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陶秀峰 2021-03-10

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学习即对话,学习即表现。学习就是追求“理解”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所以所谓的学习,就是在意识中感知—体验—探究—创造(运用),建立知识间联系,并将知识迁移到新的环境和挑战中,不仅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而且有了对知识更深入的阐述和解释,并深入到情感和元认知的层面,融入了情感、认知、态度和价值。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我们的课堂从来不是缺教师的“教”,而是缺少学生的真实可见的“学”。

  ●目前有些课堂现象:
  ◇存在课堂没有“预设”,“生成”质量差。课堂上的教与学的出现严重脱节现象。
  “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

  ◇忽视学情,忽略学生个性差异,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讲授式教学依然是教学的主要方式;课堂一讲到底,学生沦为看客;或教学方式改进表面化:满堂灌-满堂问-满堂动;甚至出现填鸭式的教学。小组合作的形式化、表面化,活动目的单一,学生体验不充分;师生缺少对话,或者对话浅显;素养目标泛化,价值观目标缺失。实际上最终学生又回到了死记硬背,鹦鹉学舌,心不在焉的状态中。

  ◇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情感激发。只重视学习结果,忽视学习过程。只重视学生的学业,忽视学生的学习生态。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导、学、练、展、评”——倡导“对话”探究式课堂。
  ◇旨在:
  围绕“学什么?(目标),最好怎么学?(活动),是否学会?(评价)”作思考,立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生发展的基本立场。改变课堂突出的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倡导双主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旨在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只使用一种教学方式,单方面主宰教学而导致的“满堂灌”现象。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对话式学习,引导学生采用更合理的学习策略掌握学习内容,正确理解知识并创新应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师生协同构建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课堂。

  倡导“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致力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和观念(元认知)作为新教学的起点,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认知建构的“对话”机会,乐中学,在“学”中生成,在“学”中生长,在“学”中生活。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目的:
  透过“对话式”探究的课堂,开展能动的“对话式”学习。与教材的对话(自学式学习);与教师的对话(导师式学习);与同学的对话(互助式学习);与自己的对话(自我意识的学习);与实践的对话(探究、体验等)。积极开展以“学、问、思、辨、行”为中心的“驱动、启发、探究、合作、释疑、展示、应用、评价”(5E教学法)对话参与式探究教学。教师的作用不是“传授”,而是搭个“台”--启思、诱学,促进对话的提问,引发学思联动,教学合一。“组织、追问、启发、拓展、激励、点拨”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和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丰富每一个学生的探究体验,培育“求真、至善、臻美”的探究精神。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方法:
  重塑师生关系。以民主、平等、互爱、促学为特征,构建教学相生、教学相长的学习互动型师生关系。彼此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内在互动,向有深度的互动教学。

  在课堂中,彼此相互尊重,倾听对方的见解,展示或表达彼此的见解或主张,发现各自的困惑,展开互补的讨论。倾听课堂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声音,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特别是倾听那些反映“学困生”的“声音”深化课堂教学。倾听并分享“听懂了、理解了”“不懂、不会的学生”的声音,发现各自的差异,让展示成为一种教学常态,展示过程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互动互惠形成新的认识和理解。

  ◇主张:
  课堂的“自主”的、“开放”的和“体验式”的。
  ○“自主”的,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去发现新知识、掌握新概念、解决新问题,进而获取经验、发展能力。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自主表现:
  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
  能,识自我,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能,接纳自己,不能自卑,要有自信;
  能,管控自我、成就自我。学会自我控制,实现自我超越,进而成就自己。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开放”的,既指教学理念开放,也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开放,其核心是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学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思维活跃,勤思、善问、能议、敢评,从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体验式”的,“体验”的“体”,意为设身处地、亲身经历;“验”,意为察看感受、验证查考。体验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讲,体验是'理智的直觉',是建立在个体“内部知觉”基础上的一种特殊活动,它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的。所以,从词源学的角度看,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亲身经历,亲自验证,才能获得科学知识,养成道德品质,掌握技能。主要形式:间接体验-直接体验-反思体验-体验内化等体验方式。

  以“体验”为主要学习方式,注重过程体验与成功体验的统一,把提高能力、体验成功作终极目标,重学习“活动—体验”,重过程完整性(“探索—研究—运用” ),关注过程(问题导学、探究讨论、交流展示、评析释疑、精讲提升、巩固反思)生成效果。通过学习主体在学习中的行动体验和情感体验,达到学习力的提高。荀子:“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如何让课堂“对话”发生?
  学习是一个学习者在导学下通过能动的“对话”(体验与参与,发现与创造,交往与互动,表现与分享),获得积极的反应(看一看,听一听,议一议,说一说,评一评),主动的建构和动态的生成,从而获得学习者认知和行为发生改变的过程,简言之,学习是一个能动的“对话”过程。

  ○ “对话”路径:导、学、练、展、评(任务驱动—问题导学—探究讨论—交流展示—评析释疑、精讲提升—巩固反思),发生对话:进去学;做(与思)出来;讲出来;绘(写)下来。“学进去”即发生“对话与连接”;做(与思)出来,即学习有探究、体验、讨论,阅读、听讲、研究、观察、理解、探索、实验、实践等手段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同时把自己的理解、建构与思考、想象“讲出来”。“绘(写)下来”,绘思维导图,写是一个整理思维、内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迁移能力的过程。

   ○“对话”对象:与学习资源对话 与同学(小组)对话、与教师对话、与自我对话。
“对话”式学习,是一个整理思维、内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迁移能力的过程,是认同自我、认同学习、认同相互学习的伙伴、认同自己的教师的一个使学习变得真正有效的过程。

  课堂发生对话,才能发生学习;没有发生对话,就没发生学习;教师促成对话;就能促进学习。在“对话”学习过程中,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安全感、参与感、期待感和成就感,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与信心;每一个学生都能静心自主学习、真诚地合作学习和深入地探究学习,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的质量、效率和效果。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上“思考录”也算是个人一直倡导“导、学、练、展、评”课堂的“学、思、践、悟”的一个教学反思性的浅俗性思考吧。

  若有共振共鸣,点个赞!谢谢关注!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李吉麟聊教研|再议课堂“对话”教学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