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理题库】高考题分类汇编1:经纬网和地图

 风吟楼 2021-03-10

自然地理系列(2010-2020)

分类汇编1:经纬网和地图

考点:经纬网的判读

2015全国1

甘德国际机场(右图)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4~6题。

图片

6.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

A.53°N

B.60°N

C.65°N

D.40°N

解析:

6.图中显示,甘德机场位于50°N纬线以南不远处,如果该飞机沿经线向北或者向南飞行,在1小时内飞过650千米,根据纬度相隔1°的经线长度约111千米,可推算飞机大致飞行了6个纬度,因此1小时后飞机所在纬度位置最北约56°N,最南约44°N。故选A。

答案:6.A

2015全国2

1996年我国与M国签订海洋渔业发展合作规划,至2010年我国有20多家沿海渔业企业(总部设在国内)在M国从事渔业捕捞和渔业产品加工,产品除满足M国需求外,还远销其他国家,右图示意M国的位置。据此完成6~8题。

图片

7.如考虑运输成本,在下列国家中,M国中资企业的产品首先应销往()

A.美国

B.日本

C.澳大利亚

D.法国

解析:

7.图中显示,M国位于北非的大西洋沿岸,北临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在给出的四个国家中距离法国最近,产品的运费最低,故选D。

答案:7.D

2014全国2

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据此完成3~5题。

图片

3.甲国位于 ()

A.欧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

4.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 ()

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

B.徐州的白昼较短

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

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

5.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

A.好望角

B.苏伊士运河

C.巴拿马运河

D.麦哲伦海峡

3.D 4.A 5.C 

第3题,结合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可知甲国位于南美洲。

第4题,徐州与甲国首都均位于北半球,但徐州纬度高,6月21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徐州离北回归线较近,所以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白昼长,日出方位角大。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者之间,所以正午物影方向的朝向,徐州为正北,甲国首都为正南。

第5题,甲国位于南美洲的最北端,加勒比海的东侧南岸。由徐州前往该国,需经过巴拿马运河。

2010全国1

假设从空中R点看到地表的纬线m和晨昏线n如图3所示。R点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为S。据此完成9~11题。

图片 

图3

9.S地的纬度(  )

A.与M地相同

B. 介于M、N两地之间

C.高于N地

D. 低于M地

【答案】

9.D

【解析】

图片


2020浙江

图一为某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大圆周飞行轨迹示意图。图二为飞机飞到乙地时,其垂直下方所示的经线、纬线和晨昏线位置关系图,此时丙地地方时为17点。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9. 若飞机匀速、等高飞行,则在甲-乙-丙间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   )

A. 持续变大

B. 先变大,后变小

C. 持续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0. 当日,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   )

A.5点

B.6点

C 7点

D.8点

【答案】19. D    20. C

【解析】

19、读图可知,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大圆周(最短航线)飞行时,是先向东北飞,再向正东飞,后向东南飞。在由甲飞向乙时,随着纬度的升高,飞行方向越接近与纬线平行,所以,单位时间内飞过的纬度差变小;在乙点时达到最小;则飞机由乙地飞向丙地时,飞过的纬度差变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0、由题干可知,此时丙地的地方时为17点,则乙地为12点,则乙地所在的经线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由图2可知,乙地为晨昏线与纬线相切的切点,而且“飞机在甲、乙、丙间沿地球的大圆周飞行,”可判断甲、乙、丙为晨昏线,则甲丙所在的纬线为昼弧,甲丙之间经度相差150°,则可以推出甲、丙的昼长为10小时,根据公式“日出=12-昼长/2”可以计算出甲地日出的地方时为7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光照图中地方时的确定方法: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0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日出、日落的计算公式:日出=12-昼长/2,日落=12+昼长/2。

2014广东

下图为根据统计资料计算得出的我国1980~2010年水稻产量重心移动方向图。

图片

9、若下列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对图示水稻产量重心移动趋势贡献最大的地区是 (  ) 

A.西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西北地区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读图上方向。

(2)我国水稻产区的相对位置。

【解析】选B。根据图中经纬线可判断出,水稻产量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若四个地区的水稻产量均有增加,则东北地区增幅应该最大,故此题选B。

2010北京

图2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读图,回答第3~6题。

图片

3.经纬网的纬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知识、中国陆地行政区划的范围及轮廓、省级行政中心的大致位置,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我国陆地部分的最南位置大致在北纬20°,最北端在北纬53°,两地垂直距离的纬度差约33°;由于题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选项B正确。

4.图上标出的经纬网格区中

A. ②与③都处于暖温带

B. 随地球自转,③的角速度比④小

C.从春分到夏至,①比④的昼长变化  幅度大

D.从夏至到秋分,②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答案】C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温度带分布、地球自转运动角速度、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据题图和上题分析,图示地区中①地是我国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该市属于中温带,而②地应该是甘肃兰州市,为暖温带地区,选项A错误。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南北两极为零外,其他地区都相同,所以,③④两地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选项B错误。从春分到夏至期间,太阳直射点北移,北半球纬度位置越高,其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很显然,①地纬度位置较高,其昼长变化幅度比④地要大,选项C正确。从夏至到秋分日时段内,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向赤道地区移动,②地纬度较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较小,而⑤地纬度位置较低,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幅度要大于②地,选项D错误。

