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限抗背景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三)

 东秋元图书馆 2021-03-10

华辰制药

李莎,顾真庆等 2021-03-09 15:59:30 1316

  导读

  饲料添加抗生素是养殖行业用来控制动物细菌病、促进畜禽生长的常用手段,随着人们公共安全意识的觉醒和提高,减抗、限抗和禁抗已是全世界养殖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替抗方案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养猪业发展的细菌性疾病,且发病率和死亡率近年来逐年上升。随着我国饲料禁抗新政正式落地,副猪嗜血杆菌病势必会以更猛烈的攻势掀起更大的风波。文章主要针对限抗背景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旨在为人们合理使用抗生素、选择替抗方案提供参考。

  5  综合防控措施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疾病,它的防控必须从源头——生产管理做起,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加强畜群饲养管理,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应激,同时结合抗生素治疗和疫苗免疫才能获得理想效果。

  5.1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

  确保猪舍清洁、地面干净,每天清理粪便、污水和剩料;每周对猪舍内外和猪场道路消毒,舍内带猪消毒时选择对人畜无害的消毒剂(如0.5%过氧乙酸、0.2%次氯酸钠等)并注意定期更换,猪舍外和道路则使用2%火碱或生石灰,消毒前需要彻底打扫和冲洗;严格执行人员、车辆、物料和饲料的消毒;加强舍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和猪舍干燥,控制好猪舍内温度和湿度,减少冷热应激;做好灭鼠、灭蚊蝇和吸血昆虫工作。

  5.2  加强畜群饲养管理

  猪只分群管理,分段饲养,避免饲养密度过大;控制引种次数,引种前做好隔离检测再混群;不使用霉变饲料,对不同阶段的猪群选用不同配方饲料,注意营养均衡,发病时将病猪转出猪群集中护理,饲料以青饲料为主,有利于病猪康复;仔猪可以从母乳中获得抗体抵御HPS侵袭,应避免过早断奶。临床上PRRS、PCV2和HPS共感染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两种病毒均可导致机体免疫抑制,使机体对其他病原的敏感性增强,导致继发感染,产生疾病叠加效应。因此,猪场应对上述两种常见的免疫抑制疾病进行免疫接种,可以帮助防控HPS病。

  5.3  抗生素治疗

  现阶段人们多选择抗生素来防治HPS病,临床上常用氨苄西林、氟喹诺酮类、头孢菌素、四环素、庆大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在使用抗生素治疗HPS病时需注意,在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期,就必须对整个猪群大剂量注射抗生素进行治疗,保证全群用药而非仅针对出现临床症状的猪只。HPS进入浆膜、脑组织及关节后,由于这些部位血管分布少,抗生素难以到达发挥作用,因此对已经严重暴发HPS病的猪场,抗生素治疗的效果往往并不显著。此时抗生素应选用穿透性强、组织浓度分布高的药物。此外,HPS作为革兰氏阴性菌,死亡时会释放内毒素,导致机体发热,甚至休克死亡,基于此在药物疗效相近时,应尽量选择诱导细菌释放内毒素较少的药物,或者搭配解热镇痛的消炎药使用,以达到更好治疗的目的。

  随着猪群对抗生素的依赖性不断增加,HPS耐药菌株也随之产生,并且耐药性强,变异速度快,多重耐药现象频现。国内外学者围绕HPS耐药性流行病学展开了调查(表2)。不同地区的HPS耐药情况有很大的不同,对同种药物也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这主要与当地侧重使用的抗菌药有关。因此,选择抗生素时不仅要参考文献资料报道的耐药性调查结果,最好能对本场的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多种药物联合交替用药。

  在HPS定植上呼吸道时使用抗生素会影响HPS的定植,进而干扰仔猪建立主动免疫,在致病性HPS侵入机体时丧失保护作用。抗生素的这种干扰作用不限于HPS,同样也作用于体内其他微生物菌群。研究表明,仔猪生命前期的微生物菌群定植对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是必需的,与仔猪的健康状态息息相关。抗生素对体内有益菌群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在生命前期对仔猪用药会导致体内微生物菌群多样性下降,进而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围产期间不使用抗生素,可提高仔猪断奶时鼻腔微生物菌群的总体多样性,其中Prevotella和Lactobacillus的菌群相对丰度增加,Moraxella和Bergeyella的相对丰度下降,仔猪保育期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提高。因此,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应是仔猪生产中优先考虑的事项。提高畜群管理水平和饲料质量,疫苗接种预防都是取代生猪生产过程中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方式。

