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胜濒临失传的老手艺----竹器制作

 吾乡吾土 2021-03-10

   竹器,曾经在人们的家居生活中占据了半壁江山,尤其是在农村,许许多多的家庭用品都是用竹子制成的,大至竹床小至牙签,各种各样的都是竹制品,如家里用的:竹交椅,高矮竹凳,竹沙发,竹摇篮,竹椅轿,竹站椅等关畜生用的有:鸡笼,鸡罩,鸡圈,猪笼等等,数不胜数。总之,人们的生活起居处处离不开竹制品,而竹制品制作也养活了一代代的竹艺人。

    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工业的发展,金属制品和塑料制品因其设计精美,款式多样,且经久耐用,而逐渐代替了竹制品。竹制品也因销量逐年减少,加上社会用工成本的提高,经济效益不好,导致许多竹艺制作者退出了竹艺制作行业。现如今,坚守在竹艺制作行业的人已成翎毛凤角,为数不多了,虽然在农村竹制品多少还是有一定的市场(大部分是关家禽畜生用的),但如果干了一天的活不及人家半天挣的钱,谁还做得下去呢?所以专职在做的少了,大部分是利用闲暇时间多少做一些而已,而且能做的都是上了年纪的一代人,年轻的没人愿意干这个了。

    家住南胜镇糠厝村大科洋大路旁的林松能,今年55岁,是个老竹艺人了,在这个行业他足足已经干了近40年了。早年,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做竹艺,当时并没有拜师,只是经常地去看人家制作,自己边学习边摸索,慢慢地也就学会了,而后便经常利用农闲制作各种制品下市场去买,凭自己的手艺挣钱过日子。有时候,也用板车装,拉到漳浦的象牙去买,到那里的路程差不多二三十里,山路十八弯又多是上坡路,拉了一板车的货,可想而知得多辛苦,为了赶早还不得不在凌晨四点左右就出发。不能不由衷地佩服老一辈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林松能是个传统的竹匠,但不是一个墨守成规的人。竹艺,他之所以能坚持下去,也是他的不断摸索创新,让他的产品不愁销路,甚至总是供不应求。他制作出来的竹艺品主要是家具,有竹沙发,躺椅,竹交椅,各种的高矮竹凳和儿童用的座椅,站轿等,由于他制作出来的竹器造型独特,做工精细且结实耐用,因此得到四方来客的青睐,定单接到手软。除了家居用品外,他还为景区建造竹凉亭,以及围挡花木的竹篱笆等。

   做竹器是一项很辛苦的活。最难的是到山上砍竹子,山高林密,毒虫出没处处充满危险,被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砍下的竹子去掉枝叶后,又得靠肩头一根根地扛下山,然后用摩托车前绑后拖地运回家。在制作的过程中要用到劈刀,锯子,凿子,刨刀等各种工具对竹子进行加工制作,有时候必须对竹子进行压弯处理,那就得麻烦了些。首先得用炉子烧上一炉火,然后把竹子拿到炉上,对着需要压弯的部分慢慢炙烤,不时地进行翻转,等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采用吊重慢慢地压弯。这些玩的可都是技术活,稍有不当可就前功尽弃了。

   也正是因为做竹器辛苦,加之经济收入也不高,所以做这个的人少了,目前南胜能做大型家具竹器的恐怕只有林松能一个了,儿辈的不大愿意学,这项手老艺面临失传的可能。如果失传了,那真是太可惜了!

   许多的人们对竹制品是有一定情结的,因为在人们眼里它们不仅仅只是家具而已,而是一种怀旧,一种念想。能不能有一种方法,既能满足人们的这种心理需求,又能让这种传统手艺不至于失传?小编给林松能一个建议:把他所能制作的竹制品都缩微制作成手工艺品,既保留原有的制作工艺又可以依托克拉克瓷景区售卖,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工作强度,而且可以获得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对此,他表示有过想法,但没真正去做,有准备试试。小编力挺他去做这件事,相信会有美好的前景。

林松能近照

     顺便帮他推介一下,各位朋友如果有竹器具需求,可以联系他:林松能,手机号:13459624339                                                                

以上竹制品皆为林松能智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