5.人口密度差值最大的两个网格区是

A. ①和④

B.②和③

C. ③和⑤

D.④和⑤

【答案】A

人口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表示人口密集的程度。我国人口密度的变化趋势是东部地区大,西部地区环境条件差,经济落后,人口密度小。图中①位于新疆地区,因地处内陆 ,气候干旱,人口少,人口密度很小。④位于我国中东部地区,大约在河南,人口密度大,所以A对。②和③都位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较差,人口密度相差较小,B错。⑤位于四川西部地区,属于西部地区,人口较少,人口密度较小,C错。④和⑤两地人口密度差值较大,但是比①和④的人口密度差值小,所以D错。

6.从地形和降水条件分析,最易发生泥石流的网格区是

A. ①

B.②

C.④

D.⑤

【答案】D

⑤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条件复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多暴雨,如果植被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D对。图中①地气候干旱,不会多泥石流灾害,冬季多暴风雪、春季多沙尘暴等气象灾害。②地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沙尘暴灾害。④地应是位于秦岭以南的江汉平原地区,植被较多,有洪水灾害,泥石流发生较少。所以A、B、C错。

2010安徽

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图8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完成27~28题。

图片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 )

A.顺风顺水

B.顺风逆水

C.逆风顺水

D.逆风逆水

28.图示区域铁矿石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森林资源

B.土地沙漠化

C.土地盐碱化

D.物种灭绝

【答案】27.A 28.B

【解析】

27.此题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根据图中经纬度可以看出,此区域为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需要经过北印度洋,利用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7月盛行偏西北风,所以总体顺风顺水。

28.此题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由于此区域地处南回归线附近,气候干旱,对铁矿石开采会破坏植被,导致土地沙漠化。


2010浙江

读图3,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完成5~6题。

图片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  )

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

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

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

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

解析:主要了解世界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有点难度的话就是要关注主要经纬线:120°E、30°E、90°W、0°、23.5°N、30°N、45°N以及海陆轮廓和河流形状。甘蔗、橡胶、咖啡、黄麻、可可等为热带作物,柑橘、茶叶等为亚热带作物、大豆为温带作物。答案选B.

6.四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均属于(  )

A.自给型农业

B.混合型农业

C.热带种植园农业

D.集约型农业

解析: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迷惑度大就是究竟是混合农业还是集约农业问题。混合农业主要以是种养结合为主要特点。集约型农业也可说是精细农业,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精耕细作,最根本的不同点在于科技的进步,在于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内含投入的增加,是技术密集型农业、知识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农业,追求的是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金收益率,是农产品品质、市场价值和经济效益,农产品产、销经受自然和市场两大风险要小得多。答案选D.

考点:地图三要素和“3S”

2020浙江

16.下图为某地用3S技术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流程简图。评价过程中,可以(   )

图片

①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

②利用GPS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

③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

④通过R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16、不同的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不同,RS可以识别出来,因此可以利用RS获取植被覆盖信息,①正确。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不能获取土地利用类型信息,②错误。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借助GIS进行数据图层管理,③正确。GIS的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数据,因此,可以通过GIS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RS并不能处理和输出生态环境质量专题图,④错误。B①③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的区别:

遥感(RS):拍摄图像;获取“面”的信息;侧重“看”。

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定“点”的位置。

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处理、储存地理空间信息;侧重“想”。

2019北京

某中学制作主题为“点亮中国”的宫灯,下图为学生手绘的设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2. 乙面的中国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约为(   )

A. 50千米

B. 200千米

C. 500千米

D. 2 000千米

【答案】 2. B

【解析】

本题组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宫灯为背景资料,考查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因素和比例尺的计算。第2题要求考生掌握中国的国土范围四至点,然后利用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计算。

【2题详解】

中国国土北起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北纬53°多),南至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附近),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该地图图上距离约30厘米,则比例尺为30厘米/5500千米=1/183千米≈1/200千米。故答案为B。

【点睛】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有经济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因素,其中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因素,起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往往是限制性因素,技术因素是保证因素,可以降低自然因素的限制。

2018北京

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第9题。

图片

9.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A

解析 A对:甲图中主干道呈南北方向,河流大致呈东西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相符。B错:乙图中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C错:丙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西北—东南方向,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D错:丁图中主干道呈东西方向,河流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村史馆位于行政村的东南部,培训中心位于行政村的西北部,与材料中描述的信息不符。


