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浩然:因《艳阳天》轰动一时,拒绝老外买版权,一生只为农民创作

 新用户18548273 2021-03-10

幸运的人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由此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童年时光有多么重要。

对于一名文学创作者而言,自身的成长经历对其写作的风格具有极大影响。

莫言曾在演讲中提到,“我为什么成了一个这样的作家,我想这与我童年的经历有关”。

毕飞宇年幼时受到父亲的文学熏陶,耳濡目染,在他的作品中富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令人回味无穷。

鲁迅在童年时期经历了家族的大起大落,在他的文章中总夹杂着“温情”和“冷漠”。

有这样一位作家,他出身于一个小村庄,他热爱乡间田野的风,歌颂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笔下的农民勤劳淳朴,他便是当代作家浩然。

家境贫寒,无法动摇写作之心

上世纪四十年代,在河北的一个小村庄,人们在田间地头忙前忙后,欢声笑语。阳光洒在平静的湖面中央波光粼粼,浓郁的树荫下一个小小身影正在俯身看书,这便是少年时期的浩然。

16岁的浩然在当地算得上小有名气,人们都知道他在区委做青年团工作。年纪虽小却十分勤奋刻苦,他励志文学创作,每日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钻研,各类文体他都潜心学习,与他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对他赞不绝口。

但人们看不出的是,阳光善良的浩然却有着灰暗的童年。

在浩然年幼时父亲不幸去世,他先是随着母亲四处奔波,后来又投奔舅父。在条件艰苦的那段日子,多了人口就是多了负担,虽说有了生活依靠,日子也不比平时好过,在他17岁时,母亲也永远离开了他。

生活条件的艰苦并不能浇灭少年心中的梦想,正如浩然一样,把人生的重重困难都当成了成长的基石。

浩然的文化水平不高,仅仅读到小学三年级就无奈辍学,但是在浩然的心中早已埋下了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热爱读书的浩然在借书的条件下接触了大量的文学著作,有机会接触到青团社后更加发奋图强,写作的天赋也慢慢展露出来,他励志成为一名优秀作家。

文坛奇迹,执笔书写故乡情

提到《艳阳天》,无论是著作还是电影人们都耳闻能详,在当时的年代这部作品更是家喻户晓。

浩然能够创作出这样优秀的作品与他的勤奋密不可分。

他曾提到,在他励志成为一名作家后,在平日的创作里,他从未睡过一次午觉,在休息的时候也会想着如何将文章写得更好,易于读者接受,甚至在生病的时候也不能耽误提升自己,也要读书,翻看笔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艳阳天》出版后的数月里,有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万封读者来信,受到了广泛好评。

他说做人要本分,戒骄戒躁,不能贪心也不能有野心,他愿意一辈子为农民写作,成为农民的代言人。

对浩然来说,自己的价值观念很大一部分都受到母亲的影响。母亲曾说的“人要有志气、有正气”,浩然也是这样去做的。在他收到《艳阳天》的稿费后,把这笔钱全部捐出作为了党费。

当有外国人要高价买他的版权时,他一口拒绝,后来他的作品在国内拍成电影,浩然也因电影中的人物感动落泪。有广告商请他做代言人时,浩然也没有接受。

他只是默默地写自己的书,一心想两件事,一件是“下蛋”,一件是“孵蛋”,创作好作品和培养优秀人才。

饱受争议,坚守心中理想信念

“W革”时期,文坛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作品的要求受到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多少作家都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在此期间,浩然的著作《金光大道》出版并大受欢迎,书中歌颂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幸福生活。随着时代的转变,这本书的广泛影响力吸引了许多的关注,同时也受到了众多文人的批评。

一些人觉得浩然的作品过分夸大了当时的生活,脱离了现实,他描绘的理想状态也是空中阁楼般的存在,他的创作能力也受到了质疑。但是并不是没有人赏识浩然,张德祥曾在文章中肯定浩然,说他的文学创作为文学史写下了重要篇章。

面对流言的压力,浩然并没有忍气吞声,而是正面回应了流言蜚语,他坚定自己的写作立场,相信懂得自己的人自会理解,志不同者不相为谋。通过这一事件,不但未能打击到浩然的信心,相反更加努力的写作,他相信时间自会替他证明,自己的作品也会为他洗清流言。

在动荡的六十年代,浩然将自己比作战士,他的作品虽然受到众多文人的抨击,但他仍旧内心坚定,坚守一片净土,不为创造的任何一部作品感到后悔。

因病辞世,一生奉献给农民

浩然曾立下誓言“只为农民而写”,他的一生都在歌颂农民,在他晚年养病期间也不忘回乡看望乡亲。

最难忘却故乡情,在儿女的陪伴下,莫言前后五次回到故乡,挨家挨户地探望,在浩然的心中,对乡里乡亲充满深厚的感情。

雷达曾评价他:浩然是一个有良知的民间作家,他书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有血有肉的,那是他的心里装着农民,对农民熟悉到了骨子里。

浩然在书中写到“是这片土地养育了我生命,也培养了我的心灵”。

据浩然的儿子回忆:因父亲自身就是农民出身,平日里十分朴素,也告诫他们也要节俭。后来到村上当书记时,经常穿着一件中山装,没有官架子。

人的一生只专心于做一件事情很难,将这件事情做好更难。浩然将自己的一生完完全全奉献给了农民,他做到了一生只做好歌颂农民这件事。

2008年,76岁的浩然因冠心病在北京与世长辞。浩然的离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的作品永远代表着他,代表着广大的农民群众,他们是那样的朴素善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