  综上所述,仅在特定情况下,一般是在疾病发生时,才建议采取策略性的抗生素治疗方法。日常应采取替代性控制措施,最大程度预防HPS病发生。

  5.4  预防接种

  5.4.1  母源抗体和母猪免疫接种

  HPS病多发于2周龄到4月龄的中小猪,特别是断奶前后和保育期,因此需要对断奶仔猪重点管理,包括进行疫苗接种。HPS是仔猪出生后即入侵的早期定植菌群之一。仔猪出生后通过与哺乳母猪接触接受母猪体内携带的微生物菌群,同时也从初乳中获得母源抗体从而建立一个定植菌群与免疫力之间的动态平衡状态。母猪免疫可以有效降低仔猪发病率。Cerdà-Cuéllar等人发现接种商业化疫苗母猪的后代仔猪生命早期体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未免疫母猪的后代,在感染HPS的时间上也比后者延迟,感染程度更低,仔猪体内的HPS病原载量下降,定植HPS的血清型减少。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在攻毒后产生肺部损伤和关节炎的比例显著下降,日增重显著高于未免疫母猪后代。分娩前免疫母猪可有效帮助仔猪抵御HPS病,在哺乳期保护仔猪,而母源抗体水平通常在仔猪3~4周龄时开始下降,在断奶前对仔猪接种可使仔猪断奶后也对HPS保持抵抗力。研究也表明,母源抗体的存在并不干扰仔猪断奶前的免疫接种。

  5.4.2  主动免疫

  目前报道的HPS疫苗种类有灭活疫苗、菌影疫苗、亚单位疫苗、DNA疫苗和减毒疫苗,在市面上流通的商业化疫苗则基本都是HPS灭活疫苗。HPS血清型分型众多,血清型分型抗原(多糖)和保护性抗原(外膜蛋白)成分不同,两者不能一一对应,各血清型之间甚至同种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力大小不一或者无交叉保护力。生产厂家通常选择对猪场所有菌株保护作用最广泛的菌株,将一种或几种血清型的HPS灭活后制成单价或多价疫苗。副猪嗜血杆菌血清1型和6型二价灭活苗可成功诱导针对血清型4和5的抗体,保护率分别达到100%和80%。

  猪场也可在暴发HPS病后从病畜身上分离菌株制成自家苗使用。这种疫苗针对性强,但没有商品苗稳定,在一定时间内会使猪只机体处于强烈应激状态而导致抵抗力下降,如果灭活不彻底还会有散毒风险。各猪场制备自家苗时存在很多限制条件,应谨慎使用。

  6  总结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和公共卫生安全的关注度愈发提高,国内饲料端禁抗、养殖端限抗是行业的大势所趋,也势必会对我国养殖业带来巨大影响。欧美国家禁抗限抗远早于我国,从他们的经验来看,饲料禁抗后,猪场的生产性能有所下降,尤其影响仔猪阶段以及一些生产管理水平低的猪场,防治成本增加。与欧美等国相比,我国的养殖管理水平较低、生态环境较差,病情更为复杂,禁抗带来的问题可能更为突出,损失可能更大,特别是仔猪阶段。HPS病是一种条件致病的细菌性疾病,限抗后暴发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寻找替抗方案的需求相当迫切。欧美养殖企业在禁抗行动中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养殖现场管理细节的改进和疫苗预防。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减少疾病应激;改善畜舍环境条件,减少应激程度;提前免疫预防,控制病情发生和蔓延。在滥用抗生素带来的危害日趋显现的情况下,我国养殖从业者必须转变观念,对HSP以综合防控为主,管理为辅,配合疫苗免疫,从出生开始给仔猪提供保护,平稳度过限抗带来的起伏期,是现今养殖企业的最优选择。

新闻投稿请联系:400-808-618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