2014重庆

下图示意某GIS软件显示的某校部分建筑分布的地图窗口及其属性(如用途、建筑面积、建筑高度等)的浏览窗口(面积单位:m2;高度单位:m)。读图,完成11、12题。

图片

11.若图中浏览窗口中的建筑物属性与地图窗口中的图形对应,此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若在该GIS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300m、宽为220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1∶1 000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纸(29.7cm×21cm)

B.B4纸(36.4cm×25.7cm)

C.A3纸(42cm×29.7cm)

D.B3纸(51.5cm×36.4cm)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组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结合图正确判断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是喷水池,然后与地图窗口的图形进行比较。

(2)熟练运用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出图幅的长和宽。

【解析】8选D,9选B。

第8题,浏览窗口中选中的是喷水池,面积最小,应与地图窗口中的④对应。

第9题,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出局部用地长300m和宽220m,所用的图幅为30cm×22cm,所选用的纸张不宜过大或过小,所以B项最合适。

【误区警示】解答此题组,易出现的失误:

(1)不能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图中各种信息,导致判断失误。

(2)在利用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计算时,忽视图上距离和实地距离间的单位换算。


2013重庆

图3位某城市主要道路分布图,标注数字表示道路长度。读图3回答6~8题。

图片

6. 同学们从学校乘车到科技馆参观,到路口A时为保证到科技馆的距离最短,汽车应选择的行驶方向为( )

A. 东

B. 南

C. 西

D. 北

【答案】6.C

【试题立意】该题考查的是考生对方位辨别和路程的计算。

【解题思路】这个题目图的左上角有个指向标,先区分出图中上为东,下为西,左为北,右为南;然后,以A为起点,算图上数字,加起来最小的那个就是正确的答案,但是要注意图上的断道施工点是不能通过的。所以选C。


2011海南

读图2,完成3~5题。

图片

3.图示岛屿的山脉主体走向大致为

A.南北

B.东西

C.东北一西南

D.西北一东南

4.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出

A.甲、乙两河流汛期均出现在夏季

B.平均流速甲河较乙河快

C.含沙量甲河较乙河大

D.流量甲河较乙河大

5.甲河流域处于

A.热带雨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3、根据经纬网可判断方位,图示山脉的走向基本与河流流向相垂直,图示河流多南北方向,故判断山脉走向基本呈东西走向。

4、结合图示的纬度位置,该地区主要受北半球东北信风带的影响,图示东北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而图示西南部地区为东北信风的背风坡,故降水量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故D正确。

5、甲河流位岛屿北部,图示东北侧为东北信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丰富,形成热带雨林气候。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属于世界区域地理的常规考点,解题的关键是能利用河流方向判断山脉走向;结合纬度位置和盛行风带的影响,判断气候类型。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区域地理常规考点的归纳。

2010天津

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

图片

4.在学生绘制的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应采用的做法是(  ) 

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

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

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

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和作用以及比例尺的含义。地形剖面图作用是反映某条剖面沿线的地势起伏状况。一般画地形剖面图时,水平比例尺与原地形图相同,垂直比例尺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以能够表示出剖面线上的最高和最低值为根据。垂直比例尺越大,纵坐标越长,反映的起伏状况越明显。

2010重庆

地理学中常用方格网法来研究各种问题。如图5中将某区域划分为九个格,数字“1”、“2”、“3”分别表示农业用地、建设用地、水域,则可能通过这些数据来分析该区域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图5、表1,回答11题。

图片

11.若通过这种方法获得的该区域海拔(米)如表1所示,则此地最可能位于( )

A.四川盆地

B. 长江下游

C.东北平原

D. 黄河下游

【答案】11.D

解析:根据表1数据可以看出该区河流的海拔高于两岸,为地上“悬河”,因此可以判断此地位于黄河下游。

2010山东

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读图回答7-8题。

图片

图片

7.比较两幅影像,可判断和分析出(  )

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

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

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

D.三角形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有关

【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卫星遥感、我国区域地理特征,以及读图判读分析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解题思路】由题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1989年时,河流入海口在东南方向,而2009年时,该河流入海口则改道向东北入海,选项A错误。由图片可以看出,河流改道后,河流故道南部海岸因缺少泥沙淤积,其面积几乎没有变化,选项B错误。从两幅图片的对比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到,河口三角洲的面积变化不大,这说明该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绿化工作较好,水土流失减少,选项C错误。显然选项D正确。


2010浙江

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表4,如图5。读图56,完成910题。

图片

图片

图片

9.图6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解析:   通过阅读三个图层的地理资料,然后进行综合,运用地理原理,判别河流流向。根据坡度分布图来判断河流的流向,根据河流分布图可以判断出河流的位置,结合河流上下游支流与河流流向等基本知识就可以判断出。答案选A.

10.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甲、庚

B.丙、庚

C.乙、丁

D.戊、辛

解析:  这是一道典型的地理信息系统运用到自然灾害防治的题目,通过图层判读及运用泥石流成因原理不难判出答案,要求思维非常清晰,有严密的逻辑性。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答案选D.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