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快速记忆初级会计里的会计分录?看看这些小窍门吧!

 刘刘4615 2021-03-10
图片

初级会计职称的报名已经告一段落,相信各位考生朋友已处于若火如荼的备考状态中。在备考期间,众位考试朋友提到会计分录谈之色变,哪方记借方哪方记贷方,究竟记资产还是记负债,至今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然而掌握会计分录是大家通过会计初级职称考试的关键,所以对于分录的掌握势在必行。在此,希望能够通过总结分录形成的原理,能够帮助大家重新掌握分录的制作规律。

想要会做分录,首先得明白整个完整的分录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会计科目、记账符号、金额,以下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分录的构成规律:

图片

一、会计科目

对于会计科目的认识是大家能否成功做出分录的核心也是基础,然而会计科目种类及数量繁多,所以大多数考生在面对众多的科目时就“退避三舍”。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其实整个初级职称考试阶段,科目表中的科目并非全数用到,仅仅只是一部分出现频率比较高,例如资产类: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而这些频率高运用的科目其实并无理解的难度,具体选哪些学习考生可参考除第一章以外后续每章节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建议各位考生朋友特别是零基础,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去读懂这些科目。至于如何读懂,建议各位考生采用拆字法然后自己组装,例如资产处置收益,根据字面意思可以把它拆解为由于在资产处置时(出售)所产生的收益,进而加深对于这一科目的理解和记忆,其实科目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经济语言转化为会计语言,更加的简洁、准确。

二、记账符号

科目仅仅体现了经济业务是什么,而账户才能体现经济内容的增减变动。其实从用法来看,科目和账户用法是一样的。关键在于掌握不同的账户其增减变动方向,对于这六类账户的增减变动,相信大多数考生采取的措施是死记硬背,其实这些账户变动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根据拓展等式,资产(成本)+费用=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从该等式中满足一项规律:资金的存在形态=资金的来源,所以拓展等式右边(资产、成本、费用)增加为借方减少为贷方,拓展等式左边(收入、负债、所有者权益)增加为贷方减少为借方。明确了科目是什么、借贷表示的增减,做一个完整的分录,整体的解题思路为:①判断经济业务发生会引起哪些科目变动;②具体科目属于哪一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③判定增减方向。

三、金额

初级职称的考试题型中,其中不乏让大家判断分录的正误,以及计算科目的入账金额,所以金额的计算也是尤为重要。从初级职称的内容分布来看,第一章其实就是整体阐述会计是什么、会计科目怎么用、证账表完整做账流程,而后面的章节其实就是针对于每一类科目下具体内容展开,例如第二章资产类,包含了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而大家在每个新科目的学习完毕后,对金额的计算一定不能掉以轻心,部分章节重点考查核心其实恰好就是在金额也就是科目的入账价值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