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浦口 | 山水和鸣赋汤泉

 孤松有梦 2016-03-10


“山为体、林为容、泉为睛、文为脉”,这是浦口老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的总述之语。

浦口老山,山南山北,目光所及,皆是美景。今天我们单独说说老山北面的汤泉。


汤泉,南倚老山,北临滁河。百里老山,千峰攒起,百嶂连云,层峦叠翠,黛色横空,山多洞穴,地多温泉。民间相传:“老山有72 洞,汤泉有72泉。”十里温泉带纵横汤泉东西,自古即为游览胜地。明清时“汤泉八景”已驰名天下,曰:龙洞观云、凤山积雪、千佛晚照、惠济晓钟、温泉吐雾、石坝飞涛、尚书故宅、寄老茅庵。




宋代才子秦少游在《汤泉赋》中云:“泓泓涓涓,莫虞岁年,不火而燠,其名汤泉。”游人至此,自然引起抚今追昔之幽思。有人赞誉“汤泉”两个字就是两汪水,像美人的眸子,清明见底。自古以来,文人骚客,多会于此,为之倾倒。北宋王安石游览汤泉乘兴作五言诗《题汤泉壁》,诗曰:“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有废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歊然雪满塍。”这首诗道出了汤泉之美,好一个“沸如蒸”,又怎一句“一气无冬夏”了得。读王安石诗而遥想汤泉,身未至泉而意先为之醉也。由此,诗人还联想到当年风流帝王唐明皇携爱妃杨玉环鸳鸯共浴的那个骊山华清池。与之相比,在王荆公的笔下,浦口的汤泉即使与陕西骊山的华清池相比也毫不逊色。


“沸玉喷珠水一方,温柔人合老仙乡。硫香不数华清滑,道是萧梁太子汤。”这首诗描述的是南朝昭明太子在汤泉惠济寺读书时也曾浴于温泉,故诗人誉之为“太子汤”。“太子汤”宋代犹存遗迹,引发了后人的无限遐想。惠济寺始建于南朝,初名为“汤泉禅院”。


南朝刘宋之时,武帝刘裕万乘来游;萧梁时,昭明太子萧统曾在此读书。南唐韩熙载为寺写了“汤泉禅院”之碑。北宋初年,汤泉禅院易名“惠济院”。秦观来此游后撰《游汤泉记》。元佑初年惠济院改建为“惠济寺”。明朝陈献章、庄定山等文人墨客前来访胜探幽,吟诗唱和。当代著名书画大师、草圣林散之游后为其撰有521 字《古银杏行》


寺院现存的三株古银杏树已历千年,人们称之“撑天覆地”、“千年垂乳”、“雷击复苏”。其果实品质独特,皆无苦涩之心。“无心白果”堪称华夏一绝。




如果说汤泉的水似美丽的仙女,缓缓的柔情浓浓的蜜意“招引”了文人雅士来此流连,为汤泉水增加了名气,为惠济寺带来了禅缘,那么那个站在汤泉身后的老山,就是威猛的男子汉。绵延的老山曾经流传过许多动人的故事。传说老山山南的龙洞住着一对龙夫妻,而山北则住着一条大白蛇精。龙夫妻天天双双嬉戏在老山之上,而大白蛇精则天天默默潜伏在白条岭下修炼。一个月黑风高之夜,大白蛇精对龙王发动了突然袭击,不幸的龙王被打败了,他化身成为龙洞山,将他的爱妻藏在深深的山洞之中。已经怀有身孕的龙妻在漆黑洞里将九个龙子产下,嘱咐他们一定要为父亲报仇雪恨。带着复仇的决心,九龙与大白蛇精进行了决战,终于打败了大白蛇精,并将它也变成了一座山岭,这就是今天的白条岭。


为了防备大白蛇精再次成妖作怪,龙弟兄们就在附近美丽的汤泉山里住了下来。他们最爱去游玩的湖就是今天的九龙湖。老龙母在龙洞山慈祥地看着他们,高兴的时候就高高地盘旋腾跃在天上,这就成了“龙洞观云”之景。而大白蛇精的巨大身躯横在老山中间,形成了冬日的皑皑白雪,是为“凤山积雪”。九龙湖的水,因为有了龙子们在此玩闹,那飞溅的水花涛涛之声不绝于耳,是为“石坝飞涛”。大白蛇精看着龙子在嬉玩,很不甘心,恨得涎水直流,流下了白条岭,形成了今天的白条岭水库。




漫步在九龙湖湖畔,我们心生无限感慨:今天的九龙湖,如果说一切可以重来,我情愿从未遇到你。城市的汹涌,终究会淹没那些曾经震撼人心灵的潮汐。在不经意间,我们偶尔的恍惚里,总是希望这个世界会有一个干净清幽的湖,干净得像许多年前我们守护着的爱情的双眼。幽怨深蓝的九龙湖,犹如黑夜里亮着一盏灯藏在深闺的美妇。一条小路、一片草坪、山中农户的庄稼地,没有一点不合时宜的嘈杂的声音。静静的湖面如此宁静,宁静得令人忧伤。在这片宁静中,一切异样的情愫都被稀释了,而这时,湖水却似乎悠然地哼起歌来了。不时还有一两只白鹭飞过。天上的云多了起来,湖水开始变得深沉,就好像渗进了无尽的忧伤与哀怨。遥远地望,常年稳定的水位与周围群山山水相映,这番景象美得实在不忍去打扰。在如今这什么都发展得飞快的世界里,这九龙湖是适合怀旧的。怀旧得让人遗忘自己,遗忘时光。


十里温泉带、百亩九龙湖、千年古银杏、万只白鹭鸟、亿株雪松田,还有这宁静幽邃的九龙湖,这一幅幅美景,怎能叫人不爱汤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