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汤峪赋 / 刘正海 ​

 初夏矢车菊111 2021-03-10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577期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l



「汤峪赋

 

                文/刘正海


秦岭北麓,故都东南。万年死火山,始留汤峪泉。汤湖涟漪,千峰烟隐。晨曦沐浴,层林尽染。翠屏叠嶂,万壑参差。聚日月之精华,惠天地之眷恋。登斯山也,皇甫川景,尽收眼底。阡陌纵横,良田千顷,国泰民安。

汤峪:古称石门谷,古长安之关隘。据《旧图经》记载:唐时,有异僧于此,大雪,观此地雪融不积。僧曰:此处必有温泉。掘之,温泉涌。掘之当日,有仙女袅娜,从天而降,众人皆惊,观其面如桃花,眉黛似烟,目似晨露,身如烟柳扶风。众愕然无语。少时,仙女幻为白鲛,与温泉之中漫游,众惊之。皆云:此白鲛是上苍遣人间,与民除疾使者,众参拜。谓石门汤泉为神泉,声远扬。



玄宗大兴土木,建皇家沐汤院。玉女、融雪、莲珠、漱玉、濯缨五池始成。御笔钦赐:大兴汤院。有玉女养颜,融雪行气,涟珠定心,漱玉舒筋,濯缨去疾之功效。称“天下第一汤”。

玄宗数次幸临石门汤,帝诗云:桂殿与山连,兰汤涌自然。绩为蠲邪著,功因养正安。愿言将兆亿,同此共昌延。时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从之,颂咏,代有佳吟。唐乾宁二年,昭宗帝避兵乱,率百官及士民,十万之众,于义谷(今大峪)。后移驾石门关,今汤峪镇。事见《旧唐书》,《资治通鉴》。

唐大文学家,韩愈之侄孙:八仙韩湘子之外家(舅家),今汤峪石门村。现存湘子庙,风凉原北坡,又名:(救苦寺),唐末建也。

昔时唐皇,携娥往返。环佩叮当,旌旗招展。沐泉水之温馨,浴纤姿之绵软。时传言,汉帝刘秀,避难石门关,刘秀洞,始留存。帝王墨客笔,雅士奇侠传。

东峰古庙,建于秦初,香客往返,暮鼓晨钟,梵音渺渺,祈福求安。盛盛极一时,然毁于一旦。后重建。

登斯东峰,仰望群山巍峨,俯视湖波荡漾。春临此处,野花满壑,馥郁葱葱,沁人心脾,心旷神怡。诗曰:桃花三月汤泉水,春风醉人不知归。真乃是:天高悬日月,地厚载山河。


今朝汤峪:东连鹿原茫莽,西壤古都长安。汤水悠悠兮,汇浐灞;群壑巍巍兮,窥西安。龙盘东峰吞碧水,凤鸣西岭衔远山。腊梅傲雪兮凌风绽,古碑文献兮史悠久;高山流水兮岁月静,日月潭石兮乾坤鉴。山花烂漫迎时令,鸟兽踪迹现林间。往昔栈道缀险崖,今日大路通壑栾。中外游客,流连忘返,修身养性,沐浴汤泉。或游或息,观古亭之苍劲,看柳条之婀娜。四季美景,千年汤泉。

锦小镇,上林苑,驰名中外三月三。携宾朋,带家眷,沐浴观光赋新篇。民风淳朴,历史渊源,商贾店铺布名镇,游客佳人来品餐。华夏文明留古今,遗址尚存随处见。鹤影舞,鹿迹鲜。佳景逸凡太白赋,杏旗摇曳刘伶眠。往昔才子书雅事,今朝骚客赋华篇。

诚待天下客,美玉麒麟观。天潭水,碧水湾,沐浴观景醉人间。九大碗,臊子面,荞面饸饹众人馋。汤湖水,农家院,人勤水美醉人寰。才子醉,佳丽眠,诗词歌赋留千年。今盛昔,山川变,和谐盛世万代传。

美哉!汤峪。壮哉!汤峪。




关于作者


刘正海:1968年,蓝田县,焦岱镇,陈家沟村。酷爱诗词。常年工作于建筑工地。现有诗,词,令,赋、散文,拙作三百有余。网名,执着,诗语,星语。作品交流于全国各大网络平台。



往期作者精彩文章回顾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主编公众号初夏矢车菊文集


初夏矢车菊文集
汩汩清泉流过     倾听心灵声音
长按二维码关注订阅


喜欢就点个在看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