高,一天能看一两百人,这样靠谱吗?学富五车,著述等身,这算是靠谱吗?在海内外传播中医,每每登台演讲,台下座无虚席,算是靠谱吗?弟子众多,衣钵传人广布世界,这是不是靠谱的中医人?

我的理解是,所谓靠谱的中医,不但其医术高超,还要医德高尚,更需要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是为医者在内心深处体现出来的对病人的关怀,它是道德情感,是医者对病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中国古贤即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理想,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具体体现。诚如大医孙思邈所言,所谓“医之大者,至精至诚”,此之谓也。

三则,自己学习中医

我一直认为,医学不是医生的专业,医学应该是每个人的专业。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至贵至重的生命与健康。所以,人人都要学习中医。为什么是学习中医呢?理由如下:

其一,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远胜过治已病。与其等患病了去求医,何如未生病时就好好养生。把求医的钱拿出十分之一来养生,既省了钱,还省了痛苦,何乐而不为呢!

如何“治未病”呢?其实就是主动养生,包括清淡饮食,不熬夜,多运动,保持心情舒畅,戒烟限酒等等。具体的方法很多,读者可读读《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其中即有关于“治未病”的思路与方法。

每个人都要学习中医,用中医的理念来养生。因为中医内涵着天地之道,这个道是符合人的生命规律的。用中医理念养生,不但可以身体健康,更能让身心归于和谐。

其二,中医擅长治已病。中医不但重视“治未病”,即使一旦患病,还是要选择中医。

中医治病,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紧紧抓住正气,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中医治病不伤正。我认为,只有不伤正且能治病的医学才是最高明的。重在祛邪却伤正气,不算真高明。事实上,中医治疗让病人康复后,病人的精神、精力和体力都归于正常。这些才是病人追求的目标。病人追求的不是某种指标或机器检查的正常(那是医生的说辞而已),病人想要的是症状完全消失,感觉周身舒服。

试想,病人求医,治疗后医生说,你已经康复了,因为你的指标正常了。可是病人仍然有各种不适症状,这还算是真正的康复吗?以新冠肺炎为例,虽然用现代医学把新冠病毒消灭了,但病人康复出院后却会出现其他不适症状。有研究发现,不少人新冠肺炎康复后却丧失了嗅觉和味觉。在现代医学看来,这是另外的疾病,原来的新冠肺炎已经治愈了。但为什么若选择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其后遗症却为零呢?!

其三,中医是生活中的医学,中医治病方法简单、方便,接地气,速效。

自古至今,中医都是生活中的医学。中医可以在高楼大厦里,也可以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都可以选择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的理念不离生活,中医的治疗方法亦不离生活。比如,厨房即是药房,里面有诸多种可以治病的良药。比如,生姜、萝卜、白菜根、小茴香、香菜、白糖、酒、醋、盐、茶等等。

作为中医人,在生活中即可帮助病人。一方面,中药生长于屋前房后,随地可取;另一方面,没有中药,亦可随时随地用针灸治病。即使没有药,没有针,没有艾,还可刮痧,或按摩,一样能治病。

作为一个中医人,在生活中可随时随地治病取效。比如,某日半夜一女同事在微信群里求救,说脚中趾不慎踩上玻璃,血喷涌而出。家里没有任何药物,自己已经用艾灰敷上,但仍止不住血。我告诉她,用自己的头发烧成灰敷上试试。一会儿同事发来消息:敷上头发灰一秒钟血就止住了,太神奇!

再如,某年我在奥地利的因斯布鲁克工作,当地一对夫妇请我与夫人吃晚饭。大家坐下聊天时,这位夫人不明原因突然打嗝。我说,可试试此法:双手背互相上下搓。她赶紧照我的方法做了几下,而打嗝即刻消失。两位夫妇惊叹中医的不可思议。

又如,还是在奥地利工作时,某天门诊结束了,我们正在收拾东西准备关门,一男孩突然来诊,其流鼻血不止,前胸多见血迹,狼狈异常。我马上用细绳绑住其中指根,只是数秒钟,血就止住了。其妈妈惊叹中医太神奇,如同变魔术一样。

如何自学中医?我的建议是,不一定非要学成专业中医人的水平,但至少,要掌握正确的中医理念,特别是关于疾病、健康与生命的正确理念。掌握这些理念并不是很难。读者可持续关注我的文章,其中即有相关的理念。只要掌握了这些理念,那么,就不容易受到医疗的伤害了。另外,我写有一篇名为《为什么要自学中医?》(此文暂未推送)的文章,读者可参考。

小结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并不排斥西医,我在临床上也用西医的一些诊断技术。我的观点是,中医与西医各有优势,也各有缺点,但两者都有着共同的敌人——疾病。作为医生,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但对于病人而言,选择何种医学,却关系重大。因为不同的医学其理念不同,治疗思路、方法与手段不同,结果也不同。希望病人朋友们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